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
!
收藏本站
|
手机版
|
订阅报纸
订阅
报纸
纸质报纸
电子报纸
手机订阅
微商城
英语
学习
双语学习
热点翻译
英语视频
实用英语
报纸听力
TEENS对话
教育
资讯
最新动态
活动预告
备课资源
语言文化
演讲
比赛
精彩演讲
活动动态
用报
专区
高中
初中
小学
画刊
电子版首页
|
高一
|
高二
|
高三
|
初一
|
初二
|
初三
|
小学
|
画刊
|
教育报
|
二十一世纪英文报
英语教育资讯
>
英语教育电子版
>
第17期
>
正文
网络让教师由“台前”转向“幕后”
本文作者:
本报记者 李立
第17期
收藏
1998年9月,教育部正式批准清华大学、北京邮电大学和浙江大学等为国家现代远程教育第一批试点院校。此后,相继有67所普通高校和中央广播电视大学被批准进行网络教育试点。这些试点院校开设9大类153个专业,在学人数也已达到近300万。其中,包括北京外国语大学网络教育学院在内的22家网络大学专门开设了英语专业。如今,通过网络学英语已经成为社会大众普遍接受的一种教育模式。
10月18日,中国外语教育研究中心与北京外国语大学网络教育学院在京联合举办“2005中国网络英语教育国际研讨会”。北京市教委李同铮副处长、北京外国语大学钟美荪副校长、中国外语教育研究中心主任文秋芳教授,北外网院常务副院长顾曰国教授以及香港远程教育专家张伟远博士出席了此次研讨会。会议以“新技术,新理念,新角色——网络英语教育展望与挑战”为主题,就当今远程英语教育的发展进行了深入探讨,为全国各高校从事课堂英语教学和网络英语教学的教育工作者提供了一个相互交流、沟通经验的平台。
记者从会议上了解到,随着网络信息时代的到来,网络已经与人们的工作、学习、生活息息相关,网络教育的灵活性和便利性为许多求学者创造了学习机会。据北外网院常务副院长顾曰国教授介绍,现代社会存在两种学习环境,即传统的校园学习环境和虚拟的网络学习环境。据了解,网络教育与传统教育的区别并不只是在于知识传递手段的不同,其教学理念、教学体系构建、师生角色等都存在很大差异。传统教育以教师、课堂、课本为主体,而网络教学则更加重视学生的个性化学习、对网络资源的有效使用、为教师与学生提供高质量的支持服务及对教师导学和学生学习过程的监控等。教师的角色由传统的知识传授者变为学生学习过程的辅导者,学生成为教育过程的主导者。
网络英语教育中教师角色与学生角色的重新定位也引起了许多与会教师的关注。上海工程技术大学巫元琼老师告诉记者,网络英语教育使得传统英语教育中教师主宰课堂、学生被动接受知识的局面被打破。学生在以多媒体形式呈现在其面前的知识和信息海洋中成为学习的主人,可以以自己喜欢的方式选择自己喜欢的内容进行学习,以达到各自不同的学习目的。换句话说,在网络英语教育中,以前只停留在理想层面的真正的“个性化”学习首次成为可能。
但同时,网络英语教育也导致了一系列的问题。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外语系汪徽老师指出,网络英语教育不同于课堂英语教育,存在着较严重的学习监控和评价缺失问题,而且在网络教学中,教学主体已转向学习者。而学习者由于习惯了传统的课堂教育模式,一旦没有教师指导,往往不知如何去管理、评价和监控自己的学习过程,严重影响了网络英语教育的效果。因此,网络英语教育中,教师应有意识地利用网络资源对学生进行策略培训,特别是管理策略的培训,方能提高网络英语教育的效率。
据了解,网络英语教育使得英语学习打破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学生可以在任何时候、任何地点进行,但长时间的人机交流使得学生缺乏人与人之间的交流,特别是与教师之间的交流。因此,具有丰富专业知识和教学经验的英语教师仍旧起着重要的作用。为此,巫元琼指出了网络英语教育中教师的四重角色:教学内容的过滤者和再组织者;学生自主学习过程中的引导者和促进者;学生学习过程中的积极参与者和合作者以及网络学习的监督者和网络学习效果的检测者。
Loading ...
订阅更精彩
微信公众号
手机版网站
新浪微博
用报专区
相关文章
创新评聘机制 助力青年教师发展 (380期)
人工智能助推教师队伍建设迈上新台阶 (379期)
职教外语教师的时代担当 (378期)
江苏第二师范学院:创新英语师范教育 培养新时代卓越教师 (378期)
夯实科技时代的教师基本功 (377期)
人工智能时代外语教师角色的转型与路径 (377期)
第五届全球教师教育峰会: 擘画教师发展新蓝图 (375期)
主办
联系我们
|
诚聘英才
|
演讲比赛
|
关于我们
|
手机访问
中报二十一世纪(北京)传媒科技有限公司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转载或建立镜像。
主办单位:中国日报社 Copyright by 21st Century English Education Media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复制必究
网站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8263
京ICP备2024066071号-1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33664号
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