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报
登录注册网站首页
 

新闻热点·高等

外语人才培养踏上“创新快速路”

作者:本报记者 张晶晶
Aa
  • -   
  •    +
突出跨专业、跨学科特色 重视培养学生实践能力

近日,教育部、财政部联合下发了关于批准2009年度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建设项目的通知。2009年度共有101个项目获批,分别将获得50万元的经费。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国际化商务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以及西安外国语大学应用型翻译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跻身建设项目名单。

据了解,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国际化商务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始建于2006年,该试验区依托雄厚的学科基础以及外语人才培养传统优势,在教育理念、培养方案、管理与运行机制等方面进行了探索、改革与创新,形成了一套系统、全面、高效的本科教育培养方法体系。在教育理念方面,实验区以培养跨国、跨文化、跨学科、高层次、复合型国际商务人才为目标,立足于社会实际需求,强化学生的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和自学能力。

在人才培养措施方面,实验区在保证专业教学的前提下,强化了对非英语专业学生的英语教学,着力培养学生运用英语从事涉外活动和进行跨文化交际的能力。目前,学校经济、管理、法学等应用型专业四个学年的大学英语总学时均达到504学时。同时,实验区的英语教学还提出了“多维度英语教学理念”,即以人为本、以学生为中心,从原来单一课堂教学转变为向学生提供全方位教学服务,努力为学生创造课内与课外、校内与校外、书本与网络、学习与实践等相结合的多维度、立体式语言学习环境,把大学英语学习过程转变为实际跨文化交际过程,把间接获取知识过程转变为直接获取知识过程。

此外,在课程设置方面,实验区在非英语专业中广泛推广全英及双语教学模式,目前已在国际商务、国际经济与贸易、金融学、市场营销等六个专业中开设了全英教学班,并在其他专业大力推行双语教学,提高双语教学课程比例。

与广外国际化商务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的跨学科、跨专业特色相比,西安外国语大学应用型翻译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则更加侧重于特定学科人才的培养。据了解,西安外国语大学应用型翻译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建立于2005年5月,每年面向全校英语专业二年级选拔50余名优秀学生专门学习英汉语对翻译,系统探索和实施本科翻译专业教学与研究。实验区开设了口、笔译专业方向,开展文化翻译、商务翻译和科技翻译教学,坚持“高起点、厚基础、重技能”的教学原则,实行以分级教学方案为指导、以过程教学为导向、以项目学习为特色的教学模式。实验区在大一、大二基础阶段以语言和通识课程教学为主,形成了欧洲文明史、自然科学史、跨文化交际、平行文本阅读、特殊用途英语、演讲技巧、听力与笔记等特色课程。三、四年级以翻译专业教学为重点,借鉴英国利兹大学和欧盟模式,形成了文化翻译、商务翻译、科技翻译、网页编译、影视翻译等应用型课程。实验区坚持面向社会经济发展需要,采取校内、校外相结合的方式培养学生的专业实践能力和应用能力。根据教学方案的要求,组织学生开展课堂单项翻译实践和毕业专题翻译实践。同时,实验区成立了项目翻译中心,开辟多种渠道,将项目翻译纳入教学系统,以现实翻译情境为支撑,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如与商务印书馆、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等建立合作关系,运作《西方文明溯源丛书》《阅读的历史》《朗文语言文化词典》等翻译项目;承担政府英文网站翻译项目及陕西省总工会国际部的口、笔译项目;参与大型国际会议的口译服务工作。

近年来,外语教学界一直没有停止革新人才培养模式的步伐,各大外语类院校以及高校外语院系均将培养学生的专业能力和社会能力作为总目标,在消化、吸收国外先进翻译教学研究与实践成果的基础上,优化现行课程体系,努力将通识教育与专业教育融为一体,丰富课程教学内涵,与国际水平接轨。据上海外国语大学校长曹德明介绍,上外致力于打造国际型外语人才培养平台,坚持“走出去”战略,始终将国际化作为办学方向。学校积极拓展国际间的学术交流与合作,目前已与世界上60多个国家的100多所知名大学建立了多层次的校际交流合作关系。上外定期输送优秀学生到国外知名大学留学、参加重要的学术会议,并鼓励学生参加国际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这些措施均成为上外创新外语人才培养模式的重要手段。


联系我们  |  诚聘英才  |  关于我们  |  版权声明
© i21st.cn   京ICP备2024066071号-1
 
选择报纸
选择报纸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