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读泛读相结合 熟练掌握阅读技巧
本文作者: 编辑 王晓珊
编者按:英语阅读教学是英语课堂教学的重点。阅读教学的目的不仅在于让学生通过阅读学会语言知识,获取文章信息,更重要的是要使学生掌握正确的阅读方法和技巧。本期,四位教师分别从不同角度探讨了他们在阅读教学中运用的方法。
规范阅读步骤 熟悉文章题材
山东微山县微山岛一中 尚爱航
阅读理解题是考查学生综合运用英语能力的有效手段。它用于考查学生的词汇量、语法掌握程度、知识面等多个方面。教师应如何在课堂教学中指导学生有效提高阅读理解能力呢?笔者采取了以下做法。
一、掌握解题步骤
学生在做阅读理解题时,通常先读短文,后看问题,这样做往往会造成低效的阅读。如果学生能在阅读短文之前先将短文后的问题细读一遍,就能弄清考查要点,在下一步的阅读中做到心中有数。教师应指导学生按照这个步骤进行阅读,让他们尽可能在读第一遍时抓住全文的中心。
然后,教师再指导学生精读全文。教师应提醒学生注意文章标题和首句的提示作用。阅读文章时,学生还可用铅笔在重要的结论、人名、地名、时间、数据以及某些关键词处标上不同的记号,便于答题时寻找。在回答较难的问题时学生可借助上下文、构词法和逻辑推理等方法猜测生词和难句的含义。
做阅读理解题时教师应提醒学生注意以下几点:第一,严格按照文章提供的信息答题,即使文章内容是学生熟悉的题材,学生也应先细读文章,然后答题。第二,学生在阅读时,不须翻译文章。这样做不仅浪费时间,而且正确率低。第三,正确对待生词。人名和地名一般不影响答题。有些生词可根据构词法猜测词义,有些生词可根据上下文猜词义。第四,注意文章中的特殊疑问词,如:when,where,what,who,how,why,which等和but, so, because等关联词。
二、熟悉文章题材
阅读理解题的题材非常丰富,如人物传记、社会文化、文史知识、科普小品、幽默笑话等,这些内容非常贴近学生的生活,读起来也较容易理解。学生应在做题之前了解各类题材的特点。比如,人物传记类文章包括文学家、艺术家、科学家、政治家等的传记。学生做这类题时应首先对该人物有较清楚的了解,包括人物的生平、性格、爱好、职业、经历和主要事迹等。凡与其相关的信息都要了解。一般人物传记类文章都是记录人物的一段轶事,学生可先从熟悉的问题入手,通读全文。再从细微处入手,找出关键词和主题句进行推敲,确定正确答案。
社会文化类文章通常是对某个国家或地区的风土人情进行介绍,或是将不同国家或地区某一方面的习俗进行对比介绍。教师应指导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从细节入手,理解并比较不同文化背景下习俗的差异,从而进一步加深理解并正确答题。教师可鼓励学生平时多读课外书,对世界各地的风土人情有所了解,这将有利于他们开拓视野,加深对语言内涵的理解。学生只有了解语言的文化背景,才能更好地了解使用该语言的人,以便更好地与他们交流。
还有一种题材是幽默笑话。幽默笑话一般是叙述性的短文,有相对完整的故事情节。在阅读幽默故事时,教师可指导学生首先快速略读故事,进行信息检索,预知故事的主要内容。其次,教师让学生细读短文,找出故事的发展线索。幽默故事的情节通常围绕一条基本线索展开,学生只要能够抓住这条线索,就可以了解故事的主旨。最后,幽默故事虽然情节较曲折,但通常在文章的结尾处点题,使读者恍然大悟。
多管齐下 轻松阅读
山西雁北师院朔州分院 王福海
学生在阅读英语文章时普遍面临三大困难:知识面不够宽;词汇量不够;语法知识掌握得不够扎实。因此,教师应当在平时的课堂教学中注意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帮助他们解决这些在阅读中遇到的困难。在课堂教学中,笔者采取了以下几种做法。
一、指导快速阅读
学生平时做阅读题时,教师应指导他们学会带着问题快速阅读文章,从文中寻找答案。学生快速浏览文章时,把握关键词非常重要,通过关键词可以梳理出文章的思路和作者的主要观点。学生第一遍阅读时不需逐字逐句地读。第二遍阅读时,学生可采用略读法了解文章大意。比如,人教版高一课文“The Rescue”《营救》是一个小说的片段,其语言生动有趣,是学生练习略读的好材料。教师可在课前设计若干个导读性问题,要求学生通过略读,力争在最短的时间内了解文章大意。教师通过这种方式可训练学生快速查找信息的能力。
二、训练猜词能力
许多学生习惯在阅读时查词典,这样做会影响他们的阅读速度。同一个单词在不同的句子中往往有不同的意思,有时不联系上下文很难确定生词的确切含义。因此,教师应指导学生根据文章的句法结构、单词的构词法和上下文等线索,大胆推测生词在文中的意义,让学生养成猜词的习惯。通过训练,学生猜词的成功率也会大大提高。
三、提示主题句
主题句是对每段内容的提示和概括,学生能否找到主题句对于他们能否正确理解文章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主题句通常位于段首,往往是一个概括性的句子,而后面的句子用于支持主题句的观点。主题句有时也会出现在句末,在这样的段落中,前面的句子是一些起论证作用的具体论据,最后一句归纳出该段的中心思想。主题句偶尔也会出现在自然段中间部分,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
四、介绍课文背景
教师为学生介绍课文背景能帮助他们更准确、更迅速地理解文章。例如:在教授课文 “Cast Away”《荒岛余生》之前,教师可先用英语简述一下电影《荒岛余生》的主要内容,或给学生播放电影片段,学生在了解了电影内容之后再读课文,会较容易抓住课文的中心思想。
五、鼓励学生课外阅读
教师还应鼓励学生在课外多阅读英语文章。教师可让学生先尝试阅读一些报刊上的英文小故事。随着词汇量的增加,转为读一些英文原著的简写本,如:“Robinson Crusoe”《鲁滨逊漂流记》,“Treasure Island”《宝岛》,“Stories from Shakespeare”《莎士比亚戏剧故事》等。通过大量课外阅读,学生既扩大了知识面,积累了词汇,又增加了英美文学知识,这将有效地提高他们的阅读理解能力。
培养兴趣 综合分析
山西省长治市第一中学 张明霞
阅读教学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环节之一,教师应在培养学生阅读能力方面多下工夫。笔者认为,教师可采取两种方法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一、提高阅读兴趣
提高学生对阅读的兴趣能有效提高他们的阅读能力。教师可向学生推荐一些简单的趣味性强的英语阅读材料,如笑话、小故事、简写本小说、动画片剧本等。对于高年级的学生,教师可向他们推荐文字难易适中的英文报刊杂志;另外,教师可在课堂上适当使用一些学生们比较关注的时事报道及有关最新科技动态方面的文章。如在教授关于“神州五号宇航员事迹”的文章时,教师可在报纸或网站上搜集关于神州五号的新闻报道。课文与新闻报道紧密结合的方式会使学生非常感兴趣,不仅能帮助他们快速读懂文章,还能使其较轻松地猜出生词的含义。
二、精讲略讲相结合
教师在进行阅读教学时还应针对不同的文章选择不同的教学方法。除了精讲少数难度较大的文章外,教师对大多数中等难度的文章无需逐字逐句地进行讲解。教师可简单介绍一下文章的大意,或介绍几个关键词,或给学生设置悬念,让学生在好奇心的驱使下进行快速阅读。如:教师可选择一篇有关“Gossip”(闲话)的文章,在阅读之前提问:“闲话”会给我们的生活带来怎样的影响?我们应如何对待“闲话”?
阅读能力的提高仅靠扩大阅读量是不够的,学生还需对文章进行深入地思考和研究,以挖掘文章的内涵。教师可让学生进行归类阅读、比较阅读及阅读综合分析。如在教授 “News Media”一课时,教师可搜集几篇不同国家媒体关于伊拉克暴力冲突的报道,让学生对比不同国家对相同事件所持的不同态度,然后让学生以作文的形式评价其中的任意一篇新闻报道。许多学生能够模仿报道中的精彩句型,充分表达出自己的看法。在课堂教学中将阅读和写作相结合,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的写作素材,有效地锻炼了他们的写作能力。
“一条线”教学法
山东济南历城二中 吕其来
在英语考试中,阅读理解题所占的比重较大,是考查学生综合运用语言能力的题型。阅读理解题难度的不断加大对学生的阅读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如何在平时的阅读教学中训练学生的阅读能力,提高阅读教学效率,已成为摆在众多一线英语教师面前的一个重大课题。
在实践中,笔者采用了“一条线”阅读教学法,并收到了良好的效果。“一条线”指“总—分—总—用”。
一、“总”——“理解大意”
第一个“总”是指从整体上理解文章,抓住文章的大意。在这个阶段,教师可让学生进行快速阅读,通过快速阅读,让学生找出文章的大意,或每一段的主题句。学生在整体上理解文章之以后,有助于下一步进行深入理解的顺利进行。
二、“分”——“寻找细节信息”
“分”就是指培养学生获取文章详细信息的能力。教师可采用的题型有:判断正误题;根据文章内容选择正确答案;猜测词义;简要回答问题等。学生通过仔细阅读,并寻找与所给问题相关的信息细节,能够对文章所讲述的内容有较全面、细致的理解。
三、“总”——“总结提高”
第二个“总”是再次对文章从整体上进行理解。这一次的难度应高于第一步的“总”。学生对整篇文章已经有了全面的了解,因此教师可采用总结的方式,让学生用文中的关键词和词组填空;或让学生写出文章的结构;或分析文章的特色或文章寓意等等。
四、“用”——“活用文章”
“用”即应用。学生通过前面几步a的阅读和做习题,已经对所学的文章有了非常深入的了解。此时,教师可灵活运用文章内容,让学生进行其他练习活动。例如,教师可根据文章的话题给学生设置情境,让他们表演对话;教师还可列举几个贴近学生实际学习生活的相关话题,让他们进行讨论或辩论,或让学生根据话题进行写作等等。
教师应精心备课,认真研读教材,设计切合学生实际的活动,信任学生,并及时表扬鼓励学生,让学生在愉快的氛围里,发挥主体作用,提高阅读教学的效率。
| |
| | |
Loading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