订阅
报纸
纸质报纸 电子报纸
手机订阅 微商城
英语
学习
双语学习 热点翻译 英语视频
实用英语 报纸听力 TEENS对话
教育
资讯
最新动态 活动预告
备课资源 语言文化
演讲
比赛
精彩演讲
活动动态
用报
专区
高中   初中
小学   画刊
   电子版首页   |   高一   |   高二   |   高三   |   初一   |   初二   |   初三   |   小学   |   画刊   |   教育报   |   二十一世纪英文报

一半是赌徒 一半是流浪汉

本文作者: 本报记者 王昕
  作家余华在其长篇小说《兄弟》的后记中写道:“无论是写作还是人生,正确的出发都是走窄门。不要被宽阔的大门迷惑,那里面的路没有多长。一个人也许会在宽广的道路上越走越狭窄,但也可能在狭窄的道路上越走越宽广,从羊肠小道走到遥远的天边。”

  本文的主人公,王强,就是一个“走窄门”的不折不扣的实践者。在他看来,安逸舒适是可怕的,变动和压力反而更能给人“安全感”。在这种思想的牵引下,这个“冒险家”常常将自己置于“山穷水尽”的境地,然后背水一战,自得其乐地楞是将“狭窄的道路越走越宽广”。他称之为“在希望中寻找绝望”。他说他骨子里流着两种血液:一种是赌徒的血液,另一种是流浪汉的血液,赌徒的血液让他在人生的关键时刻敢于下赌注,敢于舍弃、从零开始;不管是输是赢,他都会像流浪汉一样永远“在路上”,领略人生道路上不同的风景。

  与王强叙谈的地点是一个约为7平米的办公室。如果空间开阔一些,我们也许能捕捉到他由远及近,步履轻快,脚下生风的画面。这并非笔者的主观臆想,而是一种基于事实的推断。因为,几乎还没等笔者反应过来,王强已推门而入,以极快的速度站定在笔者面前,伸出右手“先入为主”。

  橘红色短袖衬衫,藏青色西裤,脚蹬一双棕黄色休闲鞋。一身普通的行头加上瘦削的身材和文弱的脸庞,让人很难想象面前的王强就是与“留学教父”俞敏洪一道“浴血打拼”的新东方神话的缔造者之一。听说我们要拍照,王强立即神速般地撤出门外,说要“收拾一下”。两分钟后,他再次“出场”,这次,衬衫下摆被平整地束进西裤里,确实更显精神。无需摄影记者的引导,习惯并且善于在舞台上和镜头前亮相的王强斜倚着桌柜,或手插腰间或手托下颔,每个姿势都自成一个和谐而饱满的几何构图。

  与王强交谈很轻松,他的每个回答都条理清晰、切中肯綮;他的乐观幽默并非铺天盖地、刻意为之的那种,而是散漫细碎,信手拈来的,是深厚的语言素养与敏锐感悟力融合作用后的必然结果。当然,这种表现力也难免让人产生错觉。这不,就在你准备用开朗、活跃等字眼定义其性格时,王强又会很严肃地告诉你,其实,你看到的只是外在的他,骨子里,他是极其内敛而沉静的,如果可以,他宁愿一天待在书房里,不说话、不走动、沉默寡言才是他的“原生态”。

  从“老蔫儿”到艺术团团长

  蒙古包头是王强的故乡。这座坐落在大青山脚下的草原钢城赋予了他厚道、淳朴和善良的性情,却独独没能让其养成草原人奔放的性格。少年时代,王强不太爱说话,整个高中阶段同学想听他说话都很困难。因为这自闭的个性,王强在中学得了个“老蔫儿”的外号。不过,他的“蔫儿”只是在课下,课堂上,他可是当仁不让,频频举手回答问题,还常语出惊人,令老师和同学刮目相看。

  现在想来,王强的“蔫儿”也许与他从小就爱埋头读书不无关系。在其就读的中学,当时有一批从大学里下放支边的“右派”知识分子。课堂上他们常引经据典、风度翩翩,令王强很是佩服。从他们那里,他第一次“结识”了罗曼罗兰和其笔下的约翰克利斯朵夫。那是他第一次见识“这么厚的书”,翻开第一页便再也无法搁下,书中励志的段落常让他兴奋不已。

  和王强谈及的第一个具体年份是1978年,他初三那年,也是其与ABC结缘的开始。教授英语课的老先生原本学的是俄语,出于对英语的爱好自愿为学生开设英语课。自知发音不标准,担心误人子弟,老师鼓励学生多接触由英美人录制的地道的听说材料。于是,王强选择了引进自英国的灵格风(Linguaphone)英语口语教材。教材是一个薄本,另配有一张LP黑胶唱片。在老师的特批下,每天放学后,王强就来到学校的广播站,借用站里的唱机播放唱片,练习口语,一练就是两、三个小时。进入高中,王强开始阅读简易注释读物和语法书籍。由于在包头几乎遍寻不到什么外文学习资料,他常托父亲借出差的机会从北京王府井书店选购学习资料。有时父亲常连夜在书店外排队,只为能给儿子带回畅销的英文书籍。

  1980年,王强报考了北大西语系英语专业,并最终以总分名列内蒙古文科第二,英语单科名列内蒙古第一的优异成绩被录取。上世纪80年代的北大西语系名师荟萃,各个如雷灌耳,包括李赋宁、杨周翰、陶洁等在内的专家教授形成了当时中国英语教学界的最强阵容。大学前两年,王强主要通过阅读上百本英美文学著作简写本以扩充词汇量,培养语感。到了后两年,他的阅读领域不断延伸,开始精读大量文学原著和英文学术著作。

  大学时,王强所经历的最大的改变就是从“老蔫儿”一跃成为学校的明星人物。大二时,他以一口“标准的内蒙古普通话”赢得了北大广播站播音员的机会。之后,他又对话剧着了迷,成功扮演了《钢铁是怎样炼成的》里朱赫来一角,成为了学校的明星人物。时值北大第一届艺术团成立,王强又当选为艺术团团长。1984年,王强从北大毕业,并留校成为了英语系的讲师。

  从英语教师到软件工程师

  1987年,王强以访问学者的身份前往美国纽约州立大学英语系开始为期一年的进修,希望能在希腊罗马神话和圣经研究方面有所建树,并为今后在北大开设该领域课程收集文献资料。在这一年里,除了潜心研究相关课题,王强还用打工所挣和平时节省的生活费购买了大量西方重要思想家、文学家的著作。这些著作的大部分在90年代中期才被介绍到中国。离开纽约回国的时候,王强花费几百美金租用了集装箱一立方米的空间,将购买的45箱典籍通过海运运回国内。

  回国任教两年后,1990年,王强决定改变一下人生轨迹,选择留学美国。在上世纪90年代初,计算机专业是全美最热门的专业之一、具有很好的就业前景。为了毕业后能在美国立足,王强决定尝试申请攻读计算机硕士学位。

  1990年8月的一天,王强斗志昂扬地向人生的又一扇“窄门”进发。他坐在了一位美国教授的对面。一场面试即将开场:他决心要说服面前这位矮胖的中年人录取他,一个没有任何理工科专业背景的人,攻读纽约州立大学计算机系的研究生。和往常一样,这次,王强又和自己较上了劲。

  “请你原谅,从你的学历背景中,我完全看不出你大学的英语专业和你将试图申请的本系计算机专业的硕士学位有什么关联。”教授直入主题,有些咄咄逼人。

  “计算机的运行靠的是计算机程式,而程式必是以一种程式语言来编写的。我迄今的工作是语言的研究和运用。对我来说,学习与掌握一门编程语言不过是像学会一门方言一样易如反掌。其二,计算机科学的精髓是逻辑。我迄今撰写的文学评论方面的各种文章便是对逻辑的反复与熟练的运用。其三,任何伟大的科学发现都是与大师们超常的想象力甚至审美能力分不开的。一个好的程式不仅可以无误地运行,还应具有逻辑的美学清晰性。我文学方面的素养正可充任这一角色。”回答另辟蹊径,严谨而有力。

  几秒钟后,教授方才回过神来,连道“精彩”。“在我看来,这几点倒可以写成一篇有趣的论文。祝贺你,你被录取了!”教授摘下眼镜,起身上前与被他刚刚招进门下的王强握手。就这样,王强推开了人生的又一扇窄门。

  两年研究生生涯结束后,王强供职于美国贝尔传讯研究所,成为了一名软件工程师。这份在他人眼里炙手可热且收入不菲的工作在王强看来仅仅是一种生存手段而已,他那骨子里的人文知识分子的情怀其实从未消逝过。他逐渐意识到自己所需要的是一种激情,一种创业的激情。而这种激情是那些精密的软件程序、6万美元的年薪和舒适的洋房所无法给予的。这种苦闷持续了三年之久,直到1995年圣诞前夕一个大雪飞扬的傍晚,一个穿着皮夹克的中年人拎着皮箱前来造访。此人便是俞敏洪。

  在几日的促膝交谈中,俞敏洪向王强介绍了刚刚起步的新东方。起初,王强并没意识到这个“新东方”与自己渴望已久的激情有任何联系。直到一天,当他和俞敏洪一同走在普林斯顿大学校园里,当不断有中国留学生毕恭毕敬地叫俞敏洪“俞老师”时,他才猛地意识到自己追寻已久的正是这种久违的为人师表的成就感。就在那一刻,王强就下定决心回国闯一片天地。

  从纽约到新东方

  1996年10月,王强回到北京,加盟新东方。那时的新东方总部位于中关村二小西门的一幢楼房内,办公室条件简陋,冬天寒冷、夏天闷热。刚回到北京,还未找到合适的住处,王强只得借宿在俞敏洪家里。在美国他开车上下班,可在北京他楞是骑了两年自行车,有时为了上一次两个小时的课,路上来回要花三个小时。

  在一次采访中,有记者问王强,俞敏洪给了他多少钱,致使他竟放弃贝尔实验室几万美金的年薪回到新东方创业。王强回答道:“我回来不是摘桃子来的,我来新东方是垦荒来的。新东方给我垦荒的机会,我相信我能开垦出万亩良田、种出人生最丰硕的果实。”

  在新东方,王强与俞敏洪、徐小平各有分工,形成“三驾马车”的最初格局:俞敏洪主管国外考试培训、徐小平负责出国留学咨询,王强则致力于开辟基础技能培训领域。口语培训是其开辟的第一块领地。为了能在培训理念和教材编写上独树一帜,王强颇费一番脑筋。经过数日的“闭门苦想”,王强开始对语言的本质进行思考,并最终形成了通过灌输思维模式教授口语的方法,他称之为“美语思维教学法”。

  王强的“美语思维口语学习法”要传授的核心内容即学会用英语简单界定事物的技巧,学会用不同的方式解释事物的技巧,学会用由内及外,由里及表的方式描述事物的技巧,学会使用重要的美国习语,学会两种语言的传译能力和学会猜测的能力。

  “学习口语真正的拦路虎是缺少对一种语言的思维模式的理解。我们应该首先越过语言符号,试图理解英美人的思维方式,从逻辑结构上分析和我们的表达方式有多少是相近的,有多少是相异的。”王强解释道。“记得首次开课时,教室就是一个7、8平米的房间、学生只有十几个,大家围坐在一起,气氛很是活跃。”

  如今,接受过美语思维口语培训的学员人数已达十余万,而“美语思维教学法”也早已成为新东方的一大招牌。2000年10月号的美国《时代》周刊亚洲专刊专门介绍了该课程的盛况和影响力。2001年4月香港有线电视台进行了课上现场英文采访。2001年5月,韩国国家电视台也对此课程进行了报道。

  除了在新东方传授思维口语教学理念之外,2002年,王强还曾在北京电视台留学ABC栏目中主持双语节目From Word to the World。2003年1月,王强陆续推出了《王强口语》《领略魅力美语——听王强讲故事》《English—On the Nose》等教学用书。如今,他又带领着新东方教学研发人员,在网络英语教育的道路上不断探索,开发了新东方在线“口语风暴”课程,为学习者模拟场景,实现人机对话,创新口语学习模式。除了开创新东方“口语培训盛世”,1998年,王强还具有前瞻性地在新东方启动了诸多培训领域,如IT教育、实用英语技能培训、《新概念英语》培训,听说速成课程等。

  访谈渐入尾声,笔者和王强谈起了对成功的看法。出乎笔者预料,他并没有沿着这个问题阐述观点,而是引入了另外一个概念:成就。王强坦率地告诉笔者他不喜欢用“是否成功”来评价自己。他认为成功是世俗强加于个人的价值判断,而成就才是个人对于自身的价值判断。接着他引用了泰戈尔的散文诗《萤火虫》中的一句话:“天空没有翅膀的痕迹,而我已飞过”。在他看来,成功是那闪烁的光亮;成就是那翅膀在暗夜里奋力舞动后留下的道道足迹。

  ---------------------------------

  王强:新东方教育科技集团董事。1984年获北京大学英国语言文学系学士学位,后留校任英语系助教,讲师。1987-1988年任美国纽约州立大学英语系访问学者。1990年自费赴美留学。1993年获美国纽约州立大学计算机科学硕士学位。1994年进入美国著名“贝尔传讯研究所”工作,任软件工程师。1996年10月回国,加入北京新东方学校创业团队,先后设计并启动了新东方学校的英语基础培训课程、实用英语学院课程以及计算机培训课程。

  
Loading ...
订阅更精彩
相关文章


 主办
联系我们   |    诚聘英才   |   演讲比赛   |   关于我们   |   手机访问
中报二十一世纪(北京)传媒科技有限公司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转载或建立镜像。
主办单位:中国日报社 Copyright by 21st Century English Education Media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复制必究
网站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8263   京ICP备2024066071号-1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33664号
关闭
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