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报
登录注册网站首页
 

高等教育

学术英语任重道远 为让每个大学生都具备科学素养而奋斗

作者:蔡基刚
Aa
  • -   
  •    +
2018世界公众科学素质促进大会于9月17至19日在京举行。习近平总书记致信大会,强调要“普及科学知识、弘扬科学精神、传播科学思想、倡导科学方法,增强全民科学素质”。最近几年我国公民科学素质有了很大提高(见下表)

根据中国科协,科学素养(scientific literacy)是指公民必须具备必要的科学知识、掌握基本的科学方法、具有科学思维和科学精神,并具有应用这三个方面素养处理实际问题、参与公共事务的能力。尽管最近8年我国具有科学素质的公民比例有很大提高,但指标还只是相当于日本、加拿大、欧盟等主要发达国家和地区20世纪80年代末水平,而美国公民的这一比例在2000年就已达到17%。

我国社会和教育对科学素养培养的忽视

中国2018年的8.5%和美国2000年的17%。我国公民和西方公民在科学素养方面的差距如此之大,令人不得不反思。长期以来,这与我们社会长期强调文化素质和人文素质培养,轻视或几乎不提科学素质修养有关。

高校同样如此。以英语教育为例,无论是英语专业教学大纲还是公共英语教学大纲,长期来始终都把人文素质教育作为主要的教学目标。忽视科学素质培养的后果之一:大学生无法鉴别各种文献资源的真假,无法用批判性思辨能力来解释和评价这些资源,无法遵守普世的学术规范和科学伦理,无法合理地引用文献规避学术剽窃等。一个大学本科毕业生连最基本的结论置疑方法或科研设计方法都不懂。

上海小笼包闻名天下,有鼎泰丰、南翔镇、梅龙镇、绿波廊……几乎每家店都说自己的小笼包最好吃,味道最好。上海本地人对此的评价也各执一词。但是有一个老外不相信介绍,开始对这些小笼包进行调查实验。他将买来的包子用卡尺和天平秤分别进行测量,从皮薄、馅大、汤多三个指标分析统计每家店的小笼包数据。调查一公布,名次排定。自此,上海第一次有了小笼包科学标准依据。这种以数据为驱动的科研能力和以证据讲话的科学态度在西方高校培养的大学生身上常见,但我国大学生就很少具备这样的科学素养,往往凭感觉讲个人感受。

2016年《美国医学会期刊·内科学》上发表了一篇论文,说明美国公民科学素养在揭露美国制糖产业如何操纵科学结果中所起的作用。从上世纪五十年代开始,美国冠心病患者的死亡率升高,公众对冠心病的关注度逐渐增加,他们把矛盾集中到他们每天主要饮食“糖”,置疑制糖业的报告和一些科学家的研究。原来为了达到商业利润,当时的制糖业执行总监约翰·希克森(John Hickson)资助了由哈佛科学家们开展的研究,研究意图就是将糖类排除在冠心病的主要风险因素之外,并将罪名归于饱和脂肪,甚至左右了美国政府发布的《美国膳食指南》。最终,公民的科学素质推动了“研究应由公共资金资助,而不是行业资金”的立法。

科学素养课程应该进入中学和大学课堂

人文素质教育是环境的耳濡目染,是图书的大量阅读,因此,人文素质教育最重要地方是家庭、社区、社会和图书馆。科学素养培养恰恰相反,需要有显性的、系统的教学。如科学态度核心是置疑,它不轻易相信和接受任何观点或结论除非有证据,也不随便发表观点做出结论除非有证据。

我们学生的外语写作中到处有类似“Plagiarism is very popular on Chinese campuses(剽窃作弊在我国高校校园非常普遍)的说法。这个观点有什么根据?按科学态度,除非是公共知识(如中国是世界人口最多的国家),任何观点都必须提供确凿的数据或引用文献说明。因此,此句如改成“根据最近一项对将近1000所高校的大学生调查(彭欣,2017),剽窃作弊似乎在我国高校校园相当普遍”,就可以接受了。有数据提供,有文献引用,有限制语使用,这就是科学态度。

科学方法更要学习。如(1)看到了问题,能否设计一个提出假设和验证假设的证实或证伪的方法?笔者曾经在学术英语课堂上,用发表在国际专业期刊上两篇论文的标题作为实例,要求学生设计研究方法。这两篇文章的标题是:The Impact of Urbanization and Socioeconomic Status on Infant Feeding Practices in Nigeria (《尼日利亚的城市化和人们社会经济地位对选择婴儿哺乳方式的影响》),Influence of Genetically Modified Soya on the Birth-Weight and Survival of Rat Pups(《转基因大豆对刚出生小老鼠的体重和存活率影响》)。结果是,即使是复旦大学二年级的学生也很难设计出和原作者一样的方法。第一篇文章虽然猜到了用问卷和访谈的方式,但调查对象仅仅猜到是从农村来城市打工的、不同工资收入的和不同社会地位的适龄女士,大多数学生漏了她们的种族、宗教和健康等其他变量。同样对于第二篇文章,尽管一些学生猜到用实验方法,但具体如何设计,没有一个学生给出满意的方案。学生讨论结束,翻开原论文,不禁为原作者的精密设计而惊叹。他们反映这一堂课的两个实例大大提高了他们设计解决方案的研究能力。

科学素质培养还注重下面的教学:(2)如何全面了解在这个问题上前人的研究或观点,哪些文献最可靠:报纸?微信?大众刊物?还是同行匿名评审的专业期刊?如何鉴别各种文献的真假?(3)如何搜集数据,哪种方法最合适:实验?观察?问卷或访谈?如何科学地设计调查方法步骤?如何控制变量?这些方法是否可复制?(4)如何用科学的方法围绕提出的问题来报告你的发现结果,图表?照片?文字?(5)如何分析结果并做出合理的解释?如数据为什么能证实或证伪了当初的假设,是什么原因导致这个结论?(6)如何用限制语、报道动词和引用方式等语言手段使自己的文章结论更客观等等。

高校必须为提高大学生的科学素养而努力

根据党的十九大报告,新时代高校必须成为科技创新人才的培养高地。但科学方法是科技创新的基础,离开了科学素养的培养,创新人才培养无异于空中楼阁。《2015留美中国学生现状白皮书》显示,近3年1657名中国留美学生遭学校开除,其中大多数涉及剽窃(如引用不规范等);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2016年公告称,2015-2016年期间,《现代生物》《斯普林格》《爱思唯尔》和《自然》等国际顶级一流期刊查处并撤销中国作者论文117篇,涉及医生、高校教师、研究员和工程技术人员,其主要原因是数据不可靠和方法无法复制等。前不久,河北科技大学韩春雨的论文从世界顶尖刊物《自然》撤下,数千万的科研经费和奖项被追回,虽然最后校方定论“没发现主观造假”,但论文方法无法复制是最致命伤。

2010年《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在“高等教育”一节里对大学生专门提出了“提高公众科学素质和人文素质”要求。我们注意到,《纲要》把科学素养放在人文素质前面,这说明国家已看到高校培养大学生的科学素养的重要性和迫切性。在国家强调一流本科教育、强调高校科技创新人才培养,建设创新性国家的时候,应该是高校乃至整个社会提出“科学素质教育”,让越来越多的人尤其是大学生具备科学素养的时候了。

第十次中国公民科学素质调查显示:上海市以21.88%的比例名列全国第一。除了各教育段的科普教育外,也与上海高校自2013年起普遍开设学术英语,并把此课程规定为必修课程有相当的关联。如复旦大学的学术英语课程内容就是培养大学生(1)搜索和汲取相关资料和文献的能力;(2)分析、综合和评价各种信息真假可靠的批判性思维能力;(3)提出问题和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的能力;(4)提出假设,设计证实或证伪这一假设的方法的能力;(5)开展以数据收集或调查为驱动的研究;(6)引用文献和数据说明结论和解释发现的能力;(7)规避剽窃,遵循普世学术规范的能力。

上海市科协第十次代表大会于9月召开,大会指出,为加快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全球学术新思想、科学新发现、技术新发明的中心,上海公民的科学素质到2020年要达到25%的比例。学术英语任重道远。

文/中国学术英语教学研究会会长、复旦大学教授蔡基刚


联系我们  |  诚聘英才  |  关于我们  |  版权声明
© i21st.cn   京ICP备13028878号-12
 
选择报纸
选择报纸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