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歆语工程”项目培训教师授课感悟
本文作者: 杜云
三年前的一个炎炎夏日,北京外国语大学“歆语工程”项目组向我发出了授课邀请。我了解到,这是一个旨在传播美妙语言、架设沟通桥梁、传递和谐讯息的基础英语教师培训项目,于是便欣然接受了邀请。 一、感谢“歆语” 作为一名一线教师, 我将多年在课堂实践中积累的经验进行了整理,并决定让这些经验充分发挥作用。为了准备全面而高质量的授课讲义,在准备2010年“歆语工程”中小学英语教师研修延安项目第二期课程时,我仔细研究并整理了课堂教学中的导入、呈现、操练、提问、巩固及结束等内容;在准备2011年“歆语工程”湖南省民族地区中小学英语师资歆语培训课程时,我又从音标教学、词汇教学、对话教学和语篇教学四个方面进行了总结。参训教师良好的反馈激励我在2011至2012一个学年中继续围绕以上四个方面搜集、总结课堂实例,并将之运用到今年的“歆语工程”培训中。感谢“歆语工程”让我拥有了反思的动力,使我体会到再学习的乐趣。 更令我欣慰的是,在参与培训的过程中,我得到了向陈琳教授、邱耀德教授、褚金丽教授、袁昌寰教授、李俊和老师、何国贵老师等众多教育专家和前辈近距离学习的机会,我折服于他们精湛的教学技能、科学的教学理念和高尚的人格魅力。 二、结缘 “歆语” “歆语工程”培训的时间安排在暑期,因此参训教师们是放弃了休假的时间在充电、学习,这让我颇为感动。培训的时长为一个星期至一个月不等。教师们所处的地区也远近不一,有的教师为了到达培训基地,需要辗转搭乘长途汽车、火车、飞机等多种交通工具,有的教师在路上所花费的时间更是长达几天。然而,在与参训教师们交谈时,我发现大家没有任何抱怨,而是非常珍惜这来之不易的学习机会。广西柳州市柳东新区雒容小学的沈晓梅老师在今年7月19日的微博中写道:“除了感激,还是感激。”怀着对当地教学主管部门和北外“歆语”项目的感恩之情,参训教师们像是重新回归课堂的学生,认真地记笔记、拍照、录音、录像。在开展课堂教学游戏环节时,教师们积极主动地配合;在师生互动环节中,他们大胆提问、积极讨论,课堂气氛热烈无比。还记得7.21北京特大暴雨那一天,所有教师都在路上被大雨淋湿了,却无一人迟到。授课结束后,教师们还继续与我探讨着课堂上他们感兴趣的话题……教师们勤奋、质朴、好学的精神深深地感动着我,让我愿意在此次培训中倾尽我所能。 三、思考“歆语” 从接到“歆语工程”的邀请伊始我就在思考:作为培训者,我能为“歆语工程”做什么? 与热爱教育事业的参训教师们一样, 我只是一名普通的一线教师。如果说我具有什么优势的话,那就是我身处北京,有黄城根小学这块丰厚教育土壤的滋润, 有与我朝夕相处的优秀英语团队的陪伴。而参训教师们的所属学校由于受到区域限制,无论是学校的办学条件还是学生及家长对英语学习的认知水平,都与像北京这样的教育发达地区有很大差距。 延安的教师在与我交流时曾戏称两地的教育理念和发展水平有20年的差距。一个能容纳六、七十名甚至上百名学生的教室却没有配备多媒体等先进的教学辅助设备,教师的教学难度可想而知。除此以外,学生缺乏英语学习兴趣、两极分化严重等因素也使教师们的投入与学生的学习效果不成正比。因此,教师们很容易产生挫败感。我认为,“歆语工程”的主要目的应该是拓展参训教师的思路,开阔其眼界,改进其教学理念,帮助其树立不断探索、学习的信心。因此,我将自己的课堂定位为“快乐、实效的课堂”,以“不同课堂类型专项策略”为核心内容,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向教师们呈现了大量一手教学素材。 以今年在柳州和湖南培训的第一课时《目标明确,合理开展语音教学》为例,两地教师在聆听完外教Craig带来的著名的自然发音法后,争论的焦点集中在音标教学与自然拼读孰优孰劣以及是否应该开展音标教学两个问题上。我很欣赏柳州市革新路第二小学曾文娟老师在“歆语工程”学习感悟中写下的一段话。她写道:“自然发音法和音标教学存在背景差异,即语言环境不同。以英语为母语的孩子学习英语时无时无刻不在模仿,其英语学习是在潜移默化中进行的。掌握自然发音法可以让孩子更好地了解字母的组成发音规律,更长效地记忆单词;以汉语为母语的孩子学习英语时则需要转换思维习惯,音标可以更加准确地为其指出发音位置,使孩子的发音更加准确,也有助于孩子在查阅词典时识别音标。对于音标教学是否必要这个问题,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我们要结合实际,融合各种方法的优点,选择最适合孩子们的方法。” 小学是语音学习的最佳时期,而教师的教学方法是学生在这一阶段能够获得正确引导的保证。与教师们达成共识后,我给大家展示了各种辅助语音教学的游戏、卡片、图标、韵句、歌谣等,并讲解了语音教学开展的时机,不同年级开展语音教学的目标以及如何用多种教学方式提高学生学习语音的兴趣等。 除了音标教学,《重视阅读,开展合理有效的语篇教学》是我与教师们共享的另一个话题。在开课之前, 我向教师们提出一个问题:世界上最爱读书的民族或国家是哪个? 教师们纷纷说出了自己的答案:俄罗斯、日本、法国、美国……我则引用了以下一段话作为本堂课的开场白:“犹太民族是人类最独特、最有智慧的伟大民族——它只占世界人口的0.2%,却获得过29%的诺贝尔奖,被誉为‘读书的民族’、‘教育的民族’、‘记忆的民族’以及‘学习和思考的民族’。在每一个犹太人的家庭里,孩子出生后不久,母亲就会读《圣经》给他听。每读一段后,母亲就让孩子舔一下蜂蜜。当小孩子稍微长大一点时,母亲就会在《圣经》上滴一点蜂蜜,然后让小孩去舔《圣经》上的蜂蜜,这样做是为了让孩子明白:书甜如蜜。读书就像蜜蜂在采集香甜可口的蜂蜜一样,当你打开一本本书时,就像来到了充满欢声笑语的乐园。”教师们被这样的开场白深深地吸引了, 纷纷询问我是如何得知这个故事的,我则告诉他们:是通过读书!随后,我从阅读的选材与分析、不同年级的阅读目标和技巧、课文阅读的教学程序、读写结合、能力迁移五个方面进行了阐述,让教师们感受到自己肩负的使命:为学生搭建博闻广记的平台,使他们在提高英语水平的同时,成长为爱读书、会读书的人。培养学生爱读书的习惯,扭转我们民族日益浮躁的心态,作为教师的我们,责无旁贷。 在这三年的反复思考与实践中,我借助“歆语工程”这一良好契机,与大家一起分享着先进的教学理念,让大家体会到做一名有追求、有理想的教师的乐趣。通过“歆语工程”,参训教师得以将最有利于孩子们学习的方法付诸实践,让偏远地区的学生像教育发达地区学生一样快乐地学习英语,这就是我为“歆语工程”所尽的绵薄之力。 四、展望“歆语” 秉承“帮助英语教育落后地区转变英语教学观念,改进教学手段和方法,提高中小学英语教学水平” 这一理念,“歆语工程”自2006年启动以来,已使7000余教师获益。在参与培训的过程中,我看到了参训教师们在课堂上求知若渴的面庞,与他们发生了一次又一次思想上的碰撞,品味了他们在博客上留下的一段段真情感言,见证了他们教育思想的变化,也收获了因“歆语工程”而缔结的友谊。今年,我欣喜地发现,我所任教的柳州小学教师团队出现了三名教研员的身影。在她们的带动下,课堂上的学习气氛更加热烈,教学活动也组织得更加有序。更令人欣喜的是,教师们不再认为先进的教学理念是遥不可及。我想,这与“歆语工程”良好的口碑和日益深远的影响密不可分。 “歆语工程”肩负着推动英语教育发展的高度责任感,不仅为参训教师传授了知识,更传递了祖国未来教育大爱无疆的思想。我愿意在这片沃土上,不断提升自身的内涵和素养,享受“赠人玫瑰、手留余香”的快乐! |
|
主办
|
中报二十一世纪(北京)传媒科技有限公司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转载或建立镜像。 主办单位:中国日报社 Copyright by 21st Century English Education Media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复制必究 网站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8263 京ICP备2024066071号-1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33664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