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
开卷有益 熟读深思行万里——海量泛读与细致精读策略助力学生原生英语思维能力培养
在春天新芽的树边,在仲夏星夜的梦里,在秋天的淡云下,在冬日的暖阳中,翻开书卷,在字里行间阅览人间五味。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灵秀……如培根所言,凡有所学,皆成性格。阅读作为一个积累和沉淀知识的过程,历来被学校视为教学工作的重要一环。
近日,随着北京阅读季的推广,越来越多的群体加入了阅读的行列。记者走访了北京市八一学校(以下简称“八一学校”)国际部和北京师范大学第二附属中学(以下简称“北师大二附中”)国际部,走进校园去看看,与普通高中班相比,国际部的学生们的阅读之途有何不同。
博观而约取 厚积而薄发
泛读以养精神食粮
与普通高中英语课程不同,于国际部的学生而言,英语听、说、读、写被拆分成专项训练。从语言学习的角度而言,通过大量原汁原味英语材料的阅读,学生更容易熟悉语言的运用法则,将其内化成自然。
在北师大二附中国际部,高一便开设有泛读课,其内容涵盖小说、人文、社科和自然科学等领域。第一学期学生能够完成十几本简写版英文书籍的阅读任务,其中部分英文水平高的学生还能额外阅读原版英文书籍。
据北师大二附中国际部于老师介绍,语言是高一学生阅读英文原版图书的一大障碍。在外文阅读方面,学生阅读量较母语少,当遇到语言阻碍时就难以激发他们的阅读乐趣。因此,教师在指导学生进行阅读时,需要特别注意学生阅读兴趣的激发和阅读习惯的养成。
在布置阅读任务时,北师大二附中国际部的教师并非直接圈定时间和书目,而是设置任务来引导学生阅读。设置问题,让学生有针对性地、阶段性地进行重点阅读,从而避开困难的区域,有方向地完成有效阅读。
在阅读策略的设计上,每名学生都设有一个积累本。在阅读小说时,教师主要在四个方面引导学生。一是用自己的语言概括指定章节的情节。二是罗列章节中的主要人物以及人物之间的关系。三是关注小说的语言,让学生找出20个不熟悉,但用得好或者具有启发性的生词。四是摘抄句子,摘抄完成后,学生需要阐述选择这些句子的原因。例如,阅读《大卫•科波菲尔》一至三章时,学生第一步介绍这三章发生了什么故事,其次指出在故事中有哪些人物是主要人物,他们之间的关系属于母女关系、继父女关系或者其他。整理人物关系对于学生理解小说情节和走向非常有帮助,是教师引导学生阅读的重要环节。
于老师说:“我特别喜欢摘抄句子这一环节。学生们选择句子的原因有很多,有的因为从句型中学到了语法知识;有的因为这句话反映了说话者的心理活动……在这一设计中,学生既学习了阅读知识,又展现了自己对语言的运用和对故事的思考。”
在阅读非小说书籍时,教师更关注引导学生对于大架构的把握,主要包括三方面。一是概括全书的框架;二是总结书本中的理论或事实。例如,让学生概括牛顿定律或者墨西哥和秘鲁的特殊地理现象。三是让学生按类积累专业词汇,如按植物学、气象等标准分类。
在阅读阶段完成后,学生需要以小组形式在课堂上进行展示和互评。同时,教师也会命制一些关于所阅读书籍的试题,考核与之相关的知识。阅读前期设计任务、阅读过程中进行讨论、阅读完成后进行知识检测,北师大二附中国际部以泛读的形式进行课内和课外阅读,加上教师的专业引导,形成一个完整的闭环。
其实,北师大二附中整套阅读策略的形成已经历经了三次改革。据于老师介绍,除高一所设置的基础阅读课程外,高二学生还需要学习ACT阅读课。ACT阅读题型对于母语为非英语的学生来说具有一定难度,其对于考生接收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要求很高,主要原因在于ACT阅读考查面非常广,而且考试时间非常紧张。
而国际部大部分学生将来会前往英语国家继续学习,因此学校希望在高一阶段为学生打好阅读基础,让他们更容易适应国外的课程与学习。
于老师表示,通过高一的阅读训练后,学生在接触ACT考试时不再像以前那么无所适从,表现最明显的是小说阅读这一板块。ACT阅读中有一个考查重点是小说的人物关系和叙事视角,这对没有进行阅读训练的学生而言是一个全新的概念。学校如今的阅读指导体系是以ACT阅读为逆向思维摸索而成的,不仅是对学生阅读进度的监督,也是一种引导,塑造学生对语言的赏析能力、概括能力、信息整合能力和模仿能力。同时,为学生今后的阅读和学习积累了大量词汇。
对于阅读未来的改革方向,于老师表示,阅读只是学生学习的一个环节,受限于每周两节课的课时,阅读目前仍以辅助的形式帮助学生提升自我。“学校在英文阅读方面仍在探索之中,目前的阅读模式并非最终的教学选择。也许今后放弃阅读策略,直接带领学生进行大量阅读也未尝不可。”于老师说。
好书不厌百回读 君子学以聚之
精读以探文学之美
八一学校国际部恰恰就是通过带领学生大量阅读进行精读教学。学校并不过多强化阅读策略,而更看重陪伴并指导学生进行阅读积累。
据了解,八一学校国际部课程主要为中美合作课程,以文学类课程为主。因此学校在聘用英语教师时要求非常高,需要教师具备专门的语言学类或文学类教育经历。
学校并未将学生当成以英语为第二语言学习的孩子,而是以英语为母语的学习状态和标准来要求学生。据悉,学校曾开设过ESL课程,但在教学过程中发现ESL课程主要针对母语非英语的学生,有意识地降低了对学生的英语要求,后取消了该科目的教学。
目前,学校开设的课程主要为文学类课程,高一授课的两位教师均为海外主修英美文学的博士毕业生。到高三阶段,学校设有一门世界文学课,教师是哈佛毕业生。学校教师在教授学生学习时,能够帮助学生从文学性、美学性和语言的实用性几方面去深化文学素养,而不是仅仅学习英语语言。
据八一学校国际部林汉英主任介绍,学校开设有精读课程,其课本就是学生进行阅读的书籍。以高一年级为例,上学期,外籍教师带领学生完成了《杀死一只知更鸟》整本英文原版名著的精读教学,现今正在进行莎翁经典剧作《罗密欧与朱丽叶》的阅读。
“我们希望学生们能够从阅读的体验中感受到语言本身的魅力,激发他们的兴趣。在激活兴趣点之后,学生的学习力和创造力是巨大的。”林汉英表示。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在八一学校国际部,每学期教师会为学生指定一本难度适中的原版名著作为精读教材。在授课过程中,教师会根据阅读主题为学生推荐原版书籍。教师还会结合每个学生的兴趣和能力,分别为他们推荐图书。
为更好地服务于学生的阅读,学校还设有外文图书室供学生借阅。同时,英文教师还会定期组织学生前往图书大厦选购外文书籍。
林汉英表示:“读书很多时候是自发和自主的事情,学校仅仅是发挥引导和辅助的作用。”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学校的英语戏剧社去年推出了处女作Our Town。今年的戏剧节,共推出三部剧作,三个年级近三分之一的学生参与其中,表演十分精彩。大量剧本的阅读和理解就像这样在充分调动学生能动性,激发学生潜力的方式下得以推动。
学校还鼓励学生在固定的时间分享读书心得,不同年级的学生自发组织英语沙龙社团,交流阅读所得。
除此之外,学校还着手尝试进行跨学科渗透与教研活动。例如,在英文课程中有诗歌阅读章节,那么学校可将英文诗歌鉴赏与中文诗歌课程进行合作。从诗歌的层面来讲,虽然语言的载体不同,但其本质是具有共通性的。与其分开进行研究,不如带领学生找到二者之间的契合之处,学生亦可在两种语言范畴中有所进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