辜鸿铭在翻译领域的贡献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将我国儒家经典《论语》《中庸》《大学》译成英文,在清末民初的翻译界享有盛誉;二是将外国诗歌译成中文,主要有威廉库伯的《痴汉骑马歌》(The Diverting History of John Gilpin)和塞缪尔泰勒柯勒律治的《古舟子咏》(The Rime of the Ancient Mariner),堪称近代中国向国内译介西方诗歌的先驱。
中国四书五经的翻译最早始于明末清初。当时来华的外国传教士和汉学家把《诗经》《易经》《论语》《老子》等中国古代文化典籍译成英、意、法、拉丁语等多种文字版本传到欧美。若想译出中国古代典籍的精髓,对译者的语言和文化功底都有很高要求。而这些传教士和汉学家多数只是粗通汉语,因此翻译出来的作品存在诸多不足之处,有的甚至是积字成篇,根本无法从整体上体现中国文化的精髓。到了近代,翻译孔孟著作最出名的要属著名汉学家理雅各(James Legge)。他把中国“十三经”中的十部经书译成英文,统称为《中国经典》(The Chinese Classics),在西方享有盛誉。他的译文到现在仍被许多西方人视为标准译本。但由于英汉语言、文化、思维方式等方面存在巨大差异,理雅各的翻译虽较之以前的译著相对准确,仍不免有误解曲解、死译硬译、断章取义的现象。
辜鸿铭在1884年发表的《中国学》一文中指出:理雅各翻译《中国经典》的工作不过是应时之需,虽然数量惊人,但并不都令人满意。他认为这些传教士和汉学家歪曲了儒家经典的原义,糟蹋了中国文化,并导致西方人对中国人和中国文明产生种种偏见。因此,为了消除这些偏见,他决定亲自翻译儒家经典。1898年,辜鸿铭在上海出版了他的第一本译著《论语》(The Discourses and Sayings of Confucius: A New Special Translation, Illustrated with Quotations from Goethe and Other Writers),1906年又推出了第二本译著《中庸》(The Universal Order or Conduct of Life),后来他又翻译了《大学》(Higher Education),但是没有正式出版发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