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报
登录注册网站首页
 

报纸头版

中国模拟联合国大会力促学生语言能力“提速”

作者:■本报记者 张晶晶
Aa
  • -   
  •    +
由中国联合国协会主办的2008中国模拟联合国大会日前在厦门大学举行。本次活动吸引了37所国内大学代表队以及澳大利亚南威尔士大学代表队参加。本次大会的议题为“人权与环境的保护责任——人道主义干涉”。在为期两天的会议中,各参赛队扮演了联合国人权理事会各会员国,全程以英语共同探讨了当前世界所面临的主要问题。

中国模拟联合国大会是全球模拟联合国大会的重要组成部分,起步于上世纪90年代初期,发展迅速。以纽约模拟联合国大会为代表的国际模拟联合国大会多以“哈佛模式”为主,即采用美国国会议事规则。相比之下,中国模拟联合国大会则更加注重营造真实的联合国议事环境,完全遵循联合国议事规则。目前,这一活动已在高校和中学两个层次开展。

“中国模拟联合国大会活动处于国际领先地位,但在推广上还存在遗憾。这与各地英语教育发展不平衡有关。”中国联合国协会副总干事张云飞说。记者了解到,中国模拟联合国大会的参赛队伍主要来自东部、南部等地区,尚未发现边远地区大学的身影。与此同时,中国模拟联合国大会虽已在中学开展,但所覆盖的群体还只局限于重点中学和外国语学校的尖子生。欠发达地区大学之所以“不敢”参加大会、普通中学生之所以“不能”参加大会,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其英语水平不过关。

“模拟联合国大会从某种角度上讲是一场英语的盛会。”厦门大学国际交流中心吴老师告诉记者。他介绍说,模拟联合国大会的工作语言为英语,具有良好的英语能力是参会学生需要具备的基本素质。在会场上,学生须使用英语陈述、协商乃至激辩。会场下,学生还需搜集大量国际事务信息、掌握大量背景材料,而这些资料往往以英文的形式呈现。

对此,张云飞副总干事也发表了自己的见解。据她介绍,中国模拟联合国大会活动的不断发展与中国学生英语水平的整体上升是分不开的。从最近几届大会可以看出,参会学生的英语表达能力有显著加强。更为可喜的是,参会学生的专业背景也越来越多样化。原先参赛者大多是英语专业、外交学专业、国际关系学专业学生,如今更多非英语专业的学生前来参加。

如果想在大会上赢得评委会高分,外交术语使用是否准确是重要标准之一。张云飞举例说,很多学生常常将“动议被否决”(The motion is rejected)错误地表达为“The motion doesn’t pass”,从而导致失分。可见,加强外交术语学习对于参赛学生十分重要。

为了更好地指导参赛学生备赛,中国联合国协会编写了《模拟联合国指南》一书作为模拟联合国大会的指导丛书,并于去年开始组织联合国议事规则及术语培训。

国内高校也为模拟联合国大会活动的进一步发展做出了努力。据悉,西北工业大学是国内惟一一所开设模拟联合国选修课程的高校。该门课程由具有政治学专业背景的归国英语教师担任主讲人,受到学生青睐。


联系我们  |  诚聘英才  |  关于我们  |  版权声明
© i21st.cn   京ICP备2024066071号-1
 
选择报纸
选择报纸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