抓好教学主阵地 激活创新意识
本文作者: 郭学叶
以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的素质教育是当今教育改革的主旋律,课堂教学则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及实践能力的主阵地。如何转变教育观念,培养出一代具有扎实基础、创新精神与开拓能力的高素质人才是教师的首要任务。那么,教师应如何在英语教学中进行创新教育呢?笔者在教学中从以下四个方面进行了尝试。
创设宽松的课堂氛围
要激发学生的思维欲望,培养创新型人才,教师应与学生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学生是有情感的,而且学生的情感会直接影响到其学习兴趣与学习成绩。只有积极、肯定的情感才能使学生的主体性和创造性得到发挥,才能使学生在课堂上的思维更加活跃。因此,教师应将情感带进课堂,为课堂增添活跃气氛。
多角度设置疑问
教师应在课堂教学的每一个教学环节设置信息沟。教师可根据教学内容或其他语言材料,设计适量的、灵活性较强的思考题,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笔者在日常教学中从三个方面为学生设疑:
(1)结合现实生活设置疑问。例如,在教授“Disabilities”一课时,恰逢五月中旬,笔者设置了下面的问题导入课文:“Who can tell us what day the third week of May is?”有的学生答到:“助残日。”于是,笔者提出问题:“Why are the disabled people able to get a success? ”学生就该问题进行了激烈讨论。
(2)运用直观手段设置疑问。在教授“Music”一课时,笔者首先向学生呈现了刘德华和那英的照片,同时提出问题:“Do you know who they are? Are you familiar with their songs?”接着,笔者提问:“What do we call their music?”由该问题引出了词组“popular music”;然后,笔者向学生展示了宋祖英的图片,引出了“folk music”。在整个教学过程中,笔者始终通过图片引出问题,最后提出讨论话题:“Do you like music or not? Why?”学生进行了热烈讨论,课堂气氛达到了高潮。
(3)就课文本身多角度设疑。 在教授“How Marx learned foreign languages”一课时,笔者用一句德语引出问题,然后问学生:“Do you know what language I was speaking?”该问题引起了学生的好奇心,有的学生猜到了笔者讲的是德语。接着,笔者根据课文内容设置了下列问题:Where did Marx stay before he went to France? What did Engles do when he found Marx had made rapid progress in English? What advice did Marx give on how to learn a foreign language?学生为了回答问题,认真阅读了课文,并就如何学好英语提出了许多他们自己总结出的方法。
训练复述能力
复述课文是学生对课文中的语言材料消化、吸收、整理和表达的过程。学生在复述前必须熟读课文,了解其主要内容和脉络,然后根据自己的理解重组句子,用自己的语言将课文内容表述出来。笔者常用下列三种方法帮助学生复述课文。
(1)提示法:教师可在学生理解原文的基础上给予其一定的提示,然后让学生复述时模仿作者遣词造句、布局谋篇的方法。例如,复述“Abraham Lincoln”一课时,教师可提示学生文中出现的重要年代(1809-1818-1860-1864-1865),让学生根据时间顺序重组课文信息进行复述。
(2)活动式:高中英语课文中有几篇是戏剧,学生复述这类文章较麻烦,占用时间也比较长,采用分角色表演的形式能较好地弥补这一不足。分角色表演时,学生可根据课文内容进行合理的改编。表演时,教师应要求学生声情并茂地将剧中人物的动作、表情及心理活动都表现出来。分角色表演不仅可以满足学生“好表现”的欲望,还能在一定程度上能消除学生的紧张情绪、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3)转化式:教师可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改变原文的表现形式(比如转换体裁、人称等),用另一种方式表述原文的内容。这种方式能使学生打破思维定势,对课文进行动态的分析,有助于使学生更深刻地理解作者的写作途径和方法,并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和想象力。
组织复习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启发学生的思维,引导学生将语言知识进行横向和纵向的比较与联系。例如,在总结动词短语时,教师可以一个搭配较强的动词为中心,对学生进行发散性思维训练。再如,在教授句子“他可能会来”时,教师可提供一组近义词:likely, possible, probable, maybe等。学生会说出这样的句子:He is likely to come. It is likely/possible/probable that he will come. He maybe come. It is possible/probable for him to come.一个学生可能说不全,但全班学生共同讨论,便可集思广益,获得更多的知识。
结论
教师通过深入研究教材,合理安排知识结构,创设思维空间,鼓励学生多角度、多方位地思考问题,不仅能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而且能提高他们的想象力,激发其思维欲望,培养其创新思维能力,为其今后成长为创造型人才奠定扎实的基础。
---------------------------------
文/河南省新乡辉县一中 郭学叶
| |
| | |
Loading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