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经典
第七届中国英语教学国际研讨会在南京大学举行
主旨发言:
1、James Lantolf教授:宾夕法尼亚州立大学应用语言系语言习得中心和
高级语言能力教育与研究中心副主任
主题:Sociocultural psychology and the pedagogical imperative: L2 developmental education
通常的假设是,只要我们给学习者提供简单、可理解的输入,或者让学习者参与到需要讨论意义的任务中去,语言习得就会发生。假设学习者理解了输入内容,那么在日常生活中引导习得的“自然心理过程”在教学环境下也同样适用。在教学环境下的语言发展过程是学生在自身对事物理解的基础之上,教师通过与学生的互动让学生形成对世界的新理解。教育是一种有系统、有计划的活动。
维果茨基将教育视为一种特殊的发展过程。在该过程中,学习者在“人工”的情境下,接受有意识、有组织结构的教学要求,与学习对象接触,通过对学习对象的明确结构性理解,促进自身的发展。在这个理论下,教师的任务是为学习者提供知识,并且运用系统、有效的方式,帮助他们将这方面的知识与自己的实践活动联系起来。本人的三项研究均根据维果茨基的教育原则进行:第一项研究侧重英语动词—名词搭配,考察了make、take、do、get、have等英语词汇;第二项是研究英语动词短语;第三项研究是关于指导学生如何检测和解释“讽刺”这一在日常口语中常见现象的特点。
2、王守仁教授:教育部大学外语教学指导委员会主任委员
南京大学教师教学发展中心主任
主题:Individualized English language teaching in contemporary China: Notions and Practices
随着中国改革开放政策的实施、中国加入世贸组织以及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举办等一系列重大历史事件的发生与发展,我国对英语学习的需求越来越多,各式各样的考试及测评也相继发展。
当今世界是一个开放的世界,不同文化间的交流日益频繁。学习语言就是学习、认识语言所传承的一种文化。适应全球文化交流大潮,英语的学习也应是开放的。统一模式的学校英语教育已不能适应社会的多样化需求。因此,英语教育也应适应特殊的目的和要求,适应社会对人才多样化的需求,推行个性化教育,推行课程、教学规模等方面的教育多样化。
每个学生的个性、兴趣、课程选择等不一而同,学习能力、动机、经历与风格也不尽相似。在数字信息技术时代,教师应努力推进个性化教学,为课堂留白,激发学生的学习行动,引导学生自学,以更好地促进学生个体发展,培养社会所需的多样化人才。
3、Ken Hyland教授:香港大学教授
主题:Teaching writing: Understanding texts, writers and readers
半个世纪以来,写作作为应用语言学的核心议题,一直是教学与研究的重要领域。目前,虽然有一些研究能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写作的本质并更有效地开展写作教学工作,然而由于写作本身涉及太多复杂因素,有关这方面的研究还远远不。
写作涉及五方面知识,即内容知识、系统知识、过程知识、体裁知识以及读者知识。写作教学与研究的三个要点是,着眼于文本、作者和读者。
对于着眼于文本的写作方法而言,语法和体裁知识是写作的基础,学生只有熟知语法规则和这种体裁的特征,才能够更加有效地写作;对于以作者为导向的写作方法而言,写作是基于认知心理学的一个发现与形成观点的过程,是一个解决问题的过程,具体表现为:写前准备(考虑写作目的与潜在读者、头脑风暴等)——拟稿——(教师及同伴)意见反馈和作者自我反省——修正——编辑——发表;对于以读者为导向的写作方法而言,写作实际上是作者与读者进行交流互动的动态过程。
写作不仅仅是构建文本的过程,也不只是作者个人观点的表达,更是一种社会行为。因此,作者在写作过程中应当充分考虑读者因素,教师则应对各种体裁的文本加以研究,使学生熟知各种体裁的显著特征,从而帮助学生更有效地写作。
4、文秋芳教授:北京外国语大学中国外语教育研究中心主任
中国英汉语比较研究会英语教学研究分会会长
主题:Production-oriented Approach for Chinese Adult L2 Learners
目前国内诸多教学法多以教材为基础。在特定的年代,在语言教学资源匮乏时,此类基于有限、优质教材的教学法能够引导学生反复练习、最大化地利用教学资源;但这种方法也过于机械,学习者主要从背单词、记短语入手,投入的时间与精力很多,却无法有效提升语言运用能力。
“Production-oriented”教学法旨在解决学生英语能力与社会需求不匹配的问题。与传统教学法以听力、阅读输入为先导不同,“Production-oriented”教学法要求教师在教学之初设定学生在将来工作生活中可能遇到的情境,让学生在该情境中进行说、写、译等输出训练,在输出中发现不足,然后主动在后续的听力、阅读等语言输入学习中弥补和提升,最后阶段再由教师对学生进行最终的输出评估。同时,“Production-oriented”又与现在流行的“任务驱动”(Task-driven)教学法不同,后者具有忽视学习过程而过于注重任务本身的弊端,容易流于形式。我们的教学不应该是“Learner-centered”,而应该是“Learning-centered”,要确保有效利用课堂上的每一分钟,保证有效学习的发生。
教师在这个过程中扮演着极其重要的角色。教师自身不仅要有过硬的语言功底,还需要有丰富的知识,能够设计合理、有效的输出任务,选择优质的输入资料,并且能够在课堂上细致地了解学生的学习进度,指导学生有效地处理输入材料,及时引导学生积极思考,训练需要提升的能力。这样的教学法对于学习目标明确的成年人尤其有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