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前沿”栏目旨在帮助广大教师扩大国际学术视野,了解前沿研究,提升科研水平,为教师搭建相互学习、自我提高的平台。
栏目主持人:徐锦芬,华中科技大学二级教授,博士生导师,博士后合作导师,中国二语习得研究专业委员会副会长。主要研究方向为外语教育、二语习得、自主学习、教师发展。
通过检索Web of Science核心合集数据库中2018-2020年System 和Language Teaching Research发表的文章,限定为articles,共计518篇。基于被引频次排序、标题和关键词分析以及相关期刊专刊内容,归纳出以下最新研究话题。
一、情感因素与外语教学
(1)基于积极心理学开展学习者外语愉悦感和外语课堂焦虑感的研究:重在分析个体内部因素和外部因素,比较中外学习者在外语愉悦感和焦虑感方面表现出的异同(Dewaele et.al, 2018; Li et.al., 2018; Jiang & Dewaele, 2019; Jin & Dewaele, 2018)。
(2)情感劳动与外语教师:主要关注教师情感劳动对于教师身份、教学决策、教学回报、教学行为等方面的影响(Miller & Gkonou, 2018; Benesch, 2018)。
(3)情感因素与外语学习者的交际意愿:Lee & Hsieh (2019)采用定量研究方法对261名中国台湾的本科外语学习者进行了调查,发现具有坚毅品质和自信心的学生在课内、课外和网络环境下都有较高的交际意愿;非网络环境下学生的低焦虑感可以很好地预测学生的外语交际意愿。Yashima, MacIntyre & Ikeda (2018)对日本一所大学的21名学生进行了干预研究,调查了影响学习者特定时刻交际意愿的因素。
(4)动机与外语学习:研究者主要从理想自我、应然自我等角度分析了中国学习者的英语学习动机、影响韩国大学生学习常用语言和不常用语言中的学习动机、内地学生在香港就读期间的动机变化以及动机与在线学习中的自我调节等(Liu & Thompson, 2018; Kong, Han & Kim, 2018; Du & Jackson, 2018; Zheng, Liang & Li, 2018)。
二、信念与外语教学
(1)外语课堂使用母语的信念(Macaro, Tian, Chu, 2020; Wach & Monroy, 2020)。研究者发现,不同国家的外语教师在外语课堂使用母语的比例差别很大,这与不同国家的外语教育文化具有很大关系。
(2)外语教师科研信念的研究。Bai (2018)调查了中国两所高校的英语教师对于科研以及科研价值的信念,发现差异主要受到个人研究经历、机构文化以及对科研的驾驭能力。
(3)大学外语教师关于听力教学中采用显性教学和真实材料的信念。Emerick(2019)发现需要关注外语教学环境中的听力教学法,以及显性策略、元认知教学和真实听力素材选择和使用等方面的教师培训。
(4)岗前教师关于口头纠正性反馈的信念(Kartchava, Gatbonton & Ammar, 2020; Couper, 2019)。研究发现,岗前培训教师的教学信念与实际教学实践存在差距;纠正性反馈的信念主要涉及纠正什么、如何纠正、纠正性反馈的时机把握和理据,以及关于错误的来源等方面;同时也发现教师知识和培训的不足,需要加大对有效纠正性反馈的研究。
(5)学习者信念。Sato & Storch (2020)比较了智利和澳大利亚的英语学习者在外语和二语语境下对于动机、小组合作和母语使用等的信念。研究发现外语学习者会产生更多语言相关片段,也会使用更多母语解决语言相关问题。但是,学习者信念不一定能合理解释不同的课堂行为,不同语境下英语的社会教育地位以及教学理念等共同塑造学习者对于语言的学习需求和目的。
三、语言教师教育的知识基础(专刊)
随着英语作为国际通用语以及全球语言教师群体的改变,语言教师教育的知识基础也相应发生了变化。
Cross (2020)聚焦外语教师教育中的教师主体,分析了外语教学语境下教师的多重角色。Johnson & Golombek (2020)通过分析英语教师的培训地点、目的、方式等发展趋势,强调要更加关注语言教师教育的设计、实施和效果。Lopriore(2020)分析了在内容语言融合(Content-language integrated learning,CLIL)教学方法日益普及的背景下,需要制定特定的语言教师教育项目满足教师对于学科知识和英语语言教学知识的需求。
Murray (2020)提到语言作为一种社会实践,受到语言 政策、社会文化、政治价值观等的影响,学习者投资也会基于得失的权衡。因此,教师、教师教育者、教师培训项目等需要意识到英语教学不是中立的,而要受到多种社会文化因素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