订阅
报纸
纸质报纸 电子报纸
手机订阅 微商城
英语
学习
双语学习 热点翻译 英语视频
实用英语 报纸听力 TEENS对话
教育
资讯
最新动态 活动预告
备课资源 语言文化
演讲
比赛
精彩演讲
活动动态
用报
专区
高中   初中
小学   画刊
   电子版首页   |   高一   |   高二   |   高三   |   初一   |   初二   |   初三   |   小学   |   画刊   |   教育报   |   二十一世纪英文报

贯彻教学改革精神 引领教学资源创新

本文作者: 文/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高等英
  近年来,我国高等教育在快速发展的同时,更将提高教育质量放在了重要位置,强调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2003年,教育部正式启动“高等学校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着力推进高等学校教学改革,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在教育部采取的举措中,大学英语教学改革一直是一项重要内容。高质量的外语教育对培养全面发展的综合型人才起着关键作用。

  在教育部的指导下,大学英语教学改革在全国范围内不断推广和深入,越来越多的院校参与到改革进程当中。对出版社而言,在新形势下,研发符合教学改革方向、体现新的教学理念与教学模式的教学资源成为了一项重要任务。

  作为国内颇具规模的专业外语教育出版机构,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是教育部推荐的四家大学英语教学改革教学软件系统开发单位之一,始终密切关注着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的动向与各高校的实际教学需要,为改革提供多方位的支持。自1999年出版第一套大学英语教材以来,外研社已从单一的教材出版者发展为教学资源、信息平台、学术科研、教师培训等教学服务的综合提供者。从基础英语教材到不同层次、不同用途的多种教材,从纸质教材到多媒体、立体化的综合教学资源,近十年来,外研社不断开拓领域,推陈出新,走出了一条在实践与探索中不断创新的道路。

  改革第一步:“以教师为中心”走向“以学生为中心”。在相当长的一段时期里,大学英语教学沿用的是“以教师为中心”的原则,教师讲解占去了课堂的主要时间,无法给学生的实践提供足够的机会。

  外研社1999年出版了《新编大学英语》,首次提出通过“以学生为中心的主题教学模式”培养语言综合应用能力,在选材上充分考虑学生的认知、情感和兴趣,在活动设计上注重学生的参与、实践与思考,有效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同时引导教师逐步转换角色,成为教学的组织者、管理者、鼓励者和协作者。经过从理论研究到教学实践的历程,“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如今已得到大学师生的高度认可,并被写入教育部《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成为培养学生语言实际应用能力的明确要求。

  改革第二步:将计算机网络技术引入大学英语课堂。如今计算机和网络的应用已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但在2000年之前,多数人对多媒体光盘一无所知,更谈不上将计算机技术应用于教学。当时出版的大学英语教材基本都只配有录音带,教师上课也主要依靠黑板、粉笔和录音机,很少有其他辅助资源。

  2001年,外研社推出了国内首套立体化大学英语教材《新视野大学英语》,同步提供网络课程,首次系统地将计算机网络技术引入大学英语教学,打破了传统教学的限制,延展了大学英语课程的教学空间。在网络支持下,教师和学生能够在课堂之外随时进行教学和交流。同时,网络课程中的丰富资源使学生可以根据个人情况设定学习目标和进程,进行个性化、自主式学习,为学生创造了充分发展的空间。

  改革第三步:使英语成为通往广阔世界的窗口。为使英语教学切实成为提高高等教育质量和人才素质的重要环节,国内多位外语教育专家强调,大学英语不应仅仅被看作是基础语言技能培训课程,而应被融入大学教育的整体规划当中,使学生通过外语学习培养国际视野,了解多元文化,促进个人在专业领域和内在素质上的全面发展。

  2005年,外研社全面推出“高等学校英语拓展系列教程”,取意“拓宽知识,延展视野”,立足文化素养和专业能力提高。整个系列包含二十余部教程,为不同院校的选修课程设置提供了丰富多样的选择,一经出版便在国内高校产生了广泛影响。

  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的精神决定着教学资源的开发方向,而教学资源的质量也将直接影响教学的效果与改革的进程。只有教学资源全面,并不断进行科学创新,才能保证整个教学体系的健康发展。

  
Loading ...
订阅更精彩
相关文章


 主办
联系我们   |    诚聘英才   |   演讲比赛   |   关于我们   |   手机访问
中报二十一世纪(北京)传媒科技有限公司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转载或建立镜像。
主办单位:中国日报社 Copyright by 21st Century English Education Media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复制必究
网站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8263   京ICP备2024066071号-1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33664号
关闭
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