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热点·社会
首都语言环境建设进入后奥运时代
“2009年北京外语游园会”顺利举行
英语闯关游戏、英语擂台、英语猜谜、口语现场测试、英文歌曲表演……10月24日至25日,5万市民参加了在北京市劳动人民文化宫举行的“2009年北京外语游园会”。 本次游园会由北京市民讲外语活动组委会、北京市人民政府外事办公室、中共北京市委宣传部、首都精神文明建设委员会办公室、北京市总工会、北京市残疾人联合会和东城区人民政府联合主办,北京市教育委员会、北京市新闻出版局协办,北京市人民政府外事办公室国际交流中心、东城区人民政府外事办公室承办,
作为北京奥运会后首都举办的首次大型外语活动,本次游园会的主题为“传统文化 国际视野”。记者在活动现场发现,积极参与各类活动的“游客”,除了热衷英语学习的市民,还有很多外国友人。来自加拿大的Stella告诉记者:“游园会集合了参与性、趣味性、实用性、普及性等几大特色,促进了中外文化交流,当地市民不仅练习了英语,我们也学会了很多汉语日常交流用语。”
北京奥运会的成功举办全面加速了首都的现代化、国际化进程。在后奥运时代,北京如何进一步开展国际语言环境建设?如何进一步营造良好的外语学习氛围等问题成为教育界乃至全社会关注的焦点。
北京市外办主任赵会民在开幕式上透露,在整个奥运筹办和举办过程中,首都国际语言环境建设取得了显著成效。北京市外语人口从2002年的312万发展到2008年的550万,超过常住人口总数的35%;市民外语学习公益平台和多语言公共服务平台初步建立。与此同时,公共场所标识、餐饮菜单、组织机构和职务职称等方面的英文译法标准体系相继出台;北京市累计新设和更换英语标识牌83万块。2006年,“北京市民讲外语活动”被国际奥委会列为奥运人文遗产。
“北京正在抓紧制定新阶段首都国际语言环境建设工作总体规划,进一步提升市民整体外语水平和综合素质,形成适宜外国人在京工作、学习和生活的人文环境。”赵会民说。国内著名英语教学专家、北京外国语大学陈琳教授也在讲座现场号召市民将英语学习进行到底,做好志愿者工作,服务北京城市建设。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进入后奥运时代,无论是官方或是民间的相关机构均在积极寻求外语普及的新途径。
政府相关部门全面
规范语言环境建设
作为现代化国际都市的突出代表,首都的国际语言环境建设工作承担着重要责任。为了建设“人文北京、科技北京、绿色北京”,进一步增强城市软实力,提升社会公共服务水平成为首都国际语言环境建设的重要内容。
据市外办介绍,今后首都国际语言环境建设工作将重点从制定首都国际语言环境建设工作长期规划;开展市民讲外语活动,提高市民国际交往能力;继续规范公共场所英语标识,提高涉外公共服务质量等三个方面开展,其中包括组织市民喜闻乐见的外语学习活动;完善市民外语水平测评体系;制定、完善和推广公共场所标识英文译法标准、指南;建立和健全公共英语标识社会监督机制等多项具体措施。
近期,北京市政府相关部门将为普通市民提供更多学习外语和了解世界的机会,为市民搭建更为多元化的外语学习途径和对外交流平台。此外,针对短期来京和常住北京的外国友人,北京还将提供更为便利的公共服务,努力提高窗口行业的对外服务能力,不断完善多语言的应急服务系统和资讯服务系统。
外语培训业:抓住
机遇规避风险
根据国内知名调研机构——清科研究中心的统计数据:2008奥运年是中国外语培训行业的丰收年,全行业共吸引风险投资13笔,金额累计高达1.18亿美元。国内外语培训行业的领军人物——新东方学校,2009财年(2008年6月1日至2009年5月31日)共招收学员151.95万人,外语培训业务实现收入2.66亿美元。为了在未来的市场竞争中抢占先机,处于后奥运时代的中国外语培训业正蓄势待发。
业内人士表示,在经历了奥运前的快速发展之后,后奥运时代的外语培训行业仍然具有巨大的发展潜力。
清科研究中心研究员分析,目前外语培训领域存在三种潜在市场,其一,英语培训一直占据着我国外语培训的主流,但随着我国与非英语国家经济贸易往来的增强,小语种人才需求不断增加,小语种培训方兴未艾;其二,在教育低龄化趋势的影响下,少儿教育市场规模逐渐扩大,少儿外语培训的潜力日渐显现;其三,互联网技术的发展改变着外语培训市场的授课方式,面授培训不再是惟一的选择,今后“面授+网络”的混合式培训将渐成主流。除以上诸多机遇之外,政策的不明朗和资本退出机制的不畅,也使得外语培训行业面临较大的风险。
“由于国内缺乏统一的法律、法规对培训机构的性质、经营管理进行约束,整个培训市场鱼龙混杂。此外,目前不少培训机构没有配备专职培训教师,师资往往临时从社会或校园中招聘,使得教学质量难以保证。目前北京等地区已明文禁止公办学校教师在节假日承担教学任务,这一政策加剧了培训机构外语教师短缺的局面,给外语培训机构带来更大的经营风险。”该研究员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