订阅
报纸
纸质报纸 电子报纸
手机订阅 微商城
英语
学习
双语学习 热点翻译 英语视频
实用英语 报纸听力 TEENS对话
教育
资讯
最新动态 活动预告
备课资源 语言文化
演讲
比赛
精彩演讲
活动动态
用报
专区
高中   初中
小学   画刊
   电子版首页   |   高一   |   高二   |   高三   |   初一   |   初二   |   初三   |   小学   |   画刊   |   教育报   |   二十一世纪英文报

多角度剖析诗歌元素 激活英美文学教学

本文作者: 编辑/邵金荣
  编者按:诗歌既能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又能使他们在把握民族时代特征和社会风貌的同时,学到地道的英文。为帮助教师转变传统的教育理念,探索高效的英美诗歌教学方法,本栏目诚邀三位从事本领域教学和研究的高校教师,请他们畅谈各自在教学实践中的独特做法,以期改变文学课上教师讲授、学生被动接受的教学现状。   ---------------------------------   
如何引导学生进行文学创作
  
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 隋刚
  鼓励学生精读英语名诗,掌握诗歌创作方法,不仅可以丰富他们的文学知识,提高其诗歌鉴赏能力,还能推动其通过以读促写、以写促读完成更高层次的思想和语言操练活动。   1.创造性地继承和模仿文学作品。   在讲授文学创作知识的第一个教学环节,笔者首先引导学生仔细研读英美名诗,总结文体形式的异同,分析其蕴含的普遍意义和现实意义,如美国诗人艾米莉·狄金森 (Emily Dickinson)的诗歌《我为美而死》(I Died for Beauty)可使学生理解“美”与“真”的永久共存和终极契合。教师可在讲授这些文学作品时,引导学生灵活模仿其措辞、句式或语气等,探索用英语诗句表达思想感情的途径。   2. 启发学生从“我”写起。   诗歌中的第一人称视角有其特殊性,诗中的“我”或具独立性,或具包容性,或两者兼有。教师要指导学生具体定位诗中的“我”,认真考虑如何描述诗中的“我”与诗中的“你”“他(她、它)”“我们”“你们”或“他们(她们、它们)”之间的关系,从关于自我的思考自然地过渡到超越自我的思考,从对自我的描写自然过渡到对他人、对人类社会、对世间万物的描写。笔者通常建议初学者从“我”写起,直抒胸意。   3. 启发学生通过意象手法表情达意,升华主题。   文学语言富含隐喻性。教师可要求学生首先认真琢磨词语的引申义,在关注字面意思的同时,灵活运用包括明喻和隐喻在内的多种修辞手段来塑造意象,以准确而精妙地表述个人的人文情怀和生活中的人文意义。   4.引导学生关注语言的音乐性。   中国学生在学写英语诗歌时遇到的最大挑战就是既要把握英语措辞的语义价值,准确表现诗歌主题,又要把握其语音价值,体现诗歌音乐性。为此,笔者建议学生首先学写不受固定格律和韵律束缚的自由诗,让他们认识到,不论是学写有尾韵的还是无尾韵的诗,都不可忽视诗歌语言的整体音乐性。   
六大手段 各有侧重
  
青岛科技大学外语学院 李明
  诗歌欣赏课是各类文学作品欣赏课中较难讲授的一门,我们可根据授课对象的不同,而侧重以下几点。   1.综述诗歌发展史。   英语诗歌中的押韵和节奏表现形式一向是学生理解的难点。因此笔者选用上海译文出版社的《怎样欣赏诗歌》中的第二章到第四章作为教材让学生了解相关知识。同时,笔者还指导学生阅读外研社的《英国文学史及作品选读》和《美国文学史及作品选读》中的经典诗歌,帮助学生了解诗体、格律等。   2.强调形式与内容的关系。   在分析诗歌,特别是格律诗时,教师应让学生了解到形式是表达思想、抒发感情的方式,内容不应受形式束缚。如英国诗人约翰·多恩(John Donne)就是一个不拘泥于形式的诗人。为适应内容需要,他大胆伸缩诗节,改变格律。这种看似杂乱无序的句式实际是为表达主题服务的。   3.重点讲解,分析内容。   在大多数情况下,让学生既领悟到内容深度,又体会出形式用意是有一定难度的。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简单介绍形式、详解内容。同时还应引导学生将理解与讨论相结合。如在讲授罗伯特·布朗尼(Robert Browning)的“My Last Duchess”一诗时,笔者首先让学生了解诗的蓝本出自文艺复兴时期的人物,然后根据这一历史背景及人物特征提出问题,让他们做进一步挖掘与分析。   4.强调作品的现实意义。   诗歌欣赏除了可以提高学生的艺术修养、补充其文学知识外,还可以启发他们反思生活。因此,在授课过程中,教师也可有意识地重点介绍具有一定思想深度或富含人生哲理的名诗。   5.借助多媒体教学。   英语诗歌大多讲究韵律、节奏,朗读起来抑扬顿挫,朗朗上口。为了帮助学生体会诗歌的音乐美,笔者还精心选取一些原版的英美诗歌磁带在课堂上播放。   6.指导学生进行诗歌翻译实践。   教师可让学生将已译成英文的唐诗再译成中文,并与唐诗原文做对比,以翻译诗歌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为主线,让学生以书面形式总结出来,以激发他们对诗歌翻译的深厚兴趣。   
多重途径 活跃课堂
  
曲阜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 张琳
  针对目前诗歌教学中,学生始终处于被动地位,课堂气氛沉闷乏味的现象,笔者着重在此探讨如何激活英语诗歌教学的问题。   1.把握诗歌的本义和内涵。   从某种意义上讲,诗歌语言是对常规语言的一种反叛、颠覆和创造。只有学会“义外求义、语外觅语”,即根据上下文,越过词语的本义去解读诗歌,学习者才能体会诗人用词的良苦用心。   2.领略诗歌的节奏感。   通常来说,诗中的重音多则节奏缓慢,轻音多则节奏轻快。长元音和双元音往往用来展现低沉、深远、连绵不断的感情。如英国诗人阿尔弗雷德·丁尼生(Alfred Tennyson)的《拍岸曲》(Break, Break, Break)中使用了大量的长元音[i:]和双元音[ei],以表达诗人对英年早逝挚友的怀念和哀悼。而短元音和某些辅音则常常表达轻柔、滑动、悦耳的声音,如[s],[n],[w],[m],[l]。还有一些辅音如[t],[z],[dz],[k],[g],[ts]等往往暗示剧烈、不和谐、粗暴的动作。   3.掌握品味语言的途径。   通过反复、充分的读诗过程,学习者不仅能感受到诗歌的美感,还能较准确地体会到诗人的思想感情。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笔者要求学生“四读”诗歌。   (1)通读诗歌,读懂意思。要求学习者通读诗歌,从整体上获取诗歌所表达的思想内容,确定诗歌的基调和诗人的情绪。   (2)细读诗歌,读出情感。在通读全诗、了解大意的基础上,要求学生把诗歌与诗人的生平经历和诗歌的创作背景结合起来,努力挖掘诗人的真实情感。   (3)再读诗歌,读得美感。   为了使表意简练含蓄,诗人在写诗时会大量运用修辞手法,如比喻、借代、象征、排比等,了解其在诗歌中所起的作用有利于学习者挖掘诗歌的内涵。   (4)记下感受,进行班级讨论。每个学习者对同一首诗歌的感悟往往不尽相同,讨论可以帮助学生从更多角度、更深层面欣赏诗歌的魅力。   4.营造情境,以图解诗。   教师应根据不同的诗歌内容营造不同的气氛。欣赏诗歌前,教师可播放一段与诗歌基调相似的音乐来调动学习者的情绪,随后向他们展示相关的图片,引领其逐步进入诗歌的意境。如英国诗人约翰·济慈(John Keats)的《夜莺颂》(Ode to a Nightingale)由七个诗节组成。笔者就在课上利用七幅与诗节内容相关的图片即郁闷的诗人、美丽的夜莺、树影摇曳的森林、温柔的月夜、生老病死的折磨、稍纵即逝的爱情、遥远的孤岛、寂寞的红颜,直观展现诗歌的意象,引导学生发挥想象力,启发他们通过换位思考寻找与诗人在情感上的契合。   5.调动感官,多角度想象。   诗人往往通过一系列感官意象吐露心声,使读者获得听觉、嗅觉,触觉和视觉上的愉悦。同时,一些诗歌包涵了时间和空间的变化,这种瞬间迁移更要求学习者要发挥想象,超越时空,从侧面和背面去感知诗人多层次的、丰富的内心世界。欣赏诗歌既是对原诗歌的一种“再创造”过程,又是学习者认识和情感统一的过程。因此,教师需指导学生借助想象力,将自己融入到诗歌的意境之中,这样才有助于学习者全方位、多角度地感受诗人的内心世界。   ---------------------------------   下期讨论话题为“如何有效进行英语词汇教学”,请将您的看法写成约1500字的短文。投稿信箱:shaojinrong@21stcentury.com.cn
Loading ...
订阅更精彩
相关文章


 主办
联系我们   |    诚聘英才   |   演讲比赛   |   关于我们   |   手机访问
中报二十一世纪(北京)传媒科技有限公司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转载或建立镜像。
主办单位:中国日报社 Copyright by 21st Century English Education Media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复制必究
网站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8263   京ICP备2024066071号-1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33664号
关闭
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