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报
登录注册网站首页
 

高等教育

本科翻译专业师资面临挑战

作者:本报记者 王晓珊
Aa
  • -   
  •    +
发展“双料型”教师队伍 强化专业教学理念

日前,来自全国40余所高校的翻译院系主任参加了由中国英汉语比较研究会、上海外国语大学高级翻译学院和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共同在上海主办的首届全国翻译专业院系主任高级论坛。本次论坛上,本科翻译专业的师资问题成为与会专家关注的焦点问题。

据了解,为适应翻译人才培养的需要,从学科探索的角度出发,教育部于2006年批准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复旦大学与河北师范大学三所高校招收翻译专业本科生,进行先期试点。从2007年至2010年,北京外国语大学、北京语言大学、华中科技大学等高校又先后获批设立本科翻译专业。至2010年秋季新学期,全国将有31所高校设立本科翻译专业(详见链接)。

本科翻译专业作为一个新生事物,其在发展过程中遇到了各种问题与挑战。训练有素的专业化翻译师资队伍普遍匮乏,已成为制约和影响翻译学科发展的瓶颈和突出问题。在本次论坛上,复旦大学外文学院翻译系主任何刚强在题为“本科翻译专业建设的若干探索与体会”的主旨发言中,就本科翻译专业教师的培养问题提出了若干建议。何刚强指出,到目前为止,翻译专业在总体上尚未完全跟上形势的变化发展,在师资配备与调整方面还或多或少显得有些滞后或不适应。高校应当提倡、鼓励,并创造条件发展“双料型”教师队伍,即既要求教师成为本学科内的一个专门研究者,又是本行业内具有一定影响力的实践者或从业人员。

“从长远看,本科翻译专业的师资必须逐步重新打造或构建。对翻译教师而言,翻译专业的教学要求与传统的英语语言文学的翻译课要求有很大差异。前者更应注重学生专业素质的培养,这就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业务要求,包括翻译理论认知的要求。”何刚强说。

何刚强同时特别强调了翻译专业基础课教师的遴选问题。何刚强表示,一、二年级的基础课大部分是打好语言基础知识的课程,这对任课教师有很高的业务要求。这些教师不仅要语言基本功过硬、善于教学,而且要有相当强的翻译意识与较好的翻译理论素养。翻译专业低年级的学生经过这样的教师指导,进入高年级后才能顺利应付一系列新的专业课程。

采访中,记者了解到,如何转变翻译专业教师的观念、提升教学效果近年来已成为众多翻译教学专家探索的重要课题。北京语言大学教授刘和平认为,翻译专业教师应当转变教学观念,在翻译教学中严格遵守“以学生为主,教师为辅”的原则。“教师在知识的传输中采用以教师为主的原则还有一定道理,但是学生在翻译技能训练中必须成为主角。教师是指挥、是导师、是教练,学生则是实际操作人员或运动员。不容置疑的是,翻译能力不是教会的,而是练就的。”刘和平说。

据了解,为了提升本科翻译专业教师的基本专业素质,中国翻译协会还于2009年暑期正式推出了高等院校本科翻译师资培训课程。该课程采取模块式的培训方式,对学员进行翻译专业技能、专业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等方面的培训。参与培训课程的讲座教师汇集了内地、香港、美国等在翻译教学研究领域有突出造诣的30多位专家学者。该培训项目已在国内翻译教育界引起了广泛关注。

设立本科翻译专业的高校

2006年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

复旦大学

河北师范大学

2007年

北京外国语大学

上海外国语大学

西安外国语大学

浙江师范大学

2008年

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

北京语言大学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

华东师范大学

山东大学

四川外语学院

2009年

外交学院

华中科技大学

天津外国语大学

沈阳师范大学

河南师范大学

湖北大学

2010年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南开大学

武汉大学

华中师范大学

西南交通大学

暨南大学

大连外国语学院

吉林华桥外国语学院

黑龙江大学

曲阜师范大学

河南大学

西北师范大学


联系我们  |  诚聘英才  |  关于我们  |  版权声明
© i21st.cn   京ICP备2024066071号-1
 
选择报纸
选择报纸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