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热点·社会
“中国”英文名新译引争议
时值新中国60年华诞之际,关于“中国”的英文译名问题被推上舆论的风口浪尖。
北京史学研究者贾元良近日在其博客中提出将“中国”按照汉语拼音直译成Zhongguo。该博客文章被国内多家网站转载后,立即在学术界引起争议。
贾元良认为,在古代,“中国”一词从未作为正式国名出现,真正以“中国”作为正式国名的简称始于辛亥革命后。目前英译的China不能够正确、完整、全面地表述“中国”的本意。在近代,China对应的中文含义是“陶瓷”,甚至曾被日本侵略者曲译作“支那”。由此可见,China与“中国”一词所代表的内容和含义具有很大的差异。能够完整、明确、清楚表述“中国”一词本意的英文名称,就是中国的汉语拼音ZhongGuo。
贾元良表示,汉语是中国的共同语言,《汉语拼音方案》不仅是我国拼写和注音的工具,也已成为国际上中译外的标准。因此,“中国”的英译名改为汉语拼音Zhongguo能更好地从历史、地理、民族、行政的角度表述中国的含义。
据了解,2001年1月1日起实施的《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第十八条明确规定:“国家通用语言文字以《汉语拼音方案》作为拼写和注音工具。《汉语拼音方案》是中国人名、地名和中文文献罗马字母拼写法的统一规范,并用于汉字不便或不能使用的领域。” 这一规定便是贾元良提出将“中国”译成Zhongguo的依据。
对此观点,不少网友表示赞同,认为新译名“名正言顺”。一位名叫“龙逸”网民举例说,2001年,时任国际奥委会主席萨马兰奇在宣布获得2008年奥运会主办权的城市时,准确地将北京读成汉语拼音Beijing,而非从前的Peking;北京奥运会前期,北京奥组委也将吉祥物福娃的英文名称从“Friendlies”改为汉语拼音“Fuwa”。
然而,学术界大多对此表示异议。上海外国语大学长柴明颎教授表示,China在国际上早已约定俗成,沿用至今。对固有译法的改动,不仅程序复杂且成本极大。
中国地理学会历史地理专业委员会主任葛剑雄也认为更改中国的英译名意义不大。“China只是个中性词且沿用多年,它超越了朝代,已代表了整个‘中国’。此外,一个国家的国际形象是否强大,不是由名称决定的,而是由实力所决定。”葛剑雄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