订阅
报纸
纸质报纸 电子报纸
手机订阅 微商城
英语
学习
双语学习 热点翻译 英语视频
实用英语 报纸听力 TEENS对话
教育
资讯
最新动态 活动预告
备课资源 语言文化
演讲
比赛
精彩演讲
活动动态
用报
专区
高中   初中
小学   画刊
   电子版首页   |   高一   |   高二   |   高三   |   初一   |   初二   |   初三   |   小学   |   画刊   |   教育报   |   二十一世纪英文报

大师风范 高山仰止

本文作者: 本报记者 王昕
  12月的北京,寒风料峭、木叶尽脱。冬季的造访渐渐磨褪了这座城市明艳的色调,街景如黑白电影里的影像,素淡、黯然。这是一个令人平静的季节,一个触动人们回忆和思念的季节。

  久阴的天终于放晴,温煦的阳光总算带来了一份暖意。车子沿着三环驶向北外,载着笔者去完成一次采访,一次没有对话者、要用眼睛与心去探寻答案的特殊体验。

  到达目的地,体验历程随即开始。这是一处坐落于北外西院的幽静的老住宅区,楼房建于上世纪50年代,多为砖木结构的苏式建筑。此次采访的“对象”就是这座楼群里的一间居所——本文主人公,著名英语教育家、语言学家许国璋先生的故居。

  登上三层楼梯,推开房门,笔者走进了这许老最后生活的地方。这是一间不到80平米的两居室。由于无人居住,门窗紧闭,屋内弥漫着浓重的书香和红木气味。沿着幽暗的门厅由西向东不到两米,向左转,便来到了许老的书房。从房间北面窗户漫淹进来的阳光在地板上一寸寸地移动,映亮了这个不足8平米的房间。

  书房里最引人注目的是悬挂于东墙的一张大约8寸的黑白肖像照。照片里的许老面露恬然淡定的笑意,脸庞瘦削,薄薄的嘴唇有些干涩。透过厚厚的黑框眼镜,老人的眼睛望着前方,眼神深邃而坚定。

  书房东、西和南墙都立着书柜,摆放最多的是书页已经泛黄的英文原版语言学著作和大小不一的各类辞书,其中,当然也少不了由老人主编的《英语》教材。书房西面靠墙摆放着一个旧式沙发,东面放置着一张圆桌和一把木椅。

  如果时光倒流,在这样一个深冬的早晨,许老也许就坐在那张安适的木椅上,沐浴着暖阳,就着一杯浓茶,捧卷而读。累了,老人也许会抬起头,望着杯口袅袅升腾的水雾出一回神;又也许,他轻轻将头靠在椅背上,打一个小盹。此时,如果有梦,又会是怎样的梦境呢?是上世纪20年代浙江海宁的那间私塾?是清华园里的荷塘月色?是寂静的南岳山间?是同一群文学青年讨论莎士比亚戏剧的下午?还是某个漫步于牛津哥特式建筑的寂静的清晨?

  勤学英语 悟学问之道

  1915年11月25日,许国璋出生于浙江海宁市硖石镇。18年前,著名文学家徐志摩就出生在这里。90年前,人们不会预料到,在这个小小的镇里,在不到二十年的时间,竟然诞生了两位名人,两个骨子里都浸着浓重文人气息和浪漫情怀的大家。

  6岁时,许国璋进入当地的私塾读书识字。每天早晨,私塾先生都要求学生朗读,《古文观止》里的文章一至两遍,下午还要求他们背诵。对其内容,先生则一般不予讲授,全靠学生“自悟”。在回忆文章里,许国璋对其“悟”的结果作了如下描述:“先秦之文难解,两汉尚可领略,唐宋诸家则读之神驰”。在许国璋10岁这年,父亲为他请了一位家庭教师,教他学习英语。这是许第一次接触一门外语。

  1927年,许国璋入读嘉兴秀州中学。这是一所学风浓厚的学校,曾培养出陈省声、李政道等蜚声中外的名人。除了学习语文、化学、英语等课程,许国璋还选修了心理学、宗教概论等科目。

  秀州中学为初中阶段的学生每周约安排六节英文课,指导他们朗读、听写和拼写,不教课文和语法。课外,学生须完成一定的阅读和背诵量,素材选自一本约为一百页的西方民间故事集,内容浅显易懂。起初,许国璋对课外阅读不以为意,对老师布置的背诵任务只是“佯应”,课上如被抽查到,常常是面露难色,令老师“印象深刻”。临近寒假,“忍无可忍”的老师给许布置了一道作业,命其背诵十页文章。起初,许国璋并没将这一“惩罚”放在心上,只是“阳奉阴违”。

  一日,百无聊赖中许国璋翻开故事集“试读”,这一读竟读出了乐趣,一发而不可收。在回忆文章中,他这样写道:“第一页完全不懂,看到页底,原来还有注释,再读,得其半,至第二页,始得大意。低声读下去,渐足以发。如是五日,不觉已读了二十多页。倦极而睡,正熟,母亲推醒,以为我梦魇,不知我在梦中背书。”开学时,老师果然让许国璋兑现“十页之约”,他一口气一字不落地背诵了整整五页课文,老师很是欣慰。

  许国璋扎实的英文功底不仅是其努力的结果,也得益于秀州中学浓厚的英文教学氛围。各科老师都很注意在授课的同时,穿插介绍学科专用词汇,如在化学课上介绍化学符号中缩略字母的英文含义。课下,学校还经常举办如背诵比赛、优秀英文习作展览等活动。

  初中三年,许国璋的另一重要收获就是“见识”了“国外大书”。一次,许国璋询问心理学课老师“做学问之道”,老师笑答:“学好英文、看外国书”,说完,就将身边的由英国著名作家赫乔韦尔斯撰写的《世界史纲》递给他。许国璋翻了几页,满目的英文,不知所云,只记得nothingness and nothingness一句,对其意也甚是茫然。 这一经历让他对英文原版书有了初步的感性认识,也更坚定了学好英语的想法。

  师从名家 含英咀华

  1930年秋,许国璋转入东吴大学(现苏州大学)附中学习,次年秋天入读该校高中。不久,九一八事件爆发,时局的变动打破了校园的平静,学生纷纷放下课本,上街请愿游行。1933年1月,学校决定放假四个月。在这段时间里,受新文化运动的影响,许国璋接触了“洋装书”,仔细阅读了《胡适文存》《尝试集》和多部法国短篇小说,对文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更重要的是,为了不延误英语学习,许国璋利用放假的时间尝试自学英语,摸索出一些宝贵的心得。用他的话说,这短短的一百多天决定了其“此后读书的道路”。

  许国璋自学所用的材料是由周越然注释的《莎氏乐府本事》,即由英国18世纪作家兰姆姐弟编著的Tales from Shakespeare。书中利用“以散文代诗剧”的创作手法,以莎翁时代的语言,再现其戏剧名篇的神韵。对于刚升入高中的许国璋来说,要读懂这样一部每页有多达30多个生词的英文著作着实有些难度。起初,每遇生词,许国璋都会翻词典查阅,可“前段查后,末段已忘”,读完几十页,不仅速度很慢,效果也不佳。后来,许国璋索性丢开词典,只以周越然的注解辅助阅读,“粗知其意”,再到后来,他干脆“舍注而读”,渐渐感受到阅读的乐趣。在阅读最后三部作品《罗密欧与朱丽叶》《哈姆雷特》和《奥赛罗》时,许国璋已渐入佳境。他在回忆文章中写道:“不查书、也不读注、生词多,无法读懂之段亦不滞留,读可懂之段,尚不失线索,佳句也能看出一二……不顾生词而观全句,正是读书良法”。许国璋通过这次经历体会到阅读的乐趣,也将莎士比亚这位文豪的名字深深印刻在了心里。

  高二时,许国璋选修了“英美文学入门”课程,老师名为吴献书,是当地一位有名的英语教师。此课每周三节,教学内容是名篇赏析。吴献书“重整段朗读,启发学生欣赏文章内容”的教学方法令许国璋印象深刻。在吴的指导下,许国璋开始学习精读长篇范文。“时在冬季,室内坐着冻脚,走动取暖,取长篇阅读,第一遍约五小时,以后稍快,最终亦不少于三小时,三四遍之后,易懂之段即时读时背,这是我的文学入门。” 许国璋回忆道。这里提到的“长篇”即是由剑桥大学教授Quiller Couch改编的莎剧《该撒大将》。

  1934年,许国璋遵从父命考入上海交通大学就读管理学专业。在交大图书馆许国璋第一次接触到英文报刊,并以此作为主要学习素材。“晚饭后读之,年少,遇有好文章,站一二小时不倦。是为读外国报刊文章之始。”大一时,许国璋还参加了学校组织的英语演讲比赛,成绩不俗。

  论成绩,许国璋在系里名列前茅。可是,他深深地明白,管理原则远没有戏剧和诗歌那么令其沉醉。那份从少年时就扎根于心底的对文学的热爱总是萦绕在许国璋的心头,始终挥之不去。1936年夏天,许国璋趁暑假到北京旅游,无意中得知清华大学西方语文系正在招收学生。经过一番思想斗争,许国璋瞒着家人报了名,并通过了考试。这年9月他转入清华大学外文系二年级学习,与王佐良、李赋宁、周珏良、查良铮、李博高等人同班。

  1937年,卢沟桥事变爆发,日寇进逼,国难日深。受时局影响,清华大学与北大和南开大学在长沙合组为“临时大学”。最初,联大的文学院被设置在距长沙一百多公里的南岳山间。在南岳期间,联大聚集了一大批一流的学者教授,如吴宓、叶公超、柳无忌、朱自清、闻一多、冯友兰、金岳霖、钱钟书、钱穆以及英国诗人及文论家燕卜荪等。

  “……有白龙潭。潭背大石壁,山水下泻,是衡山一景。过潭,山凹处、有房几十间,转木结构,平整明畅。”许国璋在回忆文章中这样描述当时的校舍环境。在这远离喧嚣之地,许国璋度过了充实的半年时光,跟随罗常培步入语言学殿堂,聆听钱穆评论中国历史,从师金乐霖探索哲学的奥秘。(未完待续)

  ---------------------------------

  许国璋,著名英语教育家、语言学家,北京外国语大学博士生导师。1915年出生于浙江省海宁市,1994年9月11日在北京逝世,享年79岁。先后就读于上海交通大学、清华大学和西南联合大学。1947年赴英国留学,1949年10月回国,任北京外国语大学教授。由其主编的《英语》教材通行全国,家喻户晓,历40年而不衰。主要研究方向为英国文学和语言学。著有《语言的定义、功能、起源》《语言符号的任意性问题》等当代语言学研究名篇。
Loading ...
订阅更精彩
相关文章


 主办
联系我们   |    诚聘英才   |   演讲比赛   |   关于我们   |   手机访问
中报二十一世纪(北京)传媒科技有限公司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转载或建立镜像。
主办单位:中国日报社 Copyright by 21st Century English Education Media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复制必究
网站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8263   京ICP备13028878号-12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33664号
关闭
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