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语言学研究 探讨隐喻理论应用
本文作者: 21ST
中国外语
隐喻构成与阐释的双域多元性
以亚里士多德学派观为代表的传统隐喻理论认为隐喻是一种修辞现象,而现代隐喻理论认为隐喻是一种认知方式,是人类建构世界的工具。从本质上讲,隐喻是一种投射映合过程。由于人类具有相似的认知能力、思维过程及一种共享的世界知识和社会经验,所以隐喻的构成和阐释具有普遍性和可理解性。但是由于认知主体在认识能力、文化背景等方面存在个体差异,所以隐喻的阐释又表现出文化独特性和多元性,可以说隐喻的构成和阐释是双域多元性的统一。
1.隐喻的内在结构:跨域映射
概念隐喻理论是这一观点的理论基础,它是由Lakoff和Johnson提出的。其主要观点是:隐喻普遍存在于我们的日常生活之中,英语中大约有70%的表达方式是隐喻的,隐喻的机制是在源域(original domain)和目标领域(target domain)间有一系列存在的(ontological)和认识上的(epistemic)的对应关系。
2.隐喻的阐释模式:概念整合
概念复合理论是该观点的理论基础。该理论认为我们理解言语的前提是我们具有跨越心智空间的联想能力和复合多个空间概念的能力。它弥补了概念隐喻理论的部分不足,对其所不能解释的隐喻问题能从认知角度予以解释。
3.影响隐喻构成和阐释多元性的因素:(1)语境;(2)主体的认知能力差异;(3)认知主体的文化背景差异
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隐喻并不仅仅是简单地从源域向目标域的投射,而是认知主体基于个体认知能力、文化背景等进行的多个心智空间相互映射并形成最忠实于语境的阐释的概念复合过程。
河南农业大学 余红卫
外语教学与研究
概念隐喻与语篇
——对体现概念隐喻的语篇的多维分析
Lakoff指出,概念隐喻是我们对世界加以概念化的一个主要的方法。概念隐喻指概念系统中跨领域的投射,是用一种迥然不同领域的经验理解另一领域的经验。隐喻的中心是思维,可以在语言组织的各个层次上体现,可体现为单词、词组、句子,也可体现为语篇。
首先我们要区分隐喻和隐喻表达式。隐喻是概念系统中跨领域的投射,隐喻表达式(metaphorical expression)则指语言表达形式:一个词、短语或句子,也就是跨领域投射的表层体现(surface realization)。其次,语篇体现概念隐喻与词、短语或句子体现概念隐喻完全不同。当概念隐喻体现为语篇时,并不是用词汇语法表现语义的体现,而是语篇对概念隐喻的实例化,也就是在语义系统中由语篇将概念隐喻具体化。
在语言的层面上考察语篇的时候,我们把话语看成是多功能的建构,所以要考察三个语意基础,即概念基础、互动基础和语篇基础。语篇是在一定语境中发挥功能的语言。Halliday和Matthiessen指出,语境是基于语篇通过推理构成、存在于语篇之中的,所以直义和隐喻意义、直义语境和隐喻语境是同时理解的。这样隐喻就被置于一定的语境之中,因而也就被具体化为一则语篇。
浙江大学 任绍曾
外语教学与研究
隐喻语篇组织功能研究
——标题与正文之间的组织关系
本文专门探讨隐喻在标题和正文之间的互动照应关系。这种照应关系是表层的关系,不涉及深层的语义关系,也不探讨隐喻的认知功能。标题和正文的关系问题是语篇分析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标题与正文通过隐喻有对称互动照应和不对称互动照应,它们是隐喻建构的宏观语篇模式。
1.对称互动照应
标题用隐喻表述,语篇正文中也有相应的隐喻表述,因而对称。这种对称又分为“简单对称”和“复杂对称”两种。简单对称互动照应指的是正文只是重复一下标题的隐喻,并没有按照喻体的域的图式展开。复杂对称互动照应分为规则对称互动照应和散点对称互动照应。规则对称互动照应指标题以完全命题方式同时显现本体和喻体,在正文中,本体和喻体也显现,且平行展开,两个域都有充分的描述。散点对称互动照应中本体和喻体各自内部的系统构件没有规则性和规律性,但又是在域的范围之内。
2.不对称互动照应
标题为隐喻表述,正文无相应的隐喻表述,从而构成不对称形。此外,我们可以在不对称的关系中找到一种对称联系,即标题呈现本体,而随后的正文结尾或者开头呈现喻体,从而形成域的照应。
华中师范大学 廖美珍
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
隐喻的主观性
与主观化
语言的主观性是指说话人在说出一段话的同时,也表明了自己对这段话的立场、态度和感情,从而在话语中留下自我的印记。近年来,语言学家开始对语言的“主观性”和“主观化”给与充分的关注。本文以认知语言学的理论为基础,对隐喻的主观性与主观化进行初步研究。
1.语言的主观性
话语的主观性现象和语言结构中的“自我”内涵,表明语言具有非命题性特征的一面。从语言学范畴内的语义学角度看,语言的主观性特征与语言意义具有非描述性一面直接相关。语言非描述性意义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表达性意义,即说话人借以表达自己的信念、态度和情感一类的意义。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主观认知,因此,语言的主观性研究应该是语言学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
2.隐喻的主观性与主观化分析
具有体验性的隐喻是人类认识世界的一种基本认知方法。
(1)隐喻表达说话人的情感
隐喻的主观性首先体现在说话人的“情感”上,这就是所谓的“移情”现象。
(2)隐喻表达说话人的视角
视角就是说话人对客观情状的观察角度,或是对客观情况加以叙说的出发点,这种视角主观性经常以隐晦的方式在语句中体现出来。
(3)隐喻表达说话人的认识
隐喻的作者通过隐喻向读者发出一种隐含的邀请,读者付出额外的努力以接受这一邀请。这一发送——接受过程最终形成对某种群体的认可。
Traugott认为,主观化是一个语用——语义过程,意义表明了说话人对命题的主观态度和主观信念。隐喻性有程度之分,但是隐喻性程度的判断是主观的。
西安外国语大学 魏在江
| |
| | |
Loading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