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杨晓东校长专访
本文作者: 本报记者:贺红霞
记者:作为一所公办高级中学,并且是二级达标校,贵校将“争创一级达标,争当一流学校”作为办学目标,这对于贵校来说意味着什么? 杨晓东:事实上,我校办学目标有近期和长期之分。学校近期阶段目标是“争创一级达标校,将学校办成一所家长放心的学校”。长期总体目标是把我校创办成“省内知名,全国有一定知名度,人民群众满意的,高质量的学校”。 本着这样的办学目标,我们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发展,德育见长”的办学理念。“以人为本”中的人是指学生,学校所有的工作都围绕着学生展开,这是出发点;“全面发展”是指学生在校期间各种技能都得到拓展,其中最重要的是人格的健全与发展,所以确定“德育见长”的理念,也就是“育人育德”,为社会培养学习好、思想端正、行为规范的有用的人。 记者:英语教学被确认为贵校的教学特色,请问贵校为实现英语特色教学做了哪些具体的工作,并取得了怎样的成果? 杨晓东:英语教学被确认为我校的教学特色,我校承担了国家级“十一五”重点课题“英语报刊教学综合研究”的课题研究工作,我们坚持英语特色办学,大力支持英语科的教育、教学、教研、教改等特色工作。目前,课题研究初见成效,我校被定为福建省泉州市2008-2010年课改英语科实验基地。 学校鼓励创办校园英语报、英语角、校园英语广播、英语图书室、组织学生参加21世纪杯英语演讲比赛,争取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英语学习氛围和环境。 我校充分发挥校园英语角作用,推进“校园英语”特色建设。把英语角活动作为一项重要活动来抓,并制定具体活动计划,通过发挥学生会的作用和邀请外教参与指导等途径,促使校园英语角活动与校园英语广播、校园英语报等成为校园英语文化中的亮点。 记者:贵校是否对本校教师进行了具有特色的培训? 杨晓东:我校重视教师队伍的培养、建设,希望通过不同形式的培训,拓展教师的视野,促进他们的专业学术成长。 首先,从资金上大力投入。以提高教师的素质、学术水平为目的,学校每学年拨出5—6万元的款项专门用于本校教师进修学习和培训,也就是在校教师每人每学年会有500元经费用于教研学习;支持教师购买各种进修资料;选派教师外出进修学习,近几年,学校先后选送多名教师赴华东师大进行研究生深造,这些都为学校专业教师队伍发展储备了力量。作为校领导应该着眼于学校的长远发展,我们对教师进行这样的投入是舍得的,也是值得的。 其次,指导教师专业发展规划,搭建平台,鼓励教师参加各级各类培训和继续教育。如在条件许可的情况下聘请专家学者来学校开设讲座,组织教师到外地考察、交流、学习;不定时组织沙龙、教研组、备课组等交流活动。同时加强教师参加培训、学科会活动的管理,提高培训的实效性。教师参加培训或学习后返回学校应及时将相关材料或心得体会整理好,并在相应范围传达。 再次,学校还为老师制定了3年的成长计划。如“新老教师结对”活动。青年教师与经验丰富的老教师之间进行“新老教师结对”,以老带新,结对双方需签订结对合同,一轮三年。规定如下: 青年教师的授课教案必须经过老教师审阅、签字后,方可进入课堂教学。同一节新授课,青年教师上课前需先听老教师上课;青年教师授课时,老教师需听课,并在课后进行评课,提出改进建议,青年教师需在课后进行教学反思。最后,所有的教案,教师反思等资料都要存档,装入每位教师的专业成长记录袋中。 为使这一活动行之有效,同时规定,结对教师不排在同一时段上课,且尽量保证老教师课排前,青年教师课排后。 记者:贵校在课改方面都做了哪些工作?成绩如何? 杨晓东:新课改,对学校、老师,既是机遇也是挑战。我坚信在新课改成功的道路上,更新、转变师生的教学观念是关键的也是最重要的一个环节。为真正将课改落到实处,我校坚持从多个环节上下工夫加大课改力度。 环节一:全员培训,转变观念 根据新课改学习纲要,我校全员从上到下都在进行不同形式、不同级别的新课改学习和培训,之后要求教师写培训体会并在网上交流。校领导也不例外,就拿我来说,接受校长新课改培训也是必修的内容。通过一系列培训我们希望初步达到转变教师教育教学理念的目标,从而促进教师专业的快速成长。 环节二:教师人人都有课题 鼓励教师参加课题研究,目前学校有国家级课题2个,省级课题5个,市级课题2个,校本总课题1个。 如校本课题“师生互动,共创有活力的课堂”,目的就是打造师生在课堂中的新理念,即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把学习主动权还给学生,建设生动的课堂新秩序。学校还通过积极推进教育技术手段的变革,如充分发挥“校园网”和教室多媒体设备的作用,同时还在教室开辟“学生论坛”等手段,达到师生平等交流和谐互动。 此课题自2006年秋开始实施至今,学校教师、学生师生观发生了明显变化,呈现出教师乐教,学生乐学的良好局面,而且通过实验我们发现高中生自我管理能力强,主动学习的积极性更高。 环节三:学法指导与发展性评价相结合,多方面培养学生的自主能动性。 新课程主张培养学生探究精神和自主学习的能力,在这样的主导思想下,学校、教师必须放手让学生自己去研究、去学习。我们的教师总担心学生会出错、会走弯路,总是放不开手脚,但事实上,错误是正常的,从出错到改正正是体验成功的过程,这样的过程才是学生能力形成的过程。 学校初步建立了对学生的发展性评价体系:目前以学生自主评价、互评,教师评价为主,家庭评价尚在建设中。规定按学期进行评定,评定以校内表现为主,包括课上课下,同学关系等;校外表现为辅,如军训、参加社区服务等方面的表现。学校会把评定内容提前发给学生,让他们了解学校是从那些方面对他们进行考核评定的,学生就会按照评定内容去约束自己的言行,从而起到规范学生行为和学习习惯的目的。同时还规定,学生有权利对老师的评定提出质疑,学校会考虑采纳学生的建议,给学生留出一定自主空间。 学生是一个全面的个体,其自主性的培养不仅仅是在学习中、在课堂上,也可以由课堂延伸到课外,由学习延伸到生活,应该放手让学生去做,实现学生对自我生活的管理。我们鼓励学生自己开展社团活动,实行军事化的食堂进餐自我管理制度等等。这样,学生自我管理的范围扩大了,生活学习更丰富多彩了,主动性自然就更强了。 记者:贵校目前开设了二十多门选修课程,您能否传授一下在中学开设选修课的经验? 杨晓东:伴随新课改,学校06年开始实施校本课程。我校校本选修课主要在高一、高二年级设置。通常要求教师在假期申报选修课课题,课题学校领导组评定通过后,教师开始组织编写教材并于暑假备好课,教材经专家组审定通过后,教师便可于开学初开课教学。选修课于每周四下午第二、三节课进行,选修课教学会对原有班级进行打乱重组,班级人数会根据报名人数进行适当调整。所修学科通过考试获得学分,但规定学生旷课4节以上须重修学分。 另外,选修课的设置和建设我们比较注重对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并与地方特色相结合,逐步形成具有我校特色的校本选修课程,比如我们安溪的铁观音很有名,在我校的选修课里就设置了茶文化的内容。 通过具体实践,选修课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但在开设过程中我们也发现了存在的一些问题,如:选修课程教学常出现“前紧后松”问题;由于教学压力过重,导致教师积极性不高;组织困难等问题。 针对出现的问题,我们确定校本课程接下来的工作重心就是不断完善校本课程体系,完善选修课对教材、教师、教学的要求、并建立对课程方案、课程教材、教师教学、学生学习等的相关评价体系。 |
|
主办
|
中报二十一世纪(北京)传媒科技有限公司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转载或建立镜像。 主办单位:中国日报社 Copyright by 21st Century English Education Media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复制必究 网站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8263 京ICP备2024066071号-1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33664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