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报
登录注册网站首页
 

报刊教学

施国际理解教育 析中外文化差异

作者:文/山东曲阜师范大学附中 孟祥
Aa
  • -   
  •    +
摘 要:中学英语教学中有大量的中外文化差异现象,主要表现在称呼语、问候语、邀请用语、隐私话题以及对于赞扬和恭维的反应等几个方面,如果没有跨文化交际的正确观念,很容易造成文化冲突。国际理解教育是理解文化差异,解决文化冲突,进而形成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切实可行的途径。

关键词: 中学英语教学 文化差异 国际理解教育

一、文化差异现象

中学英语教学中有大量的中外文化差异现象,以下是两个教学实例:

实例一是有关法国品牌Bergasol防晒油的广告,节选如下:

……

Some of these oils block out so many of the sun’s rays you can stay in the sun all day without burning - but you won’t go very brown, either.

Bergasol will protect your skin like an ordinary suntan oil. But Bergasol oil also has a tan accelerator which comes from the oil of the Bergamot fruit. It speeds up the rate at which the sun activates the skin cells that produce melanin. And it is melanin which gives the skin its brown colour.

So when you use Bergasol suntan oil you go brown faster, and as the days pass the difference will become more and more obvious.

……

It makes you go brown faster.

实例二是一篇有关加拿大城市Tuktoyaktuk的文章。

……

In 2010, most of the people in the southern United States will escape the fires, heat, hurricanes, tornadoes, snow, and flooding by heading north to the Arctic Ocean where they will settle in the resort city of Tuktoyaktuk... In June, tourists in Tuktoyaktuk will love to suntan for 20 hours a day in real sunshine.

……

以上两篇文章都提到同一种现象:suntan(晒黑)。第一篇文章指出Bergasol牌防晒油的特点是可以让使用者的皮肤迅速变成古铜色,并使用大段文字反复描述这个特点,如“Bergasol oil also has a tan accelerator which comes from the oil of the Bergamot fruit.” “So when you use Bergasol suntan oil you go brown faster, and as the days pass the difference will become more and more obvious.” “It makes you go brown faster.”从中可以看出,Bergasol牌防晒油能让使用者白皙的皮肤迅速变成古铜色,这是其最大卖点。

在第二篇文章中,作者特别提到In June, tourists in Tuktoyaktuk will love to suntan for 20 hours a day in real sunshine.而且使用了love一词,可见游客对suntan不是一般喜欢,而是酷爱。

从这两篇文章的语言来看,作者对suntan现象都持积极态度。事实的确如此,西方人认为皮肤黑不仅是健康的标志,从某种程度上讲,也是富有的标志,因为只有有钱人才有机会去海边度假晒太阳,把皮肤晒黑,因此几乎所有的西方防晒油广告都像Bergasol一样,宣称可以让使用者的皮肤迅速变黑。而在我国,情况正好相反,人们追求的是那些既能保护皮肤免受伤害,又能使皮肤保持白皙的防晒油,如有的防晒霜就叫“晒不黑”或“美白防晒霜”。以上两篇材料都针对suntan现象设题,学生如果不了解中外文化对此的不同态度,而以自己所在的文化为标准进行判断,就很可能无法做出正确选择。

对suntan现象的不同态度反映了中外价值观的差异,实质上是一种文化差异。中外文化差异表现在很多方面,中学英语教学中常遇到的有如下几类:

1.称呼语

英、汉语都有称呼语,英语的比较简单,其崇尚平等、强调个体的特点在称呼语上表现得尤其明显,一般场合下兄弟、姐妹、师生、朋友、同事、上下级之间都是直呼其名,非常自然,在正式场合才用Mr./Miss/Ms.等称呼,只有极少数职务、职称用在称呼语上,如医生、博士、教授、总统等,因此从英语的角度看,Good morning, Teacher Zhang.是典型的中式英语,按照英语国家人们说话的习惯,应是Good morning, sir.相比之下汉语称呼语则复杂得多,我们从小接受的教育就是长幼有序,老少分明,“小王”“老王”是很常见的称呼,但是如果将其直译成英语“Little Wang”“Old Wang”,则显得非常无礼。因此,在英语教学中教师应让学生了解英汉语之间的差异,不要张口就错。

2.问候语

英、汉语中都有不少问候语。英语常用的问候语有Hi! Hello! How are you? Good morning!等,汉语的除了问好外,还有“吃过饭了吗”“去哪儿啊”“干吗呢”等,这并非是要了解对方隐私,只是招呼而已,即使是提及对方年龄的问候语也很普遍,如“您老这么大岁数,身体还这么硬朗。”这是一句带有恭维意思的话,老人听了会很高兴。如果照字面翻译成英语:“You are in such an old age but you are still in good health.”西方人本就对年龄非常敏感,尤其是老人,一个but就够煞风景,更不必说old了。他们会认为是说老人健康不正常,与“老不死的”没什么两样!

3.隐私话题

谈论的话题同样也体现出文化差异。如有的中国学生和英美人聊天时常会问“What’s your name?”“Where are you from?”等问题,但是这些常被视为隐私,尤其是初次见面的时候,这样对话就难以进行下去,因此选择合适的话题非常重要。一般来说,婚恋、年龄、宗教信仰、经济状况等方面的问题都不宜作为谈话内容,特别是在双方不大熟悉的情况下。了解禁忌语和禁忌话题,对于避免文化冲突有重要意义。

4.对于赞扬和恭维的反应

中国人以谦虚为美德,听到赞扬的话,总是表现得很谦虚或反复否认,不会像外国人那样坦然道谢。如外教表扬某学生的英语说得好时,如果回答“No,just so so.”或“Oh,no. My English is very poor.”,会让听者认为答话人在嘲笑自己不分好坏,缺乏审美观和鉴赏力,因此答话人此时应像英美人一样欣然接受,一个简单的“Thanks.”会令对方如遇知音。

以上是中学英语教学中常见的文化差异。此外,英美文化在时间、空间、思维模式、行为规范等方面也和中国文化存在着差异。

二、国际理解教育

英汉两种不同的语言作为不同文化的载体,反映了不同的文化模式,不同的文化模式之间在某些方面存在差异是很自然的现象,这些文化差异反过来也会表现在语言上,如有些表达方式虽符合语法规则,却不符合文化习惯,如果学生不能理解这些文化差异,轻则会在跨文化交际中闹出笑话,重则可能导致文化冲突。因此,英语教学绝非仅是语言知识和能力的传授,与英语相关的文化教学也是一个重要方面。随着教学的深入,当英语逐渐从教学的对象变成了解外国的工具时,文化因素在英语教学中的地位就更加突出,因此英语教学应避免重知识轻文化的做法。

面对教学中的文化差异现象,教师应以积极的态度,采用具体有效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正确对待英语学习过程中出现的文化冲突,使英语教学得以顺利进行。国际理解教育为中学英语教学过程中的文化冲突提供了切实可行的解决办法。

国际理解教育是指世界各国在国际社会组织的倡导下,以“国际理解”为理念而开展的教育活动,其目的是增进不同文化背景、不同种族、不同宗教信仰和不同区域、国家、地区的人们之间相互了解与相互宽容;加强他们之间相互合作,以便共同认识和处理全球社会存在的重大共同问题;促使“每个人都能够通过对世界的进一步认识来了解自己和了解他人;将事实上的相互依赖变成有意识的团结互助”。1994年在日内瓦召开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第44届国际教育大会对国际理解教育作出进一步解释:在青少年中开展国际理解教育是为了使青少年在对本民族文化认同的基础上,了解别国历史、文化、社会习俗的产生、发展和现状;学习与其他国家人们交往的技能、行为规范和建立人类共同的基本价值观。

随着国际理解教育观念的日益深入,许多专家学者也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如有的学者把国际理解教育定义为:以培养具有多元文化共存、人与人之间相互依存的地球村村民所必备的资质为目标,以实现“共生”和“公正”为目的的“全球化”教育。这里的“共生”是指不同的文化、宗教、民族间在尊重和理解文化社会多样性的基础上,寻求人类共同生存的途径;“公正”是指尊重一切人的基本权利,保障最起码的生存和发展的基本水准。前者以尊重差异为前提,后者以追求平等为目标。这些内容大大拓展了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所倡导的国际理解教育,不仅强调不同文化群体的多样性及其对其他国家文化的理解,而且强调尊重、鉴赏其他国家的文化,提出了对国际理解的目标、目的及情感态度的培养。回顾历史,“国际理解教育”在教科文组织的倡导下,已经成为国际教育的重大主题之一,现在人们普遍认为国际理解教育就是通过各种教育手段和措施,以促进国际理解为目标,促使文化之间相互尊重,相互理解,共同发展。

国际理解教育对于解决中学英语教学中存在的文化理解和文化冲突有着非常现实的意义。中学阶段是我国英语教学的主要阶段,学生从这个阶段开始大量接触英语语言材料,这就不可避免地要接触到这些英语材料所承载的文化因素。众所周知,语言是文化的载体,它反映着一个民族的全部文化,揭示该文化的一切内容,正因如此,语言的学习涉及到语言知识和文化知识两个方面。《普通高级中学英语课程标准(实验稿)》对此提出了具体要求,如:“语言有丰富的文化内涵。在外语教学中,文化是指所学语言国家的历史地理、风土人情、传统习俗、生活方式、文学艺术、行为规范、价值观念等。接触和了解英语国家文化有益于对英语的理解和使用,有益于加深对本国文化的理解与认识,有益于培养世界意识。”再如,“在教学中,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能力,逐步扩展文化知识的内容和范围。在起始阶段应使学生对英语国家文化及中外文化的异同有粗略的了解,教学中涉及的英语国家文化知识,应与学生身边的日常生活密切相关并能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在英语学习的较高阶段,要通过扩大学生接触异国文化的范围,帮助学生拓展视野,使他们提高对中外文化异同的敏感性和鉴别能力,进而提高跨文化交际能力。”可见新课标将文化教育作为英语教学的重要方面,不仅指出了文化教育的具体内容,还针对不同的教学阶段提出了具体教学要求。与此相应,历年各地的高考题也将文化列为重要的设题内容加以考查。

新课标提出的这些要求,实际上充分考虑到了文化教育的时机和特点。当学生接触到新的文化现象,会参考已有的知识经验进行分析判断,而他所具有的知识经验多是来自对自己文化的体验,因此学生会很自然地以自己文化作为参考框架来评判英语文化现象,如果这些文化现象与自己的评价标准不一致,就可能导致误解,甚至引起文化冲突。事实上,在跨文化交际过程中,文化差异比比皆是,因此文化冲突也屡见不鲜。此时如果教师能对学生进行国际理解教育并加以正确引导,就完全有可能使其形成对待不同文化现象的正确观念,减少因文化差异造成的误解或交流障碍。否则就有可能错失教育时机,使学生形成一些错误观念,如对自己的文化妄自菲薄,对外国文化盲目崇拜,或对自己的文化妄自尊大,对外国文化排斥甚至仇恨。中学阶段正是学生的价值观逐渐形成的关键阶段,也是国际理解教育的关键时期,在这个时期进行国际理解教育是可行的,也是必要的。

国际理解教育为理解文化差异、解决文化冲突提出了可行之道,但是中学阶段通过英语教学实施国际理解教育面临着许多困难,这对英语教学,特别是处于教学主导地位的英语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首先英语教师自身要有国际理解教育的观念。如果教师只关注词汇、语法等语言知识的教学,不能正确对待或者忽视语言材料涉及到的文化现象,国际理解教育就无从谈起,当然更谈不上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此外,改进现有的教学方法,为学生提供具有丰富文化信息的语言材料,进而探索出一条切实可行的渗透国际理解教育的教学模式都是非常必要的。国际理解教育对于中学英语教学来说是一个新生事物,它需要包括教师、学生、教材、教法等各种教学因素的教育合力,经过较长时间的探索才能成功。这是我国中学英语教育的一个全新领域,值得我们作进一步的探索和研究。


联系我们  |  诚聘英才  |  关于我们  |  版权声明
© i21st.cn   京ICP备2024066071号-1
 
选择报纸
选择报纸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