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外语类高校携手推进“一带一路”专业建设
本文作者: 王晓珊
随着“一带一路”建设不断深入,语言互通成为“开路”的关键。外语人才作为重要的战略资源,直接影响“一带一路”倡议的实施效果。近年来,沿线各国的商务、文化交流不断增加,社会对掌握多语种的复合型人才需求日渐提高,高校对“一带一路”国家和地区语言的覆盖越来越广。 近日,为进一步探讨和研究外语外贸院校“一带一路”专业改革,推动外语外贸专业学生投身“一带一路”建设,第四届全国外语外贸院校就业创业工作论坛在西安外国语大学举行。来自北京外国语大学、大连外国语大学、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国际关系学院、上海外国语大学、西安外国语大学等十余所外语外贸院校的代表参加论坛。论坛上同时启动了外语外贸院校多语种人才信息网,旨在面向社会各界提供多语种毕业生信息服务,号召外语外贸院校毕业生更加地积极响应“一带一路”倡议。 语种数量持续增加 据了解,自2016年教育部牵头制定《推进共建“一带一路”教育行动》以来,国内各主要外语外贸类高校均增设了语种数量。 目前,北京外国语大学已经开设98个外语语种,语种布局及开设数量已跻身世界同类高校前列,部分语种群建设居世界领先水平。预计到2020年,该校开设语种数量将超过100种,实现与中国建交国家官方语言教学和区域研究的全覆盖。今年北外将招收包括俄语、日语、阿尔巴尼亚语、冰岛语、波兰语等语种在内的24个专业(方向)。北外要求报考学生不仅外语学习能力突出,对国别区域和国际政治、经济、文化发展趋势亦应有浓厚兴趣。 近三年来,上海外国语大学也先后增设了匈牙利语、波兰语、哈萨克语、乌兹别克语、捷克语等专业,授课语种数量超过30种。此外,上外还积极开设和培育了斯瓦希里语、普什图语、库尔德语等一批具有较大战略储备价值的语言课程。根据规划,“十三五”期间该校将开设10个战略语言专业,并推出15门面向全校学生的战略语言课程。 作为西北地区唯一一所主要外语语种齐全的普通高校,2017年西安外国语大学新开设了波兰语、马来语、乌克兰语及哈萨克语,新开专业均属“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语言。目前,该校有8个非通用语专业为2011年以后新增的“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语言专业,充分体现了学校紧密结合国家战略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人才培养目标定位。 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中,与广东距离相近的东南亚地区包括菲律宾语、老挝语、马来语、缅甸语、印尼语等多个语种。近年来,广外新增马来语等11个本科专业,语种全面覆盖“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核心区域,仅东语学院就开设有印尼语、泰语、越南语、印地语、老挝语、缅甸语、柬埔寨语、马来语、波斯语等十几个专业。 打造一流国际人才 除了增设“一带一路”相关专业外,各外语外贸高校也在教学理念、教学模式等方面狠下功夫,提升教学质量,培育优秀人才。 据悉,上海外国语大学在教育综合改革和学校发展规划中已把“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所涉语言定义为“战略语言”,逐步完善相关非通用语种专业和课程的布局。上海外国语大学党委书记姜锋认为,外语类高校应该围绕着做强语言核心竞争力,不断丰富和拓展语言文学教学与研究的内涵和外延,有针对性地发展交叉学科,在国际化特色上狠下功夫。 在人才培养目标上,上外提出要从“会语言”到“通国家”并“精领域”,造就能参与全球事务的通才和通晓国别区域与领域的专才,同时,要树立全球意识,进一步丰富全球化内涵,拓展中国学生国际视野与培养国际学生中国视角同步推进,外国语言文学与汉语国际教育并重。 在“双一流”建设的浪潮中,上外还瞄准国家和区域战略急需而提出了“多语种+”战略,培养“多语种+”卓越国际化人才。“‘多语种’指的是至少精通两门以上第二语言,并且具有出众的跨文化沟通能力;‘+’指的是‘互通互联’,即以基于多语言的跨文化沟通能力为前提,打破专业、学科壁垒,以人文通识教育培养学生的价值观自觉,以社会科学方法论教学促进国别、区域研究意识,并始终以问题研究导向提升学生在某一领域的专精。” 作为一所财经外语类的国家重点高校,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则坚持“外语+专业”的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致力于培养具有跨文化交流能力和国际竞争力的高素质复合型人才。 近年来,贸大一方面引进全职海外人才充实师资队伍,另一方面通过聘请海外知名专家担任讲座教授、客座教授、兼职教授等方式,多层次、多样化地引进海外智力,建设国际化的师资队伍。此外,学校积极参加国际认证,设立国际职业资格认证课程;建立学生国际培养平台,提高学生的国际竞争力。 贸大与海外多所知名大学通过校际合作开展了多种形式的学生联合培养项目,并推动了多种高层次访学、交流、游学项目,举办赴联合国贸发会议等国际组织的专门访学团,鼓励学生参与国际组织志愿者活动,拓展学生国际发展的视野和适应性。 北京语言大学除了坚持进行“一带一路”国家的语言、文化、社会、经济、舆情、民情、风俗习惯等方面的深入研究外,更加致力于为“一带一路”国家培养专门人才。据了解,现在北语每年约有来自14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留学生,近一万人次,这些学生亦是“一带一路”研究的宝贵资源。北语为外国留学生专门设计了适合他们的课程,有些课程甚至用学生的母语来讲授。另外,北语也着力于帮助沿线国家的高校建设中文系并设计课程等。 就业选择面更广阔 在学生就业方面,诸高校亦不遗余力地为学生争取实习机会,拓宽就业渠道,小语种人才在就业市场上的青睐度明显提升。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于2017年3月成立了“全球治理人才培养推送工作领导小组”全面指导各项工作,就业创业指导中心等各部门单位通力合作,全面推进具有参与全球治理能力的高质量国际组织人才推送工作。通过激发学生的热情、定向联系国际组织、与国际合作院校开展合作获得国际组织实习机会、向国家部委输送储备人才等积极推动国际组织人才推送工作。 2017年,贸大持续加大了与各类国际组织的交流合作力度,开设国际组织实习任职网站专栏、国际组织专题微信公众号,发布相关信息,对联合国教科文组织JPO实习项目、红十字国际委员会东亚地区代表会实习项目等进行推介,为各类学生提供有针对性精准的海外实习、交流学习和就业申请的机会;在课程体系设置及师资力量方面,完善并巩固基地班现有的经、管、法、语言多方位发展的课程体系,并在全校范围内实施“完全学分制”的教学管理模式,鼓励有志于从事国际事务工作的学生,在主修专业之外,个性化选修第二外语及法律相关课程。 上海外国语大学2017届毕业生的整体就业率达到93.26%,其中1500余名本科毕业生中,含阿拉伯语、印度尼西亚语、印地语、泰语、希腊语等小语种专业的就业率均达到了100%,就业国家和地区包括新加坡、日本、法国、美国、葡萄牙和中国香港、澳门地区等,体现了招聘市场对多语种国际化人才的青睐。 在广东外语外贸大学,东语学院的印尼语等东南亚小语种专业人才格外抢手。西语学院各专业供需比也达到1:3,尤其面向南美市场的西班牙语专业人才需求旺盛。该校学生就业指导中心副主任肖锋表示,近年小语种毕业生的就业表现出“就业率高、就业层次高、就业满意度高”的特点,特别是“一带一路”和中国企业走出去等国家战略的推进,毕业生就业选择面更加广阔。 |
|
主办
|
中报二十一世纪(北京)传媒科技有限公司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转载或建立镜像。 主办单位:中国日报社 Copyright by 21st Century English Education Media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复制必究 网站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8263 京ICP备2024066071号-1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33664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