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选拔具有发展潜能的人才——中国教科院副院长曾天山专访
本文作者: 王昕
记者:作为教育专家,您认为中国高考改革的突破点或关键点是什么?
曾天山副院长:《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提出要完善高等学校考试招生制度,深化考试内容和形式改革,着重考查综合素质和能力。三中全会对加快高考改革做出了战略部署。这就要求以高等学校人才选拔要求和国家课程标准为依据,完善国家考试科目试题库,完善统一命题和分省命题方式,保证国家考试的科学性、导向性和规范性。在《纲要》中,应该说就已经将高考改革的途径和目标描述得十分清晰,即要将高考录取、社会监督和学校本身的学习状况相结合。目前高考的最显著弊端就是“一考定终身”,而“一考定终身”容易导致“一失足成千古恨”。一些学生因为自身身体原因或其他偶然因素可能导致考试发挥失常。这样的高考制度虽然从某种意义上说是公平的,但并不科学。高考最重要的改革就是把高考变为一个多次的、多维度的、多方参与的考试,以避免考试的偶然性因素。
在美国等国家的高校招生过程中,学生高中阶段的各科平均分数占据着很重要的位置,同时学生在课外是否参加过义工项目、志愿者项目等标准也会被纳入高校招生的考虑因素。高中阶段各科的平均成绩决定了学生能不能入围,而该成绩和学生在其他各方面的表现共同决定这个学生是否能被最终录取。我觉得高考改革的重点在于把高考变为长期的、多方参与的考核体系,而不是“一考定终身”,即将原先的短跑变成长跑,而长跑的成绩才能反映一个人的客观的实际的能力水平。
记者:从您对国外大学招生制度的观察,您认为我国高考改革应该采取哪些有效的措施?
曾天山副院长:世界上也有一些国家像我们一样是实行统一考试的,统考的一个好处就是成本较低、效率高。我国是一个发展中国家,不能不考虑成本问题。我国的“统考”是统一时间、统一考试方式,而不是统一考试内容,不同省市使用的是不同的试卷。有些国家也实行统考,但是其统考成绩在高校招生过程中只占到一定的比例,但不是全部。而在我国,统考成绩就是绝对的决定性的成绩。我们现在的改革就是将高考评定的标准范围扩大,让学生平时的成绩和统考科目的成绩都涵盖在对学生录取的考量要素内。在考试内容上,现在的高考还未将学生的德育、体育等科目的分数考虑在内,事实上德育知识也是可以考查的,可以将对道德素养的考查变成知识性内容的考查。体育也应成为高考的一个考查内容。
高考招生标准在考量的时间长度和考查的范围宽度上的变化需要增加一定的成本,这同时对考评人的诚信的要求也提高了。高考的标准一致,其执行也要一致。从招生角度来看,应该提升高校招生的自主权,高校可以根据自身的情况和希望招到的学生的特质对考生进行选择,这有助于给一些有特长的、偏科的怪才偏才提供一条通道。有些国家的大学在招生时其选择余地很大,考生只要超过了一定的分数线,就都可以获得被高校选择的权利。我们国家目前是按分数招,其选择余地比较小。但有些国家不是按分招,而是考查学生的综合能力。高考改革就是要从片面的分数录取变成全面的能力录取。
记者:您觉得中国高考改革最大的挑战和难处在哪里?
曾天山副院长:难处首先在于我们的高考人数多,上世纪70年代末我国高考人数是580万左右,而现在是990多万。这样的大型考试,成本费用很高。所以我觉得应该建设一个国家题库,各个省市从题库中抽题,保持相同的水准,降低成本。
其次,要把高考考试权利分散到各个部门,如高校、考试组织机构和高中学校,形象地说就是应该形成“所有人都说了算,没有一个人说了算”的格局。一个考生的高中升大学的成绩由多种环节组成,由多个维度来考量,这就取决于很多人的信用,绝不能容许弄虚作假,需要建立一个诚信和信用体系。这个系统的建立需要循序渐进,需要公开公示,让群众来监督。在高考制度的建设上,公平是非常重要的一道防护线,我们要坚持“阳光招生”,让公众参与监督。
记者:您觉得现在中国具备建设高考题库的条件吗?
曾天山副院长:已经在建设中。财政部已经投了一笔钱开始建设题库了,这是一项功在当代,利及后人的大工程。建题库可以从根本上提高高考的质量和效率,保证难度系数,又降低成本,维护国家考试的权威和声誉。
记者:本次高考招生改革总体方案一经公布后,“外语科目实行社会化管理”这一改革细节引起了业界的广泛关注。您是如何理解 “社会化管理”这一问题的?
曾天山副院长:现在高考的科目还是比较多的。以往高中的综合水平考试也就是会考没有发挥应有的作用。学生的会考成绩与高考成绩并不挂钩,因为没有利害关系而不受重视。如果实行高中学业综合水平考试,并使该考试成绩在学生升大学时发挥作用,那就不一样了。考试的形式也将不再像会考那样举行一次性考试,而是基于高中三年的各科目的多次考试成绩得出一个综合性分数。这样统一高考科目就不一定考那么多了,可能就只有语数外三门。外语考试是必要的,但是它会成为社会化考试。
社会化考试可能需要涉及多个版本的试题库,这需要很大的工作量,需要专业化的考试机构。这个机构应集结国内外的测评领域的专家,专门致力于公平高效的考务的研发和组织。
记者:有的高中学校提出一年多考使得其教学难度加大,学校原先只需要根据学生的年级分班,而今后需要根据不同学生的学习水平和进度进行教学安排,您如何看待这一问题?
曾天山副院长:高中阶段的学校需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来调整教学安排,而根据学生的学习进度调整教学计划,我认为完全是可以的。这就需要高中老师改变原先的教学方式,每个学生本来就应该各有各的学习进度,如北京十一学校每个学生一张课表。
记者:那您怎么看待高中文理不分科呢?
曾天山副院长:高考改革的一大方向是促进文理交融,全面发展。高中文理不分科是社会发展对人才的根本要求,是教育国际化发展的实际需要,是着眼学生未来就业创业的长远大计。过去我们为什么想做却做不到?并不是观念问题,也非制度问题,而是我们的决心问题。
记者:您认为我国高考改革的终极目标应该是什么呢?
曾天山副院长:终极目标就是要把具备人才潜质的人公平地挑选出来。高考本身选拔的不是人才,而是将来可能成为人才的学生,人才大体分为学术性人才和技能型人才,要让具有不同潜质的人走上不同的成才通道,受到适合其发展的教育。
| |
| | |
Loading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