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报
登录注册网站首页
 

学术教研

第四届国际形式语言学研讨会在北外举办

作者:21ST
Aa
  • -   
  •    +
第四届国际形式语言学研讨会于7月20日至22日在北京外国语大学召开。此次会议由北京外国语大学中国外语教育研究中心、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外国语学院、天津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联合主办,中国外语教育研究中心承办,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协办。大会开幕式由中心专职研究员戴曼纯教授主持,北京外国语大学副校长金莉教授、中国外语教育研究中心主任文秋芳教授、天津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宁春岩教授先后致辞。

此次研讨会的主题为最简方案框架下的形式语言学研究。国际著名语言学家、马里兰大学杰出教授Howard Lasnik作主题发言,题目为“Some Consequences of Single-cycle Syntax”。著名认知科学家及语言学家、麻省理工学院Kenneth Wexler教授、著名语言学家、哈佛大学黄正德教授、西班牙Catalana高级研究院Cedric Boeckx教授、京都大学Koji Fujita教授、天津师范大学宁春岩教授、北京外国语大学刘润清教授先后作了主会场报告。

大会报告分别由石定栩(香港理工大学)、宁春岩、顾钢(天津师范大学)、戴曼纯(北京外国语大学)、温宾利(广东外语外贸大学)、朱乐奇(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主持。参加会议的还有韩景泉、伍雅清、何晓炜、吴益民、杨小璐、花东帆、张京鱼等专家学者。会上,百余名学者聚集一堂,从不同角度、用不同语言事实诠释人类语言的本质属性。会议还特别安排了三场专题讨论,探讨最简句法与生物语言学、语言习得等前沿问题。

大会发言后分四个时段安排了18次分会场报告,探讨句法、音系、语言习得等领域的问题。具有代表性的报告有(按发言时间排序):(1)Light verb and their application to causative constructions in Mandarin Chinese(朱乐奇);(2)From left dislocation to subjecthood(P. Rutkowski); (3)Amelioration of the subject condition effects by remnant movement (Ishi Toru); (4)Why taking an OT approach to the inquiry of the minimalist goals(吴红岩); (5)On kind projection in Chinese nominal structure(贺川生); (6)Topic in Chinese nominal phrases(陈宗利、温宾利); (7)DP parallels with CP or vice versus: tensed clauses as DPs(满在江); (8)Functional categories of early child grammar: A perspective from Mandarin Chinese(杨小璐); (9)A parametric approach to the double object constructions(何晓炜); (10)Cataphoric reference of personal pronouns in Chinese(花东帆); (11)Independent derivation of causative-inchoative alternation verbs: A distributed morphology account(阚哲华); (12)A study on VP ellipsis under the framework of the “Derivation by Phase” in the minimalist syntax(傅玉); (13)Lexical aspect and L1 transfer in the acquisition of tense-aspect morphology(钱翠静); (14)On the structure of the so-called verb-copying construction in Chinese(王奇); (15)The cartography of Chinese CP(石定栩); (16)A unified explanation of the resultative constructions in Chinese(吴益民); (17)Fex as a feature in deriving existential constructions(戴曼纯); (18)The copy analysis of the Chinese pivotal constructions(温宾利); (19)The role of specificity in Chinese students’ acquisition of English articles(张京鱼); (20)Tense anchoring and bei(被) rang(让) alternation in Mandarin passive constructions(伍雅清); (21)A syntactic approach to eventualities(林巧莉、韩景泉); (22)On shi and dui in Chinese affirmatives(张和友); (23)The split functional-head hypothesis and its application to the nominal domain(熊建国)等。

暑期学校结业典礼举行

7月20 日,暑期学校全体学员齐聚一堂,在北京外国语大学东院办公楼配楼会议厅参加“2009全国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研究生暑期学校”结业典礼。北京外国语大学金莉副校长、中国外语教育研究中心主任文秋芳教授、副主任陈国华教授、顾问刘润清教授、研究生处陶家俊处长、高艺副处长出席了典礼。典礼由陶家俊处长主持。金莉副校长致闭幕辞,文秋芳教授和学员代表相继发言。

金莉副校长指出,北京外国语大学研究生处和中国外语教育研究中心联合承办的“2009全国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研究生暑期学校”保质保量地完成了各项预定目标,学员们认真学习,努力汲取知识养分,圆满完成了暑期学校课程。她代表学校向承办单位及辛勤授业的教授们致谢,并对潜心求学的学员们表示祝贺。文秋芳教授指出,本次暑期学校的学员层次跨度大,有硕士生、博士生和青年教师,起点不同,需求不一。暑期学校筹备组在实施方案的安排上注重将课程与专题讲座相结合,在教学形式上注重将大班讲授与小班讨论相结合,以满足各层次学员的需求。本次暑期学校共开设了52课时的4门主干课和21小时的8场专题讲座。在7月18日组织的对本期暑期学校的评估中,学员们对教学日程的安排、课程与讲座的内容、教学管理、后勤服务都非常满意,并提出了很多有益的建议。本次研究生暑期学校实践证明,这种办学形式有利于优质教学资源的高效使用,有利于学员与国内外的知名专家进行面对面交流,有利于全国各地特别是边远地区的青年教师、研究生之间的学习与交流,有利于创新人才学习共同体的建立与发展。中心作为教育部人文社科重点基地、北京外国语大学国家重点学科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的主体单位,将继续根据教育部的要求,进一步发挥思想库、信息库和人才库的作用,不断探索和改革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研究生培养模式,为中国高层次外语教育与研究人才的培养贡献一份力量。

学员代表、上海外国语大学博士生彭康洲的发言表达了全体学员在本次暑期学校的收获与感激。他说,北外为来自全国各地的学员提供了温馨的学习、生活环境,管理方面严格而又人性化,学术风气淳朴严谨,注重交流和分享,大家建立了友谊和联系。最重要的是,本次暑期学校师资阵容强大,学员们与国内外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界的知名专家、学者亲密接触,增长了知识,拓宽了视野,了解了国际学术的前沿,增强了创新意识,加深了对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的热爱,并立志将创新思维的种子播撒到全国各地。

暑期学校结束之际,经过学员的民主选举,评选出优秀学员12名。金莉副校长等领导在结业典礼上向他们颁发了证书和奖学金。

周燕教授赴美参加应用语言学暑期研修班

周燕教授于6月22日至7月17日赴美国宾夕法尼亚州立大学,参加由该校语言习得中心举办的2009应用语言学暑期研修班,并与来自世界各国60余名教师和学者进行了广泛地交流与探讨。本次研修班旨在聚集来自应用语言学界不同领域的知名学者就共同关心的热点问题进行深入研讨,以推动应用语言学领域在理论上的发展及其与实践的密切结合。

本次研修班的中心议题为社会文化理论在应用语言学各个领域的应用和发展。34名教授和学者应邀讲学,涉及领域包括社会、文化、认知、心理、社会和语言教育理论等不同方面。各位专家和学者以他们广博的视野和丰富的研究成果为参研教师展现出应用语言学研究领域多层次、多视角、多学科并紧密结合社会文化发展需求的发展特点和方向。该中心在著名社会文化理论研究学者James P. Lantolf 的领导下,形成了一支高水平的研究和教学团队,在语言教育与研究领域、特别是社会文化理论研究方面显示出越来越突出的影响和作用。


联系我们  |  诚聘英才  |  关于我们  |  版权声明
© i21st.cn   京ICP备2024066071号-1
 
选择报纸
选择报纸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