作为素材性课程资源的非生命载体的英语报刊是基本的大众传播媒介,其报刊语言是典型的媒介语言,是大众传播的语言。除了包括传统意义上的书面语言之外,媒介语言还包括听觉语言和视觉语言。《二十一世纪学生英文报》除了文字信息之外,还包括图片、图表、网上有声文件等。同书面语言一样,非文字的“媒介语言”也是产生意义的符号,同样可以进入文本话语之中,并影响话语的意义。《二十一世纪学生英文报》题材广泛、体裁活泼,语言难度适中,有适合各年级的报纸,可以作为课程资源为英语学习提供丰富多彩的素材。“Frontpage”“Our World”“Campus Trends”“Culture and Leisure”“Science Life”“Learning with us”“Fun Time”等栏目为学生提供了大量形象生动的学习素材,提供了较充分的可理解输入,激发和保持了学生学习和应用外语的兴趣,提高了他们对英语学习的敏感性,使他们在信息传递和交流的活动中发现并应用语言使用的规律,更多地了解世界和社会的发展变化。同时,《二十一世纪学生英文报》为学生展示自己的英语水平搭建了一个很好的平台,是融合听说读写译不同语言技能训练的最佳途径。
报刊在出版后,其信息利用价值随着时间的推移逐渐丧失。为了让学生保持学习的积极性,教师应对报刊上的文章进行选取、重组、改编和补充,既要考虑学生的情感、个性等因素,选择学生感兴趣的体育、文化、娱乐、异国风情和时尚等内容,又要利用国内外重大时政要闻,使“旧闻” 陌生化,重新唤起学习者对文本的“可感觉性”。例如,《二十一世纪学生英文报》(高三版)第316期 “The one and only”介绍的是李连杰和他的最新影片《功夫之王》,教师若在5月中旬选取这篇文章作为英语报刊选修课内容之一,就可结合“5·12”四川汶川大地震、李连杰的慈善募捐活动和他的“壹基金”。
逆向思维作为一种创新思维方式可谓“宝刀不老”,在众口一词的时候,你如果能反过来想一想,即有可能茅塞顿开,打开“陌生化”之门。例如,《二十一世纪学生英文报》(高三版)第309期“It’s Peking Opera time”介绍京剧进入音乐课堂的情况,教师可要求学生课后自选正方或反方的观点辩论这一主题。如果表达的是正方的观点,在辨证的过程中可用“如果京剧不进入音乐课堂,将会……”的虚拟语气,增强了辨证的说服力。但是,不可滥用逆向思维,要做到“意料之中、法度之外”。
另一种可达到“陌生化”效果的思维方式是“树状思维”。与逆向思维不可滥用不同,“树状思维”可以广泛使用。所谓“树状思维”,即像树的枝干结构那样去思维,每一枝每一条都连着主干,又伸向不同方向。例如,《二十一世纪学生英文报》(高三版)第299期,“Ugly Betty’s a real Beauty”讲述美国流行电视剧《丑女贝蒂》里其貌不扬的贝蒂为什么会赢得大家的芳心。但文章阐述的理由很不充分、不详尽,课上教师可组织学生展开讨论,从多个角度对该话题进行立体分析。除了贝蒂自身的自信、聪明、勤奋、善良和创新精神,还可分析出社会因素,这是一个典型的自我实现、自我奋斗的例子,很符合“美国梦”的标准;也可联系自身感受,指出这是一个美丽的“乌鸦变凤凰”的传奇,迎合了普通大众的心理;更可有新奇的观点,认为贝蒂受到大家的欢迎是人们惯有的同情弱者的心理。这些理由虽然都是围绕同一主题,但思维上却有一定的跳跃性。这表明我们在思考问题时,能够摆脱传统思维的约束,灵活地、多层次地展开思维,以达到思维的“陌生化”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