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外语教育年度报告(总报告)》摘录
本文作者: 21ST
近期,中国外语教育研究中心独家发布《中国外语教育年度报告》,有重点地对我国外语教育各个领域的事件、活动和发展进行描述、梳理和总结,尤其是《总报告》一章,客观记录并剖析了2014年我国外语教育领域全局性的热点问题,专题介绍高考外语改革、大学英语的定位问题和外语类专业本科教学质量国家标准研制的工作进展。现将《总报告》部分内容摘录如下: 一、 高考外语改革 2014年9月3日,国务院颁布《国务院关于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决定启动高考综合改革试点工作,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考试科目设置的改革。文件中明确要求“增强高考与高中学习的关联度,考生总成绩由统一高考的语文、数学、外语3个科目成绩和高中学业水平考试3个科目成绩组成。”至此,持续了一年多的社会各界广泛参与的对高考英语改革问题的热议暂告一个段落。 《国务院关于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颁布后,上海市和浙江省作为全国两个试点地区,出台了各自的高考综合改革试点方案,从2017年高考开始实行。《上海市深化高等学校考试招生综合改革实施方案》提出,外语考试包括笔试和听说测试,引导外语教学注重应用能力的培养。高中生最多可参加两次外语考试,选择其中较好的一次成绩计入高考总分。上海市还提出,要建设外语标准化考试题库和标准化考场,为今后其他科目逐步推行标准化考试积累经验。《浙江省深化高校考试招生制度综合改革试点方案》提出,高考外语科目满分150分,得分计入考生总成绩。外语每年安排2次考试,一次在6月,与语文、数学同期进行,考试对象限于当年高考考生;另一次在10月,与选考科目同期进行。外语可报考2次,选用其中1次成绩。除试点省、市外,其他各地的改革方案大多处于研制阶段。 根据教育部要求,各地都要制定具体的改革方案,经省委省政府同意后于2015年6月30日前报教育部备案。因此,各地高考改革方案的制定将于2015年上半年完成。2014年,北京、江苏、湖南、海南、安徽、宁夏等省、市、自治区都曾明确表示,将对高考外语等科目实施社会化考试,允许一年多考。2015年1月公布的江西省高考改革路线图提出,将从2017年高中一年级新生开始,取消文理分科,实施外语学科一年两考。但江西省教育考试相关部门负责人也表示,2017年江西省高考究竟实施何种模式,既要看上海、浙江的试点情况,又要根据本省的实际情况再行研究确定。 2014年公众对全国及各地高考改革方案的关注和期待非常强烈,改革和调整的力度也是空前的。但外语继续作为必考科目已成定论,且分值不变,可见国家对基础外语教育的价值有清楚的认识,对先前存在的广泛争议作出了明确的回应。但除了考试科目设置改革以外,《教育部关于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还明确要求同时开展考试形式和内容的改革,因此后续工作仍将具有极大挑战,需各方继续共同努力。 二、 大学英语的定位问题 教育部高等学校大学外语教学指导委员会(以下简称大外教指委)于2013年正式启动《大学英语教学指南》的研制工作,此项工作在2014年间顺利开展。 然而,专家、学者在大学英语的定位问题上观点不一,争论激烈,其焦点就是关于大学英语教育的最终目的及其实现途径问题。换句话说,就是关于大学英语教育中通用英语和学术英语的关系、比重问题。 就通用英语和学术英语的关系问题, 总体来看存在三种不同的观点和主张。蔡基刚认为,长期以来,我国大学英语教学未能体现出与英语专业教学的差异性,即按照英语专业的课程设置和教学模式,把英语当成一门专业来教,这导致大学英语与专业英语同质化现象日趋严重。他认为,大学英语不是专业,它只有满足国家战略需求,培养学生用英语从事专业学习和研究的学术能力,才能在高等教育中找到自己的地位。具体来说,他认为我国大学英语教学必须重新定位,从通用英语向学术英语转型, 从应试到应用,回归大学英语教学本位。学术英语是培养学生开展专业学习的英语能力的教学,它和专业英语、综合英语、通识英语在目的、内容和方法上都有区别。尽管学术英语在本科新生中开展有一定阻力,但这是我国高校大学英语教学发展的方向。 文秋芳则对上述主张提出了反对意见。她将持“以学术英语替代通用英语”观点的学者称为“替代派”,剖析了替代派思想上存在的主要误区,即将通用英语等同于基础英语。她还提出了通用英语与专用英语互为补充的三个理据,并基于此阐述了互补教学理念及其实施建议。她同时指出,国际化人才必须具有国际视野、通晓国际规则、能够参与国际事务与国际竞争,这些能力的培养难以单靠学术英语课程来完成。通用英语课程能够培养国际化人才所需的跨文化交际能力、传播中国文化的能力、用中国眼光学习和分析西方文明的能力。因此,大学英语教学体系应包含通用英语与学术英语两大模块。 还有一类观点既不属于“替代派”,也不属于“互补派”,而更像“主次派”。胡开宝和谢丽欣分析了学术英语的起源、我国大学英语教学的属性以及复合型人才培养的实际需求,指出倡导将学术英语作为我国大学英语教学未来发展方向的依据并不成立。他们进而从外语教育的本质属性和我国高等教育的发展趋势等角度,论证了我国大学英语教学的未来发展方向是通用英语和通识英语教学为主、学术英语教学为辅。 可以预见,关于大学英语定位的讨论,虽已跨越2014年,但会持续更长时间。与此同时,我们也注意到基于对大学英语定位的认识所开展的实践努力。例如,上海高校大学英语教学指导委员会于2013年颁布的《上海市大学英语教学参考框架(试行)》在2014年继续推进。再如,基于产出导向法编写的教材也将陆续出版。 三、 外语类专业本科教学质量国家标准研制的工作进展 于2013年启动的外语类专业本科教学质量国家标准的研制工作也于2014年取得进展。2014年,教育部高等学校英语专业教学指导分委员会(以下简称外指委英语分委会)结合国家发展战略及现实需求,制订并颁布了《英语类专业本科教学质量国家标准》,它标志着英语专业进入了一个全新发展时期, 奠定了未来十年甚至更长时期英语专业的发展方向,对指导今后英语专业发展具有重大的历史性意义。 2014年1月、4月和6月,三次相关研讨会先后举行,来自全国各高校的外指委英语分委会委员代表和参与起草标准的专家,从专业培养目标、培养规格、课程体系、教学与评估、师资队伍、教学条件等方面进行了热烈的讨论和积极的探索,为新国标的制定打下了坚实的基础。《英语类专业本科教学质量国家标准》是对《英语专业英语教学大纲》的继承和发展是英语类专业建设的准入标准,是英语专业建设和发展的指导标准,是英语专业质量的评价标准,具有指导性和规定性。《英语类专业本科教学质量国家标准》体现国家需求和学校特色;它既体现了英语类专业的共通之处,也体现了英语、翻译和商务英语三个专业的特殊性(特色);标准制订注重学生的能力培养和个性化发展,体现“以人为本”。 纵观2014年,外语教育在诸多方面取得了显著的成绩。但是,外语教育也面临很多棘手的问题亟待解决,进一步探索促进外语教育多样化及差异发展的方法和路径意义重大。无论是基础外语教育,还是高等外语教育,都面临着区域发展不均衡、发展需求多元化的现实问题和诉求,需要赋予教育主体和参与者更多的自主性和探索空间,既不能管得太死,又要注重分类指导。当然,自主性的发挥需要有坚实的理论和实证研究基础,而不能仅凭直觉经验和个别观点就作出重大决策,以确保决策的科学性和可持续发展。另一方面,外语教育改革中更需要“组合拳”,更需要系统思维和整体观念,因此需要进一步探索各领域、各维度综合改革的顶层设计与实践思路。 |
|
主办
|
中报二十一世纪(北京)传媒科技有限公司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转载或建立镜像。 主办单位:中国日报社 Copyright by 21st Century English Education Media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复制必究 网站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8263 京ICP备2024066071号-1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33664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