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教研
社会专业组织成为教师培训生力军
第三届全国外语教师教育与发展学术研讨会在重庆召开
2009年12月11日至13日,第三届全国外语教师教育与发展学术研讨会在重庆西南大学召开。来自国内外的近300位教师教育与发展领域专家、学者和研究者出席了会议,并围绕“全球化教育视野下中国外语教师文化建构与专业发展”的主题展开了讨论。其中,题为《教育文化机构与社会专业组织在基础英语教师职后专业发展中的角色与贡献》的专题报告引起了与会代表的强烈反响。
全国基础外语教育研究培训中心(以下简称“全基中心”)常务副理事长、国家《英语课程标准》研制专家组核心成员张连仲教授,全国基础外语教育研究培训中心秘书长、外研社基础教育出版分社社长申蔷女士,外研社基础教育出版分社培训部主任刘宝胤女士及教师代表一行8人参加了会议并做了题为《教育文化机构与社会专业组织在基础英语教师职后专业发展中的角色与贡献》的专题研讨。全基中心根据3年来在全国范围内展开的教学实践及科学调研情况,对在职基础英语教师职业发展进行了深入广泛的调研后,提出教育文化机构和社会专业组织已成为基础教师培训的生力军,是对现有的教师培训体制的有益补充。
教师水平提高关键在基础教育
教育部基础教育二司巡视员、基础教育课程教材发展中心主任朱慕菊曾对当前基础外语教育的现状做了这样的分析:“英语教师师资数量严重不足,师资质量迫切需要提高。”
英语教师师资数量不足有数字为证。以小学为例,2002年、2004年、2006年,小学英语教师缺口数比例分别为9.07%、13.72%和26.78%,缺口率年均增长4.43%。此外,教师素质参差不齐,城乡、中东西部悬殊巨大,区域发展不平衡导致师资局部的匮乏和局部的浪费并存;专业水平总体不高,小学阶段尤为突出,低学历、转岗教师数量仍然很庞大。
据了解,在我国100万左右的基础外语教师中,70%多的教师生活在农村地区。可以说,全面提升我国外语教育水平的关键就在于提高基础外语教师尤其是农村基础外语教师的专业化水平。
显然,对专业教师的培养是一个旷日持久的过程,难以短时见效;而在职教师培训可以快速提高教师专业水平。实际上,《教育文化机构与社会专业组织在基础英语教师职后专业发展中的角色与贡献》报告指出,多年来,我国已经建立了包括学校、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师范院校(教育学院、教师进修学校等)在内的多层次、分级式的国家主导的在职教师培训和培养体系,投入巨大的资金、人力和政策支持,将教师队伍建设、教师培训放在非常重要的战略位置。
但是,师范外语教育和基础外语教师专业的发展存在一些不适应和脱节的现象,其中一个原因可能是外语教育界长期以来存在的学科本位思想、精英教育思想还有较大的影响力,造成部分研究者和学术团队对基础外语课程与教学研究关注不足,有些研究者在面对一线老师的实际问题和渴望时,只是简单地推介国外的教学理论,无的放矢,导致基础教育的一线外语教师只能隔靴搔痒,逐渐产生对培训的倦怠和失落感。
理论和教学实践存在巨大差距,学用分离,对教学实际指导作用小,成为目前教师培训最大的痼疾。如何实现教师发展培训效益的最大化,并逐步建构多途径、多样化、系统长效的培训体系,是目前我们共同面临的一大挑战。
社会专业组织成为
教师培训生力军
“实践表明,包括教育出版企业、教师行业组织、教育研究机构、教师培训机构在内的教育文化机构和社会专业组织实现了对国家主导的教师培训体系在多样化方面的丰富和补充,成为我国教师发展和培训体系中一支重要的学术和实践力量。”全基中心常务副理事长张连仲教授说道。
《教育文化机构与社会专业组织在基础英语教师职后专业发展中的角色与贡献》报告指出,社会专业组织的教师培训具有专注、灵活、多层次和资源高度整合等优势。以资源整合为例,社会专业组织可以打破校级、地区间界限,高度整合全行业乃至跨行业优质资源,特别是组织原隶属于不同高校、甚至不同行业的专业研究者,服务于教师专业发展和团队建设。
会议中,申蔷女士和与会同仁们分享了全基中心和外研社在跨行业跨区域挖掘整合优势资源的实践经验。截至2008年年底,外研社基础教育出版分社举办教材售后服务培训1350余场,受训教师累计达到45万人。这些针对性培训帮助教师了解《英语》(新标准)教材编写理念、结构体系并把握新教材的特点,增强教师在新课标理念下驾驭课堂的能力。由北外主办、全基中心和外研社联合承办的“歆语工程”,截至2009年暑期,累计培训来自合作省区的中小学英语教师近2000人次,为提高教育薄弱地区的英语教育水平,培训优秀教育人才作出了贡献,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示范带动效应,也赢得了参训老师的赞誉。
对此,东北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院长、中国英语教学研究会教师教育与发展专业委员会常务理事刘永兵教授说,全国基础外语教育研究培训中心和外研社能深入广大农村中小学、深入课堂进行调查研究,然后基于研究证据有的放矢地进行英语教师专业发展培训。这不仅对全面提升基础外语教师的专业水平意义重大,而且对教师实际课堂教学水平的提高具有直接的指导意义。显然,这涉及人力、物力、经费等大量的投入,师范院校在这些方面受到很大的限制。“全国基础外语教育研究培训中心和外研社已经证明专业社会力量正在成为提高基础英语教师专业水平和发展的不可忽视的生力军,可圈可点。”刘永兵说道。
中国英语教学研究会教师教育与发展专业委员会主任、北京外国语大学吴一安教授也对外研社在教师发展方面所做的贡献表示了肯定。她表示,近10年来,外研社除了为教师出版了很多优质的教学资源之外,还率先意识到师资培训的重要性,一直在关注和支持我国英语教师的培训和教师发展,通过组织各种教学科研活动和研讨会,力求为教师的自我发展提供更多的服务,这是非常值得提倡的。
《教育文化机构与社会专业组织在基础英语教师职后专业发展中的角色与贡献》报告最后指出,文化机构与社会专业组织作为社会力量,参与推动基础英语教师专业发展,激活了以集体和国家为主的三支基本力量所建构的传统模式和体制,使一些在传统框架下较难获得的资源和具体方式成为可利用资源。它为教师个人、学校组织、地方教育部门个性化的专业发展需求提供了多样选择,使之有机会在更广大的范围内得到更综合和专业的支持和服务,切实承担了越来越多的基础英语教师专业发展任务,是传统力量的有益补充。
多方合作共促教师发展
对于在职基础英语教师职业发展,张连仲教授呼吁,教师教育应该是各方合作之为,各种专业机构的人力、智力和执行力的加入能使教师更加获益,也有助于各种教育机构的更合理定位与发展。
包括东北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在内的多所院校在会上都提出了和全国基础外语教育研究培训中心和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合作的意愿,以求共同促进教师的职业发展。张连仲教授和刘永兵教授在会上经过友好协商,决定集合几方面的力量,由全国基础外语教育研究培训中心、外研社等机构和东北师大外国语学院在2010年7月份合作举办第二届全国基础外语教育与教师教育学术研讨会。
对此,双方一致认为:多方合作有利于资源合理整合,例如全基中心和外研社具有覆盖全国的网络教学系统平台、资金和专家资源优势、与基础外语教师合作的科研项目等;而师范院校具有外语教师职前教育和教师教育领域科研经验、具有稳定的教师创新教育实习基地;这些多资源合理整合对系统长效的培训体系建构的贡献是不言而喻的。只有通过多方合作,才能进行资源合理整合,才能实现教师发展培训效益最大化,才能逐步建构系统长效的培训体系。
对于这种合作模式,北京外国语大学的吴一安教授表示了赞同,她希望以后会有更多的专业社会力量来共同关注教师的健康发展和成长。她提到,除了举办会议,师范院校还可以与全国基础外语教育研究培训中心和出版社等专业社会力量通过其他多种合作方式来共同促进我国基础英语教师的职业发展,如联合组织教师培训、教师工作坊、教师论坛等。
据悉,针对新课程标准下中小学英语教师培训与发展的需求,全基中心推出了重点科研课题“教师教育与发展探索研究”,希望有更多的高校外语教师研究者和基础外语教学一线教师合作申报,通过实践和科研并行,形成科研成果,再将科研成果运用到实践中去,不断提升教师培训与发展的效果并最终共同促进我国基础英语教师的职业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