订阅
报纸
纸质报纸 电子报纸
手机订阅 微商城
英语
学习
双语学习 热点翻译 英语视频
实用英语 报纸听力 TEENS对话
教育
资讯
最新动态 活动预告
备课资源 语言文化
演讲
比赛
精彩演讲
活动动态
用报
专区
高中   初中
小学   画刊
   电子版首页   |   高一   |   高二   |   高三   |   初一   |   初二   |   初三   |   小学   |   画刊   |   教育报   |   二十一世纪英文报

活化校本教研形式 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本文作者: 文/福建厦门外国语学校附属小学
[内容摘要] 实现教师专业发展是开展校本教研的着眼点和立足点,开展校本教研是实现教师专业发展的有效和现实途径。笔者以所在学校的英语教研组开展的校本教研为例,介绍了备课式教研、观察式教研、案例式教研、网络式教研、沙龙式教研等卓有成效的教研形式,以生动的事实证明了开展以校为本的教研活动是教师专业发展的必由之路。

[关键词] 校本教研 小学英语 教师专业发展

(上接第167期B3版)

案例3 校园网络论坛中的评课摘录(http://www.xmwfx.cn/jxlt/jspx/index.asp?boardid=191)

开课教师陈晓玲发表主题:

这堂课是本模块第一单元的第一课时。上完课后,自己的总体感觉是:整节课能够较好地按照自己的教学设计流程进行,能让学生扎实地掌握重点、难点,学生基本也能够较流利地说出本课的语言点。但是,课堂气氛较预期的沉闷。虽然本课的词汇(关于服饰和季节)对于学生而言都是相对容易的(关于服饰的词汇之前已经教过),本课的四个季节名词学生也能朗朗上口,因此学生应当能够根据自己事先带来的服饰流利准确地说出“I wear ... in spring/summer/autumn/winter.”或“I don’t wear ... in spring/summer/autumn/winter.”但是不知为什么,学生们在课堂上都不敢大胆地表达!所以,课堂气氛没有预期的热烈。

教研组老师回贴:

江赟:陈晓玲的课有自己的风格,课堂节奏还比较紧凑。赞美的话就不多说了,听完课我有个疑问:老师布置的任务到底是什么?另外,我要提个建议,其实今天学生小组位置的安排可以放在中间两组,这样可能更利于教师对学生的关注和师生间的交流。今天坐在门边的小组成员一定很郁闷,因为老师对其关注不够!总之,学生似乎对所学知识都掌握得还不错,能较好地运用语言进行交流。

林丽纯:陈晓玲这节课从季节的图片景物、穿衣服的动作、季节的色彩等方面着手开展教学活动,充分地调动了学生的五官,有效地刺激了学生的学习欲望。教师如果能将“看季节图片说季节词”改成“听有季节的声音或动画(好像语文课本中有)猜季节说季节词”,比如:春天鸟儿的叫声、夏天瀑布的声音、秋天收割机的声音或秋风萧瑟的声音、冬天踏雪的声音等。我想这样能给学生们更丰富、更立体的季节转换的感受。另外,教师的单词抄写示范、分音节拼读和让学生猜测单词缺少哪个字母,都是很值得其他教师学习的。最后,作业“自己的事自己做,回家整理衣柜里的衣物并说一说句子”的布置把语言学习从课内向课外延伸,让学生在实际生活中运用英语,这样的作业形式很好!建议教师在课堂上布置任务的教学环节中出示四个衣物收纳箱,让学生把衣物归类到相应的季节箱中,然后进行语言的操练、运用。

叶隽:本堂课中,四季名称的教学和拓展应用较为扎实、有效,尤其是“看颜色,描述四季”这一环节很有创意。但是,本课两个主要句式的操练显得仓促,步骤有些乱,操练显得不够到位。课堂气氛在其次,关键是学生的学习效果。什么样的教学活动能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这才是我们应该思考的。学习效果提高了,学生学有所得,自然就乐于表演了,课堂气氛也就活跃了。

陈光宁:这些学生是二年级的小朋友,他们应该在玩中学,在学中玩。可是,本节课的效果似乎不是这样的,这可能是课堂气氛和课堂活动的问题。教学材料的内容很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学生们也很喜欢,教师可以给学生更多更形象、直观的东西,以调动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我还有一个疑问,不能理解为什么加入I do sth. in spring/summer/autumn/winter等句式的操练,这与大任务的完成没有太大的关系。

郑晓露:可以看出,陈晓玲在上课前花费了很多时间进行备课,比如说前面的关于颜色、服装、四季制作的课件都很好!这一点我要向陈晓玲学习!在课堂上,学生们比较紧张,所以气氛比较低沉。今后教师可以多设计参与面广的活动去调动孩子们!

蔡丹云:这节课由词汇到句型的训练都很扎实,教具采用合理有效。建议教师参照大家的意见,好好调整和修改一下教案,这会是一堂不错的课例。

外附小英语教研组借助网络平台开展教研活动,摆脱了时间与空间的限制,促进教师随时随地自发学习、主动研究,在网络校本教研中促进了专业的成长。笔者认为,网络教研是引导教师“走上从事研究这条幸福的道路上来”的有效形式。

五、沙龙式教研——让教师成为教学实践的“交流者”。

教学沙龙式教研是一种由教师自愿参加的可以自由发言的针对教学实际问题的讨论会。教研沙龙营造出宽松自由的教学研究氛围,让大家在“品一品、尝一尝、聊一聊”中探讨课改中的“疑点”“难点”“热点”“焦点”,围绕这些话题,每次就—个课改话题展开讨论,不强求统一的结论,旨在开拓思路、引导思考,加深教师对某一问题的认识,寻求更多的教学策略,探索课程改革中的新方法、新模式。

教研组在第一学期以“教案交流”和“教师专业成长”为主题举办了两场沙龙。在“教案交流” 沙龙活动前,老师们先根据《教案交流表》边阅读同事的教案边作相应的记录。沙龙活动中,老师们就自己在交流活动中的所见所想谈了各自的感受,他们相互欣赏、彼此学习,促进了自身的提高。大家你一言,我一语地提出了对编写教案的改进意见,统一了教案的格式,规范了“资源化与个性化相结合”的教案编写原则。

第二学期,教务处改革了教案检查方式,采取个人自评、教师互评、备课组统一评定等级的方式,以“检查是手段,交流是目的”为宗旨,做到层层评价,全员参与。在教案检查中,各教研组的每位老师在活动中认真阅读了组内其他老师的教案,并填写教研组设计的相关表格作适当记录,他们相互欣赏、彼此学习,促进了自身的提高。因此,这种检查活动实际上更是一场教学交流活动,老师们在活动中能从细节处参照同伴,审视自己,有效地促进了老师相互学习,相互提高,为自己今后的工作提供了努力的方向。

在“教师专业成长”沙龙活动中,老师们参照个人起初制定的成长目标,谈了各自在一学期的校本教研中个人专业成长取得的成绩。交谈中他们看到自己成长的轨迹,感受到专业成长的快乐,同时,也发现了别人、肯定了别人。这样的互动式探讨,让人感觉“言之有物”,针对性强,因而沙龙气氛热烈,教师乐于参与,愿意深入探讨。

案例4:以“教案交流”为主题的教研沙龙摘录

黄维金:柯老师的教案清晰,教学过程、教学设计意图清楚,并且附上了作业。在教学反思中她关注了全体学生的成长。

陈光宁:蔡丹云老师和江赟老师的教学反思深入、全面、有效、实在,很值得我们学习。叶老师和柯老师的教学设计很突出。叶老师注重教学活动的趣味性,以促进一年级学生乐学英语。柯老师注重教学资源的拓展,她的教案里附加了很多与教材配套的课外内容,有助于高年级学生拓展知识,活用知识。

齐建军:李斌、陈光宁老师在设计A班的教案时花费了很多心思,他们努力设计符合这个层次学生的教学活动。

林丽纯:我从齐老师的教案中学习到一个优点:设计形式多样的课堂活动,培养学生综合运用语言的能力。

蔡丹云:从这次交流活动中我们可以看到老师们的优点:教案撰写认真,有学情分析,目标设定到位,大部分老师反思深刻、有效。建议老师们以共享资源和个人设计相结合为原则,在备课中突出个人的教学特色。

这样的沙龙活动促使教师们在宽松、愉悦的氛围中交流,在交流中学习,在实践中反思,在反思中成长,在参与中分享。教师的群体资源得到有效整合,他们研究的热情进一步得到激发。

案例5:以“教师专业成长”为主题的教研沙龙摘录

李欣欣:虽然我是一名有着二十几年教龄的老教师,但我依然认为反思对促进教学是很有必要的、很有实效的。本学期我教授的是六年级A班,学生的英语程度普遍较差,且面临着毕业考试的压力。我深知教学任务的艰巨,因此一个学期以来我所有工作都是朝着自己确定的“不让一个学生落下”的目标而努力。但要实现这一目标真的不容易。因此,在一个学期的教学中,我不断从自己的课堂教学中反思,从学生的学习效果中反思,从与同事的交谈中反思,从教研组和备课组活动中反思。每一个模块教学后,我都能做一番总结,争取在下一个模块的教学中能有更大的收获。反思对我而言,重要的不仅是记录,而是在反思中总结巧妙的教学方法并运用于教学实践中。在反思后,我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及时调整教学容量,改变以往教学常用的教学方法,化多为少、化难为易,循序渐进地进行教学,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蔡丹云:我也感觉及时做好每堂课的教学反思对我帮助很大。每堂课后对课堂上出现的问题及时反思,找出问题的根源,思索解决问题的对策,及时调整教学措施,改进教学手段,并在另一个班级中进行再实施,教学效果可以一次次向最优化靠近。而在这一次次的尝试和努力中,我的业务水平得到了提高,我也获得了成就感。

六、“研训一体”式教研——让教师成为校本教研的“受益者”。

“校本研训”源于学校本身发展的需要,是立足学校实际、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制度保证,是教师改善自身行为的反思性实践和专业成长的过程。“研训一体”是提升校本教研的有效途径。我校英语组曾尝试将专题培训与做课、说课、评课相融在一起,取得了不错的效果。

(一)“任务型教学法”培训 结合学校开展的“课堂教学研讨活动”,以评课为主线,以探讨和培训相结合的形式,通过骨干教师的引领和专题发言,引导老师们在研讨中构建了“任务型教学法”课堂模式的理论知识,学习了“任务型教学法”的具体教学设计。叶隽老师结合课例为大家介绍了任务型教学的有效教学模式,使老师们能把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对任务型教学法有了新的认识并能较熟练地运用于课堂中。

(二)试卷命题培训

上学期末,外附小英语教研组讨论和学习了期末试卷的命题要求及建议。笔者从命题格式要求、教材分析,把握考查目标、拟卷程序和重难点的分布和比例,题型和分值等方面对老师们进行示范和指导。之后,所有老师开展拟卷比赛,每人针对自己的教学年段拟定一份期末试卷,每位老师都能在规定时间内上交考卷。通过这样的历练,不论是新教师还是老教师都对所担任的教学年段的课标和教材有了新的审视和定位,这有利于老师们专业素质的提高。在第二学期的的拟卷工作中,教研组要求老师们在每次拟卷时,先填写拟卷表设定考查范围及考查形式,再进一步拟定考题。因此,老师们可以更科学地来审视自己的试卷,这大大提高了试卷的效度与信度。

(三) 外籍教师的专题培训

外附小英语教研组充分利用外籍教师这一有利的资源, 开展每周一次的教师专业能力的培训,培训内容包含教学法和口语训练。在教学法培训中,美籍老师Ann Williams和英籍老师Jonathan Bollom把国外小学英语教学中常用的教学形式和各种活动类型介绍给老师们,老师们根据本校学生的实际情况、小班化的教学特点和不同类型的教学内容、知识要点进行讨论,探讨更合理、适合本校学生的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口语培训包含课堂用语的表达,英、美语音的异同,朗读的技巧及故事的演讲技巧等方面的训练。

通过培训,老师们通过借鉴西方教学方法,学会了灵活地设计各种教学活动。同时,老师们的语音语调更纯正了,课堂用语更娴熟了,在指导学生讲故事、朗读时,指导方法也更加有效了。

结束语

教研方式的改变带动了教师工作方式的改变,使他们走出封闭的教室,打破学科壁垒,与其他学科教师相互沟通学习,共同研究解决教学中的问题,在观念的碰撞与交流中达成新的共识,在实践与摸索中找到解决问题的途径。这样,教师的研究意识明显增强,他们学会在教学中反思,教学研究已经成为教师、学校生活的一部分,成为学校的一种制度。学校不仅是学生成长的场所,同时也成为教师成就事业、不断学习和提高的场所。
Loading ...
订阅更精彩
相关文章


 主办
联系我们   |    诚聘英才   |   演讲比赛   |   关于我们   |   手机访问
中报二十一世纪(北京)传媒科技有限公司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转载或建立镜像。
主办单位:中国日报社 Copyright by 21st Century English Education Media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复制必究
网站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8263   京ICP备13028878号-12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33664号
关闭
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