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纸头版
大学英语教改呼唤第五代教材
从1961年编写的《文科英语》和《理科英语》到如今的《大学体验英语》《新视野大学英语》《新时代交互英语》《新概念大学英语》等,大学英语教材已经走过了近半个世纪的历程,先后经历了数次变革。随着教育部新《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的制订,大学英语教材面临着又一次的革新。本月16日至17日,“大学英语教材国际研讨会”在复旦大学召开,与会专家就“大学英语教材探索与展望”这一主题进行了深入交流和探讨。
据了解,从60年代初期至今,我国共出现了具有不同编写理念的四代教材。尽管90年代后期出现的第四代教材已经注重语言技能的培养,但从新的《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角度和最近十年国际上提出的语言材料应来源于真实生活的原则来看,这些教材在选材的真实性等方面还有待改进。
本次大会发起者、复旦大学外文学院蔡基刚教授表示,新的《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提出要培养学生英语综合应用能力。而这种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的新形势则呼唤第五代教材的出炉。如何把握新一代大学英语教材的编写理念和原则十分关键。
与会者认为,新教材的编写应注重培养学生的语言交际技能。澳大利亚悉尼大学的Lesley Harbon教授在发言中指出,教材编写者应致力于帮助外语学习者培养跨文化交际能力,同时教师也应谨慎挑选适合学生的教材。
对于新教材应如何体现培养语言交际技能的目的,蔡教授举例说,在课文选材的真实性原则方面,要选择各种不同题材和体裁的文章,尽量贴近生活,贴近时代,让学生学习现实生活中使用的语言。此外,所选课文材料要地道,能反映真实语言的使用情况。
同时,复旦大学外文学院院长、博士生导师陆谷孙教授还提出,大学英语教材编写除要体现真实性和实用性等多项原则外,还不能忽略“情感性”。陆教授感叹目前的教材中难以看到能引起学生大喜大悲情感的文章。“这对培养学生的人文修养十分不利。例如许多教材内容往往以成功人士为话题,如姚明、刘翔、哈佛女孩等。但像《卖火柴的小女孩》《最后一课》等讲述有尊严的小人物的故事却在教材中十分罕见。其实这些经典作品留给人们的印象是永恒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