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我校采用的北京课改实验版教材就是一套教学内容极其贴近学生生活的课本,其话题包括:数字、颜色、身体、食品、玩具、个人情况、家庭、学校、朋友等,我们可以很容易地将教学内容和学生的生活联系起来。由于新教材内容贴近学生的生活,与当今世界信息技术相联系,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充分挖掘内容的趣味性,唤起学生的情感共鸣,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如教第七册形容词和副词最高级时,笔者问一名学生:“Who is the most beautiful in our class?”这个学生在班里边找边说:“Zhang Wentao is.”,结果全班同学哄堂大笑,因为张文韬的外号就是“白雪公主”。在经过这轮问答之后,学生们争相举手回答问题,如“Who is younger than you?”等。这样开展教学活动可以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
教学情景贴近式
语言学家克鲁姆说过,“成功的外语课堂教学应该是创造更多的情景,让学生有机会用自己已学到的语言材料”。 教师要帮助学生在轻松的环境中学习知识,例如,在讲授第七册Lesson 7中“The windows are dirty. They need cleaning. Shall we clean them this afternoon?”这一句型时,考虑到这一句型有8个替换点,且多处都是难点,笔者在教学时采用了分散语言难点的策略。笔者倡导孩子们进行了一次班级大扫除,将班里的每个角落进行清理(doors,dirty — cleaning; floor,dirty — sweeping; plants,dry — watering),使原本比较枯燥的语言内容变成学生乐于表演的剧本。教师应当让学生在乐中玩、玩中学、学中用,把机械的操练变成具有真正意义的情景式练习,充分张扬学生的个性。
心理学告诉我们,人通过感官获取各种信息来感知周围的世界。人的认识是经过从简入深、由表及里、从具体到抽象的过程而产生的,视觉在学习和工作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小学生,特别是一年级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较差,往往要凭借具体事物或者表象进行思维。直观教学符合学生认识事物的实际,能为他们的思维提供形象的、直观的印象,能把抽象的知识具体化。俗话说,“百闻不如一见”,为更好地达成教学目标,笔者在教学过程中经常根据教材的需要准备各种各样的单词图卡、词卡、人物头饰等道具来帮助学生学习语言知识,例如在讲授第七册Lesson 6中“May I...”这一句型时,笔者先导入孩子们熟悉的三只小猪的故事情景,然后在这个情景中通过游戏操练“May I come in? Sorry,You can’t.” 这一句型 。学生们争相表演短剧,仿佛真正化身成为了可爱的小白兔、凶狠的恶狼和聪明伶俐的小猪。这样处理教学的好处是能让学生直接感知句子含义,在图文并茂的情景中学习,既加深认识又激发其学习兴趣,为以后进一步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生活实践贴近式
学生自身的生活内容包括姓名、年龄、性别、胖瘦、爱好、性格等许多方面。老师可结合教材内容,通过丰富多样的形式,让学生学会表达的方式。例如在教学这些句型时,笔者首先向学生展示自己设计的“名片”。孩子们很快被一张张精美的名片所吸引 ,并仿照“My name is LiLi.”“I’m from China.”“I am 12.”“I am active.”“I have short black hair and big black eyes.”“I like singing and dancing.” 等表达方式兴趣盎然地设计展示自己个性的精美名片。这样的教学方式能够激起学生强烈的求知欲,并能培养他们自主探究的学习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