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
!
收藏本站
|
手机版
|
订阅报纸
订阅
报纸
纸质报纸
电子报纸
手机订阅
微商城
英语
学习
双语学习
热点翻译
英语视频
实用英语
报纸听力
TEENS对话
教育
资讯
最新动态
活动预告
备课资源
语言文化
演讲
比赛
精彩演讲
活动动态
用报
专区
高中
初中
小学
画刊
电子版首页
|
高一
|
高二
|
高三
|
初一
|
初二
|
初三
|
小学
|
画刊
|
教育报
|
二十一世纪英文报
英语教育资讯
>
英语教育电子版
>
第133期
>
正文
老北京小吃迎接现代奥运
本文作者:
■本报记者 田文
第133期
收藏
在北京奥运会期间,豆汁、爆肚、驴打滚、艾窝窝、炒肝等流传数百年、种类以千百计的老北京小吃在“九门小吃”集体亮相。作为奥运会定点接待单位,位于北京什刹海孝友胡同内的“九门小吃”汇集了爆肚冯、年糕钱、小肠陈、月盛斋等12家京城百年老字号,奥运期间大批中外运动员、裁判、官员等慕名到此一饱口福。
据了解,北京传统小吃种类繁多,且名称具有强烈的地域色彩,如何让外国游客参照英文菜单便能感受京味文化,这个难题一直困扰着众多老字号。北京奥运会为这一难题的解决带来了契机。8月,《北京小吃英文菜单》(第一期)在老北京小吃协会的组织策划下“新鲜出炉”。
记者发现,这份英文菜单涉及近百种北京小吃,翻译标准按照音译附以英文解释的方式,例如此前倍受争议的“豆汁”(Beijing Coke)已被否定,该菜单将其音译为DouZhir。
老北京小吃协会会长、九门小吃总经理侯嘉告诉记者:“今年3月协会正式启动了北京小吃的翻译工作,翻译顾问组由协会相关负责人、高校英语专家、中国民俗专家、北京老字号企业代表等社会各界人士组成。我们主要采用拼音直译,其后注明口味、原料及烹饪方法的翻译方式。为了凸显北京特色,不少小吃的英文译名带上了儿化音,今后外国友人也会说‘豆汁儿’。到今年年底,我们将完成360多个品种的小吃翻译工作,届时将举行专家听证会,最终确定所有译名。”
对于社会广泛质疑的小吃译名将遭遇“水土不服”的现象,该协会表示,中西文化存在很大差异,“水土不服”很难避免,但他们不会为迁就各国游客的口味和饮食文化,而对小吃的口味、原料加以改变。“九门的员工已全部接受了服务用语的英文培训,我们要为各国游客呈现最正宗的‘北京味道’。”德顺斋的服务人员对记者说。
专家视点
北京大学社会学系夏学銮教授:“语言问题的根本是文化问题,中西方文化差异是翻译最大的困难,而中国本身地域性文化的多样性又给翻译增加了挑战。找不到恰到好处的英文来翻译中文菜单,这正体现了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提倡拼音直译的深层意义在于中国需要话语权,需要国际对中国文化的尊重与肯定。
北京外国语大学陈德彰教授:“在这份小吃英文菜单中,除了‘菜窝头’被译为Vegetarian之外,其他名称全是音译。近来音译似乎成为了一种时尚,但我个人认为,如此翻译有偷懒的成分,汉语拼音能完全体现‘中国特色’吗?在音译名称之后加以英文解释是有必要的,但一些解释并不准确,例如,Vgetarian是‘素食者’的意思,如何成了‘菜窝头’?‘焦圈’所用rolls一词容易被误认为‘炸面包圈’;至于‘炒肝’注释中的intestine一词,我想老外们看到菜单后可能胃口全无。”
社会声音
北京网友“红袖添菜”:“既然中国人能接受麦当劳、肯德基、可口可乐、奶酪,老外们也能接受豆汁、炒肝和爆肚。对于老北京小吃,我们为何不对传统、对自己的文化多一点敬重和自信?”
广州传媒业龚小姐:“京味底蕴十足的老北京特色小吃历史悠久、地域性强,大可不必冒着失去民族文化特征的风险去‘与国际接轨’。”
天津网友“四海游”:“给传统小吃起个外国朋友熟识的‘洋名’无可厚非。排除了语言交流障碍,外国客人才可能有兴趣进一步去了解和品尝传统小吃。这同样是用一种国际化的方式宣传、推广‘中国制造’。”
常见北京小吃英文译名
豆汁:DouZhir (fermented soybean drink)
艾窝窝:AiWoWo(steamed rice cakes with sweet stuffing)
焦圈:JiaoQuanr (deep-fried rolls)
糖火烧:TangHuoShao (sweet sesame paste cake)
桂花炸糕:GuiHuaZhaGao (fried cake with osmanthus)
菜窝头:Vegetarian (savoury)
炒肝:ChaoGanr (stewed pork liver and intestine)
芥末墩:JieMoTunr (preserved Chinese cabbage with mustard)
炸咯吱:ZhaGeZhi (deep-fried shin of bean curd)
Loading ...
订阅更精彩
微信公众号
手机版网站
新浪微博
用报专区
相关文章
规范智能应用打造典型场景——北京加快推进教育与科技双向赋能 (375期)
北京市属公办高校打造Al教育“—校一品” (369期)
以义务教育新教材书写英语教育新篇章——专访北京师范大学教授、教育部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修订组组长王蔷 (366期)
“悦读中国”:为理解中华传统文化和现代中国提供独特视角 (361期)
语言处处皆风景 一言一语总关情——语言学家、北京语言大学教授李宇明专访 (360期)
元认知策略:提升学生口语能力的关键——《现代语言测试视域下中国英语学习者口语策略能力研究》带来的新视角 (357期)
毕生热诚授业 传承教育情怀——追忆北京市第十一中学特级教师王碧霖 (346期)
主办
联系我们
|
诚聘英才
|
演讲比赛
|
关于我们
|
手机访问
中报二十一世纪(北京)传媒科技有限公司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转载或建立镜像。
主办单位:中国日报社 Copyright by 21st Century English Education Media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复制必究
网站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8263
京ICP备2024066071号-1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33664号
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