副刊
致经典-《使至塞上》
使至塞上 (唐)王维 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On Mission to the Frontier Wang Wei A single carriage goes to the frontier; As envoy I cross northwest mountains high. Like tumbleweed I leave out fortress drear; As wild geese I come under Tartar sky. In boundless desert lonely smoke rises straight; Over endless river the sun sinks round. I meet a cavalier at the camp gate; In Northern Fort the general will be found. 王维,字摩诘,是盛唐颇负盛名的大诗人,有“诗佛”之称。他的诗作闻名遐迩,同时在音乐、绘画等方面也颇有建树。苏轼在《书摩诘蓝田烟雨图》中这样评价道:“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使至塞上》“用景写意,景显意微”(王夫之《唐诗评选》卷三),以壮丽、开阔的塞上景色,抒写诗人出塞的豪情。 在题目的翻译上,许渊冲将其译为On Mission to the Frontier,而外国学者G. W. Robinson译为On a Mission to the Frontier,两者仅一个冠词a的区别。通读原诗,王维仅奉命出使河西这一使命,并未言及其他使命,不符合“a(多个中的一个)”之情况,由此看,许渊冲译诗较为“信”,而且也更利于传达出塞时的孤独、无助。 诗的前两句开宗明义,直述出塞一事。“单车”言明轻车从简,丝毫没有作为朝廷钦使的气派,从侧面衬托出诗人的失意之情。在三四句中,诗人借“征蓬”、“归雁”自比,将自己被排挤出朝廷的激愤与压抑的内心剖白出来,暗示自己像随风漂泊的蓬草一样。在许渊冲的译诗中,保持了原诗的意境,又照顾了目的语读者的感情,“我”被用来与“征蓬”、“归雁”对比,令读者更易体悟出诗人所处的境地。 在浩瀚无边的沙漠荒野中,一股浓烟孤然升起,在浩荡奔涌的黄河尽头,一轮落日徐然下降。《红楼梦》第四十八回中,香菱说:“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想来烟如何直?日自然是圆的。这‘直’字似无理,‘圆’字太俗。合上书一想,倒像是见了这景的。”诗句中“孤”字看似写升起的浓烟,实则是诗人内心孤愤处境的写照。许渊冲译诗中“lonely”一词,加得十分巧妙。而将“长河”译为“endless river”比“long river”更为可取,体现出黄河绵延不绝、景色壮观之美。 最后两句中,“萧关”、“燕然”等词涉及用典,采用直译容易增加目的语读者的理解难度,许译诗将“萧关”浅化译为“camp gate”,“燕然”浅化译为“northern fort”,便于传递该诗的意象。整体而言,前一句主语为“I”,后一句主语为“the general”,看似毫无关联,但采用被动语态“will be found”实则暗示主体仍是“我”,前后照应,形成统一的意境美感。(《基于“三美”原则的<使至塞上>两个英译本比较》,顾毅、徐庆超著) 此外,许渊冲译诗全篇隔行押韵,极大地还原了原诗回味无穷的音乐美,读之节奏分明、朗朗上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