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报
登录注册网站首页
 

专刊

博学慎思 明辨笃行

作者:21st
Aa
  • -   
  •    +
谈教学

成功的教师应根据自身情况灵活选择合适的教学法

1952年院系调整以来,开始有“英语语言文学专业”的概念。按当时的认识,语言包含听说读写译的能力训练,文学就是指文学修养。我从悉尼大学进修回来后发现, 教研室对开设英语语言史、英语词汇学、英语语音学等语言学课程争论不大。问题是1977年分为语言和文学两个方向后,英语系陆续开设语言学方向的课程后开始有了争议。有人就认为英语语言文学专业没必要开设专门的语言学课程。我个人是这样认识的:就文学方向而言,文学批评和文学史是文学方向的基础理论课程。就语言方向而言,语言学和语言史是基础理论课程。过去我们之所以没有这些课程的原因很多,主要的是盲目学习前苏联的办学经验,一是把大学的外语院系办成外语学校,二是教学科研分家,老师搞科研就是只专不红,要拔他的白旗。这样,老师只是一个教书匠,理论水平低,难以达到国际水平。现在看来,学习语言的学生理当具备一些语言学知识,尽管有些人还是接受不了这一点。当然对于外语而言,我们不一定像要求中文系专业那样去要求英语专业来学习语言学知识,我们可以偏重应用语言学的知识。中文系可以偏重理论语言学。应用语言学并不意味着不研究理论,但要以结合教学进行研究为主。

根据我本人对我国英语教学水平和亚洲其它国家和地区,特别是日本和韩国的研究比较,我认为我国的英语教学水平并不低下。当然,从四个技能的更高要求来看,听说能力可进一步提高,但我不同意为了改进听说教学而归罪于过去对语法教学和阅读教学的过分重视,也不同意1999年大学英语教学大纲有重大失误之说,更不同意领导不勇于承担责任而让大学英语广大教师背黑锅的言论。这不利于建立外语界的和谐。从教学要求来说,我认为四个技能是互补的。我既反对八十年代初号召闭着嘴巴阅读的silent reading,也反对在成人的英语教学中把原为形、音、义三位一体的语言切分为先音后形,把成人的逻辑思维能力强的优势抛在一边,而让他们像孩子们那样听说唱游做。正确的做法应该是在一个英语是外语的国家里,积极地营造英语环境,大家做些实事。

英语教学界一直在学习国外的种种教学法,如听说法、视听说法、功能教学法、意念教学法、交际教学法、沉浸法、二语习得,等等,不一而足。我认为,我国的外语老师一方面应了解每一种教学法的历史形成过程、实质和实践中出现的优缺点,取长补短;另一方面应避免对一种新的教学法一拥而上,群起群上,按领导或权威的拍子跳舞。一个成功的教师应根据自己的教学任务、目标、对象、具体条件、自己的优势、学生的实际水平和学生的学习风格等,灵活选择合适的教学法,并探索自己的教学路子。我在外语刊物上已读到第一线教师所写的不少具有创新意义的文章。

中国传统的教学方法是教师在课堂上讲课,每门课至少一个学期。悉尼大学则强调采用“讲习班”的形式,以学生为主体,每个学生要负责准备一两个题目向同学介绍或汇报,然后全班讨论,最后由教师总结,处理疑难问题。每门课都要交两篇课程论文。作为每门课的参与者,你会发现每门课都是阅读课(如每门文学课都要求学生每周阅读一部小说;语言学课要看参考书籍),每门课都是听力课(你要听懂老师讲课和同学发言),每门课都是口语课(你要参加讨论、发表意见),每门课都是写作课(你要学会记笔记、写读书报告和写论文)。

谈学生培养

不要以个人有限的知识框住学生的志趣和能力

我觉得“师”与“生”之间没有不可调和的矛盾,老师不要用“师道尊严”去压学生;学生则应提倡“尊师爱师”。

我们国家硕士生的学制为2.5年至3年,似乎长了一些,国外为1至2年。当初讨论学制时,有些老先生认为中国学生水平低,资料少,需要较长的学制,才能达到硕士水平。现在情况变化了,老师和学生水平都提高了,教学条件改进了,这个问题需要解决。同样,博士生学习时间从3年增加到4年,似乎与国际上脱轨,国家的教学经费负担会加重。

就学生培养而言,我始终认为,一个老师,特别是一个博士生导师,在众弟子中应培养出几个能超越自己的学生。老师的知识有限,但不要以个人有限的知识框住学生的志趣和能力。

谈治学

不期待一个理论能够解决所有的问题

我永远记住悉尼大学的导师韩礼德先生对中国学生的信赖和期待。当时我们除了在英语系进修一些课程外,为了攻读学位按校方要求还要选四门课,即一个学期选上两门。他却要我们每个学期选四门学位课程,两个学期八门课。他见我们面有难色,却充满信心地说:“我相信你们中国学生很用功,是拿得下来的。”事实证明,他的话不假。在讨论学术问题时,他说:“不要期待一个理论能够解决所有的问题。如果对一个理论大家提不出问题了,这个理论也就发展到尽头,不能前进了。”在另一个场合他说:“不要让我回答所有的问题,你们作为研究生应该自己解决问题,和我一起研究解决问题,在现有的理论基础上继续前进,大学之所以招研究生就是要你们来研究问题。”

语言和文学应是互补的。文学本身应是优美的语言,学习文学作品,能学到最好的语言;而语言是个总的概念,必然包括文学语言这个语类。两者的上层学科分别是文学批评和语言学,也是互相联系的,例如文学中的结构主义和解构主义与语言学中的结构主义和系统网络思想有联系。

就语言学内部而言,有多种理论和学派,基本上可分为功能主义和形式主义两大阵营。我认为两者的互动是推动语言学科前进的动力。如果只有一家之言,没有像巴赫金所说的对话和杂语,学科就很难发展。我的老师韩礼德曾说,如果一门学科把什么问题都解决了,提不出新的主攻方向了,这意味着这门学科的终结。在不同学派的争论中如何来判断谁是谁非?我接受朱德熙先生在1981年访问澳洲时对我的教导:“拿出干货来!”

当代隐喻学的研究表明,各种学科,包括自然科学和人文科学,有相通之处,互相启发,互相推动。例如,计算机科学的发展有不少得益于符号学的研究;而外语教学和研究,已日益采用计算机科学、统计学等成果。所有这些,应由各学科自行考虑该如何移植,最好不要由一个学科对另一学科妄加评论,规定方向。一个学科除本身研究外,还要注意从其他学科引进它们的成果,这将为本学科在21世纪的突破创造更好的条件。

谈英语学习

学英语需要明确动机和强烈兴趣

没有明确的动机和强烈的兴趣,很难学好英语。不要因为原来学不好而丧失信心,只要想学,总是能学到东西的。如果能多听多说多看多写,并琢磨其规律,可进步得更快一些。知识、经验、学习是互通的,在生活中所积累的一知半识,可帮助我们学好英语;而在学英语过程中的经验体会和方法,又成为指导工作的一个源泉。


联系我们  |  诚聘英才  |  关于我们  |  版权声明
© i21st.cn   京ICP备2024066071号-1
 
选择报纸
选择报纸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