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刊
功能语言学:从中国走向世界
2001年,师从北京大学胡壮麟教授的彭宣维博士毕业后进入北京师范大学外语系,成为外语系语言学团队的一名成员。如今,在此从教11年的彭宣维不仅亲眼见证了外文学院语言学团队由弱到强的发展过程,而且成长为该学科的学术带头人,正带领着他的团队攀登一座又一座语言学高峰。
回顾外文学院语言学学科的发展历史,彭宣维感慨万千。“在2003年之前,外文学院尚未正式招收语言学方向的硕士研究生,语言学是作为本科生和研究生的基础课程开设的。”彭宣维说道。2001至2003年,田贵森、彭宣维和程晓堂先后加盟语言学学科,外文学院的理论语言学团队才初步建立。
2003到2006年,语言学学科得到了进一步发展。孙迎晖和王德亮博士加入语言学团队,语言学队伍日臻完善,完整的语言学课程体系得以确立。周流溪和彭宣维作为学术委员会负责人在3年时间内举办了40多场由院内外、校内外专家学者直接参与的学术报告会,打通了与国内语言学界的交流渠道。
“2006年4月,北师大功能语言学中心的成立标志着外文学院语言学学科进入了一个有规划的理性发展阶段。”彭宣维介绍道。担任中心主任的彭宣维考虑到语言学团队的研究均以语言功能为立足点,因此确立了以此为研究范式的总体发展目标,并设计了短期(5年)和长期发展规划,着手翻译系统功能语言学创始人韩礼德的10卷本文集,连续举办了多次大型学术活动,聘请了一大批国内外知名功能语言学家为兼职教授、名誉教授和中心顾问。2007年,于晖博士进入了语言学团队,进一步增强了中心力量。
从2008年开始,外文学院语言学学科进入了飞速发展阶段,取得了一系列标志性成果:2008年英语语言文学成为校级重点学科,2010年该学科成为北京市重点学科,2011年外国语言文学获得一级学科授权。更令彭宣维自豪的是,外文学院的语言学学科逐渐获得了国际顶尖级学者的关注和认可。2011年5月,系统功能语言学创始人韩礼德受邀在中心进行了为期半月的学术讲座;其间,学院和中心成功举办了系统功能语言学应用研究高端论坛,学校还授予韩礼德教授北京师范大学名誉博士学位,这是北师大首次将学术型名誉博士学位授予国际知名学者,为北师大走向国际产生了重要影响。2012年中心代表出席了第39届国际系统功能语言学大会,代表在大会上的出现让国外学者再一次听到了中心学者的声音。
近年来,语言学团队正在致力于超学科发展。例如,彭宣维在认知体验哲学的基础上尝试提出了现在主义认识论,并以此为理论范式,针对系统功能语言学侧重语言的社会属性和语言系统的现状,力图弥补语言的过程和认知属性,并以此为理论基础研究文学文体学,还成功研制了世界上第一个以某一语言理论为基础的评价语料库;苗兴伟结合系统功能语言学和语用学的理论建构“语篇语用学”;程晓堂则以系统功能语言学的衔接和连贯理论为着眼点,系统探讨教学中学生写作的非衔接与连贯问题。2010年,由程晓堂牵头获得了教育部自主创新重点项目,从认知神经和计算语言学的角度尝试探究语言功能的认知神经基础及其语篇模式建构;彭宣维承担的北师大211第三期重大项目子课题,成功将功能语言学和认知语言学结合起来探讨《说文解字》的语义范畴化现象,被誉为“古今贯通、中西合璧”的佳作;王德亮在计算语言学领域也取得了突出成果,其成果已被收入EI(工程索引)检索系统。
展望未来,彭宣维信心十足。“未来5年,中心的重点仍将放在研究方法的改进和研究内容的转移上,继续同认知学科和计算机学科、甚至哲学学科合作,产出超学科成果,培养超学科人才。”彭宣维特别提到,外文学院的语言学研究在解决汉语实际问题方面还不够,跨语种的团队建设和力量整合还需要加强。“我们要使系统功能语言学进入汉语研究这个中国语言学研究中心区域,在国际舞台上占据重要地位。因此我们要加倍努力,创造出自己的语言学研究特色,争取屹立于世界语言学研究之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