订阅
报纸
纸质报纸 电子报纸
手机订阅 微商城
英语
学习
双语学习 热点翻译 英语视频
实用英语 报纸听力 TEENS对话
教育
资讯
最新动态 活动预告
备课资源 语言文化
演讲
比赛
精彩演讲
活动动态
用报
专区
高中   初中
小学   画刊
   电子版首页   |   高一   |   高二   |   高三   |   初一   |   初二   |   初三   |   小学   |   画刊   |   教育报   |   二十一世纪英文报

为学生谋长远 为教师求发展 “国才考试”骨干教师研修班在京成功举办

本文作者: 任佼
9月23-24日,由中国外语测评中心和外研社共同主办的“国才考试”骨干教师研修班在北京成功举办,来自全国150多所高校的近300名骨干教师参加了研修。在2017年下半年“国才考试”(国际人才英语考试,ETIC)报名火热进行之时,研修班的举办恰逢其时,满足了高校师生全面系统理解“国才考试”设计理念与考试内容的需求。

研修伊始,外研社总编辑徐建中对参班教师的到来表达了热烈的欢迎和衷心的感谢。徐建中通过真实、生动的跨文化案例说明了国际人才的重要性,阐释了国际人才应具备的国际视野、交流能力等。徐建中指出,培养具有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和跨文化沟通合作能力的国际人才是国家所需,大势所趋,高校教师在承担这一重任的同时也为个人职业发展提出了更高要求、带来了新机遇。

中国外语测评中心杨莉芳副教授对“国才考试”的设计理念与测评标准进行了详细讲解,她指出,国际人才应具备国际视野,能立足本国、放眼全球,了解世界历史和当今国际社会,关注世界性问题和人类的共同命运,了解世界不同文化,以开放姿态进行国际交流与合作,这是全球化背景下所具有的知识、能力和素质的综合体现。国际人才应具备团队合作、发展共赢的意识,通过明辨事实、融通见解、求同存异,从而与他人共同解决问题的能力;能理解和尊重不同国家、民族以及群体的文化差异,并跨越这些差异进行有效沟通,能运用相关知识,用逻辑的、系统的、有序的方法,发现、分析、解决现实工作中出现的问题。

“国才考试”正是基于这一理解而设计的考查考生相关能力的考试,国际视野主要通过考试任务的话题来体现;协商合作、分析与解决问题以及跨文化理解与表达的能力,则通过经大量调研总结出的职场典型口头与书面沟任务来考查。杨莉芳副教授逐一讲解了“国才初级”“国才中级”“国才高级”“国才高端”每项任务的设计理念、构念与要求。为了帮助参班教师更深刻地理解“国才考试”任务设计的理念和原则,掌握备考方法,更好地指导学生备考,培养国际人才,研修班安排了任务解析的课程。

杨莉芳副教授针对“国才高端”的口头沟通和书面沟通任务,北京外国语大学教师刘波针对“国才初级”“国才中级”“国才高级”这三个类别的口头沟通任务,北京外国语大学教师陈崛斌针对这三个类别的书面沟通任务,从任务设计、内容要求、备考方法和能力培养启示等方面,进行了详细解析。三位主讲人以考试真题及样题为例,分析了各任务对考生能力的考查,同时辅以不同分数档的真实考生作答样例,通过直观对比,帮助参班教师更深刻地理解考试任务的考查目的及评分标准。“国才考试”的一大目的在于以测促教、以评促学,三位主讲人与参班教师分享了“国才考试”对日常教学的启示。他们强调,能力的培养非一日之功,教师须在教学中不断优化教学方法,日积月累,使学生在考试中展现出自己的综合实力,提高在未来职场中的核心竞争力。

研修班安排了分组讨论环节,各组教师直抒己见,对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国际视野、跨文化交流能力、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及协商合作能力等进行了充分交流,碰撞出了智慧火花,为切实把国际人才培养落到日常教学中提供了开拓性思路。

通过研修,参班教师深刻认识到,国际人才培养是时代发展的必然要求,“国才考试”顺应时代所需,建立起新的历史时期国家对人才的评价标准,有利于提高我国人才的整体素质,从根本上提高我国的国际竞争力。此外,“国才考试”体现了英语教学专业性、人文性、工具性的统一,有利于凸显外语教学的专业性以及外语教师的专业价值,也有利于提高外语院校的重要性和地位,推动高校外语教学改革与发展;同时,“国才考试”可以有效引导学生深刻理解学习英语的意义,激发学习兴趣和积极性,提高综合素质,增强就业竞争力;最后,“国才考试”为各行各业用人单位选拔、输出优秀人才,能有效提高用人单位招聘质量,实现事业长远发展。因此,“国才考试”对国家、对专业、对教师、对学生、对企业都有着非常重要的价值。

在新的历史时代背景下,“国才考试”的推出,提出了外语教育的新理念、确立了国际人才培养的新目标、树立了人才测评的新标准,指导着学生努力的新方向,也带来了外语教师发展的新机会。
Loading ...
订阅更精彩
相关文章


 主办
联系我们   |    诚聘英才   |   演讲比赛   |   关于我们   |   手机访问
中报二十一世纪(北京)传媒科技有限公司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转载或建立镜像。
主办单位:中国日报社 Copyright by 21st Century English Education Media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复制必究
网站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8263   京ICP备2024066071号-1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33664号
关闭
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