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
建设中国语境下的英语专业:新时期英语专业建设与发展研讨会在京举行
很长时间以来,我国社会公众对于“英语”这一学科持有两种截然不同的态度。“非英语专业”出身者对于英语学科的认识大多停留在其工具性属性上,对于其人文性属性知之甚少,因而对于英语学习“急功近利”,因看不到英语在日后工作、生活中的“实用价值”而对这门学科“横眉冷对”;“英语专业”出身者,尤其是长期在高校从事英语教学工作的专家、学者由于自身经历过长期的专业学习,对于这门学科进行过系统的研究,从而对于英语所具有的人文性与工具性双重属性产生了深刻认知,对于发展这门学科具有强烈的责任感,但同时也对于英语专业的发展方向存在一定的困惑。
1月21日上午,数十名国内一流高校英语专业的专家、学者聚集在中央民族大学外国语学院报告厅,针对当前国内高校英语专业的建设与发展问题进行了探讨。中央民族大学外国语学院院长郭英剑担任主持。与会者均为在重点高校中从事英语专业学科建设的外国语学院管理层代表,大家分别阐述了各自学校英语专业在学科建设上进行的探索与努力,同时对于英语专业的发展提出了中肯的建议。
高标准 严要求 培养顶尖英语人才
近年来,高校英语专业大量扩招,据统计,2013年我国已有900余所高校开设了英语专业,占我国本科高校总数的77.4%。英语专业扩招背后具有复杂的社会原因,而各校英语专业生源质量、师资力量、教学实力的差异导致了英语专业毕业生质量的参差不齐。尽管如此,各高校仍然在自身实力基础上探索提高英语专业人才质量的路径,尤其是以北大、清华、北师大等高校为代表的重点高校力求打造出高端英语人才。
教育部外国语言文学教指委主任钟美荪教授在进行主旨发言时指出,高校长期以来十分关注教师自身的发展,而从某种程度上忽略了学习的主体——学生。高校有必要加强关注学生的学习特点及其随时代变化而产生的变化,关注社会用人单位的特点及其变化来开展教学。钟美荪特别强调,国外高校十分重视学生的阅读,她本人和多位在国外深造过的在座专家都曾有过深刻的体会。我国高校也应当对英语专业的学生在阅读量方面提出更高的标准和要求。高校必须培养出高层次的顶尖英语人才,让他们在国际交流中发挥无可替代的作用。
精研究 多著述 引领学科研究方向
高校除了努力培养高质量人才外,还承担着重要的科研工作。南京大学王守仁教授在主旨发言中指出,教师应当努力产出高质量的科研成果,增加在国外期刊上发表论文的数量。“过去几十年来,我们一直致力于‘向中国介绍世界’,今后,我们更要努力‘帮助中国走向世界’,在国外期刊上发表论文即为让国外学术界了解中国的一条重要路径。”王守仁说。
北京大学教授程朝翔对此表示赞同。他认为,对于一个学科的发展而言,研究是第一位的,高校教师必须成为本领域的专家。教师在国外期刊上发表英语论文,其目的应当是为中国的文化建设服务。国外学者从事学术研究都是为本国的文化发展服务的,这一点值得我们学习。北京外国语大学英语学院张剑教授也表示,英语专业的教师必须从一名语言教师成长为一个领域的专家,博士毕业只是开展学术研究的起点,他们应在高校工作期间继续得到后续发展。
在人文性与工具性之间达到平衡
针对长久以来社会对于英语学习因“付出”与“获得”严重不对等而产生的诟病,与会专家认为,这是因为人们并未真正认清英语专业的人文性属性。北京外国语大学金利民教授表示,英语专业作为一个人文学科的专业,本身是一个小众化专业,但社会公众将对语言作为工具性的一面附加在英语专业之上,使其变成一个大众化专业。她向各位专家提出,是否可以尝试将作为“工具”的英语作为另一门专业从现有的英语专业中剥离出来,让英语专业回归人文类专业的本质。
不过,英语专业学生基本英语语言技能的培养仍然不可或缺。尤其是在国人英语水平普遍提升的情况下,英语专业学生的就业已面临严峻挑战。因此,英语专业语言技能教学所占的比重、教学方法以及学生所应达到的语言标准还需要探究。
随着中国教育形势的变化,高等教育出现了许多新的特点,高校的办学自主性也在不断加强。王守仁教授表示,高校英语专业建设应当顺应新时期高等教育“多样化”“大众化”的特点,建设“中国语境下的英语专业”。钟美荪教授也指出,即将出台的《英语类专业本科教学质量国家标准》应作为今后新专业的准入标准、专业建设和发展的指导标准,以及专业质量评价的标准。北京地区高校的生源质量和教学质量在全国属于领先水平,这些高校英语专业有责任树立典范,引领全国高校英语专业的发展方向。
北京大学外国语学院院长程朝翔:英语专业教学的一个重要方面是语言教学,夯实学生的语言基本功。但是长期以来,我们在语言教学方面花费的精力过多,从而忽视了对其他方面能力的培养。我们应该效仿西方高校英语系的做法,加强学生在文学理论、语言学理论等方面的修养。
清华大学外文系教授刘世生:清华大学规定教授必须为本科生授课,并指导本科生撰写论文。这是一个教学相长的过程。另外,学校在本科生一入校时就分配导师,在生活上、思想上、学习上给予他们指导。清华大学外文系的新领导班子也在英语专业的教学和科研等方面推出了新举措,让师生们产生了新期待。
北京师范大学外文学院院长程晓堂:北京师范大学在招生方面推出了一项新举措——大类招生,即中文、历史、哲学、外语等专业统一归类为人文社会科学专业。学生在大一不分专业,他们需在每一个文科专业中选修两门课程。经过一年的学习,他们将在人文知识方面将打下良好基础。第二年,学生自主选择专业,学院也拥有较大的自主权选择学生。这对外文学院来说是一次历史性的改变。由此,我们必须在大一时为学生开设出英语专业“最拿手”、最吸引人的两门课程,这是我们下一步需要做好的事情。
中央民族大学外国语学院院长郭英剑:为了帮助英语专业新生加强对英语专业的了解,中央民族大学外国语院专门为大一新生开设了一门课程——英语学科概论,共9次课,内容包括英语的魅力、英语名家故事、英语专业学生的职业规划等等。开设这门课程的目的非常明确,即为让学生了解英语专业并喜欢上英语专业。
北京外国语大学英语学院院长张剑:我们要改革,首先要认清问题,才能找准方向。英语专业究竟是一个什么样的专业?我认为,它的核心内容是语言、文学与翻译,我们的课程设置要更加突出专业性。每一个学科方向都要走专业化道路,一个人只有真正进入某个学科学习之后,他的思维模式、思维层次才能得到提升。在国人英语水平得到普遍提升的环境下,英语专业学生的英语语言水平应该定位在何种水平,他们才有优势?这个问题值得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