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教育
金融危机考验外语院校人才培养
一年一度的毕业生校园招聘近来相继拉开帷幕。在11月20日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召开的新闻发布会上,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部副部长张小建透露,明年大学生毕业人数达610万,比2008年增加了50余万人。毕业生人数大幅增加的“内忧”恰逢全球金融危机的“外患”,使得今年的大学生就业遭遇了前所未有的“寒冬”。受全球经济形势低迷的影响,外资企业以及涉及外贸业务的国内企业招聘计划大幅缩水,往年“不愁嫁”的外语外贸类毕业生也面临着严峻的就业危机。
在11月30日广东外语外贸大学举行的高校毕业生招聘会上,招聘企业的热情与往年相比明显减弱。约有150家企业参加了此次招聘会,与去年的200家相比,外资企业减少的幅度最大。与之相似,11月22日在西安外国语大学举行的陕西省外语外贸类毕业生就业洽谈会上,各企业的招聘规模较往年均有所降低,招聘人数也有不同程度的减少。
就业“寒冬”不只考验着毕业生们,作为管理者的校方也不得不直面新形势下的新问题。据悉,不少外语外贸类院校已经采取了积极的应对措施以帮助学生缓解就业压力。例如上海外国语大学专门开设了关于金融危机的系列课程,为学生分析就业形势。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国际商务英语学院也开展了就业导航系列活动,通过讲座等形式,加强学生对商务英语专业的认识和自身求职心态的把握。
然而,业内人士同时指出,在目前外语外贸类学生就业压力不断加大的情况下,学校及时提供就业指导固然重要,而另一方面,外语类专业根据新的社会需求和形势适时调整人才培养模式才是“治本之策”。国家高级职业指导师、苏州大学教授张才君认为,高校结构与专业结构的调整和人才培养模式需适时改革。同时高校在调整专业设置基础上,必须使教学内容适应社会的实际需要。
而这一问题目前也得到了外语类高校的重视。据悉,上月在上海对外贸易学院举行的第23届全国外语院校协作组年会上,全国16所外语院校的代表就围绕着金融风暴和外语院校发展的主题,集中讨论了当前新的经济形势下外语人才的培养问题。与会代表认为,在国际经济新形势和社会发展新态势下,外语院校必须继续进行外语教学改革,促进外语人才培养模式从单一型外语人才向复合型、应用型外语人才培养模式转变。同时,高校还应重视对外语类学生的通识教育和人文精神塑造,培养具有全球视野的高素质外语人才。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副校长仲伟合教授告诉记者,人才的培养是始终受到市场调节的。无论经济形势如何变化,人才培养都要适应社会需求。“今年我们也在进行思考,过去我们往往强调就业率,但现在更多的则应该增强学生的创业能力。”仲校长说。他表示,广外会对学校的专业方向以及课程设置适时地做一些适应性调整。学校的教学计划大约两年调整一次,同时每年还会进行微调。作为以外语见长的学校,广外实行“4+0”双学位/双专业制,即本科生在四年时间内除完成本专业学习外,还可以攻读其他专业,以增强自身的就业竞争能力和专业深造能力。据悉,受今年就业形势的影响,广外5000多名学生中,共有2000多名学生报名参加了“4+0”双学位/双专业的学习。
相关新闻
校园招聘小语种毕业生“不愁嫁”
虽然金融危机引起的招聘职位缩减使许多只掌握了一门英语的毕业生陷入求职无门的窘境,但是从校园招聘情况来看,小语种人才的就业前景却显得比较乐观,据《北京青年报》近日报道,目前已有不少企业进入北京外国语大学、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北京语言大学以及其他设有小语种专业的学校进行校园宣讲、开展招聘活动,特别是针对小语种人才已组织了多次专场招聘会。
北京外国语大学学生处处长刘厚广表示,从目前情况来看,西班牙语、葡萄牙语、阿拉伯语、法语专业的学生相对来说更容易找到适合自己的职位。
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招生就业处副处长古丽娜也指出:“现在小语种专业毕业生出口渠道较宽,远比其他一些专业占优势。目前我们学校西班牙语、葡萄牙语、法语、阿拉伯语等四个语种的绝大部分应届毕业生这段时间正忙着面试、笔试,相信很多学生都能找到适合自己的职位。 ” 21S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