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彩讲堂
村上春树新作面世
继《挪威的森林》在中国热销超过100万册之后,村上春树最新长篇小说《天黑以后》又被引进中国。《天黑以后》仍然采用村上春树最擅长的平行线结构,以即将去北京留学的女孩玛丽救助一名被日本恶客凌辱的中国女孩这一情节展开故事。与我们熟悉的村上小说不同,《天黑以后》不再是创造都市的落寞或奇遇,不再是把玩孤独。取代西方爵士乐和窗外霏霏细雨的是深夜11时52分开始发生在一座现代化大都市里的恶———因受害一方不敢报警而可能永远消失在异国夜幕下的恶,掩盖在衣冠楚楚之下的普通人的恶。
当然,对于恶的发掘或者说恶之化身的出现并不始于《天黑以后》。例如《寻羊冒险记》(1982年)中的“先生”、《世界尽头与冷酷仙境》(1985年)中的“夜鬼”、《奇鸟行状录》(1994、1995年)中的渡边升和剥皮鲍里斯,以及《海边的卡夫卡》(2002年)中的“父亲”或“琼尼沃克”。但这些作品中的恶有一个大体相同的特点,即比较模糊和费解,无论人物形象还是行为方式抑或时间地点,都往往笼罩在历史的层层迷雾和亦真亦幻的斑驳光影中,缺乏细部的现实感和实时感,超乎常识常理,扑朔迷离,虚实莫辨,甚至莫名其妙,直到两三年前的《海边的卡夫卡》依然如此。而《天黑以后》不同。可以说,村上笔下的恶在此第一次聚敛为“身高、体形和发型都极为普通,在大街上走碰头也几乎留不下印象”的“普通家伙”,其作恶方式和作恶对象及其后果都是现实而具体的,真真切切,清清楚楚,明明白白。他在一次与心理学家的对谈中,一再强调日本战后“尽管进行了许许多多重建,但本质上丝毫没有改变”,没有对第二次世界大战进行清算,没有对那场暴力进行反思,反而采取了一种“暧昧”以至“狡猾”和“伪善”的态度,因而他对日本日后的走向怀有深刻的危机感。村上表达出的,是广博的悲悯情怀和知识分子应有的良知,更是对于超越民族的善的彰显和对日本式恶的鞭挞,这在当代日本作家中是不多见的。
另据报道,从译文出版社和上海译协传来消息,由双方共同主办的第二届“卡西欧杯”翻译竞赛即将开赛,村上春树的作品成为比赛原文,主办方邀广大懂日语的村上迷们一试身手,展现自己的翻译才华。主办方称,翻译对象选中村上春树这位流行作家,首先是考虑到了他在中国的知名度和普及面。而村上隽永自然的语言,清淡高雅的文风,也是对参赛选手翻译水平的考验。竞赛原文选自上海译文出版社即将出版的村上随笔集“村上朝日堂”系列。(详情可参见5月出版的2005年第三期《外国文艺译文》,以及上海译文出版社和上海译协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