奋斗百年路 启航新征程
高校创新英语写作教学新模式
对于英语专业本科生来说,科研论文写作似乎是研究生阶段的“专利”。只有在准备毕业论文写作时,本科生才对科研论文写作进行粗略了解。然而,清华大学英语系却在本学期面向本科三年级学生开设了“英语研究论文写作”课,在全国高校中开创了“以学习科研带动学习写作”的研究先例。
近日,清华大学“以学习科研带动学习写作的探索性研究”课题的一个实践项目“英语研究论文写作”课程结束。据了解,该课程是清华大学本学期针对传统的“高级写作”课进行的一项创新和改革,是英语专业三年级学生的必修课,每周2课时,本学期共32课时。授课教师在课堂上指导学生针对与写作科研论文有关的题目如关于论文的标题、引言、摘要、正文、文献、剽窃现象等进行专题研究,根据科研情况组织学生演讲与答辩、讨论与点评,学生在此基础上形成专题研究论文。据悉,目前高校在英语专业本科学生中开设此类课程在全国尚不多见。
清华大学英语系教授胡庚申作为该门课程的授课教师,在经历了一个学期的研究和实践后深有感触。他告诉记者,开设“英语研究论文写作”的初衷是希望以课题研究和论文写作来驱动学生学习写作的内在动力,用科研论文写作训练提高他们的写作能力。
据胡教授介绍,科研工作的基本程式是找出问题、确定题目、检索文献、收集数据、分析归纳、得出结论等。而研究论文写作的基本程式与之类似,即引介议题、评述文献、分析事实或数据、演绎论证、归纳结论等。“学生在学习写作研究论文的过程中,不仅通过查阅大量文献增加了语言和知识的输入,而且通过系统的分析和研究,锻炼了逻辑思维能力,因此写文章时能够做到条理清楚,言之有物。这样便可以一举三得——既能提高英语写作能力,又能学会写作研究论文,还能经历科研实践。”胡教授说。
据了解,“写作”是《高等学校英语专业英语教学大纲》中规定的英语专业技能课程之一,是一门专业必修课。一般来说,各高校从三年级开始开设“高级写作”课。“三年级是提高学生英语写作能力的重要阶段”,中国英语教学研究会常务理事、对外经济贸易大学英语学院院长王立非教授对记者说,“这一阶段不同于低年级阶段注重短语、句子、段落等语言基本功培养,而主要训练学生写不同文体和体裁的文章,侧重培养学生写作时构思谋篇的能力。”
《教学大纲》对英语专业学生达到八级水平需具备的写作能力做出如下要求:“能写各类体裁的文章,做到内容充实,语言通顺,用词恰当,表达得体。写作速度为30分钟300至400个单词。能撰写长度为3000至5000个单词的毕业论文,要求思路清晰、内容充实、语言通顺。”王教授表示,衡量写作有三个标准,即流利度、复杂度和准确度。目前,中国学生在准确度尤其是内容准确度方面欠缺,不能很好地围绕一个中心话题用恰当的语言准确地表达思想。“在高年级阶段开设科研论文写作课程,可以训练学生用英语表达复杂的思想,培养他们的逻辑思维能力,使其写作时能够做到观点鲜明,论据充分,论述得当。因此,这一做法可帮助学生达到教学大纲的要求,值得借鉴。”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业内人士普遍认同在英语专业本科高年级学生中进行科研论文写作训练的有效性,但作为一门必修课开设具有一定的难度,主要原因在于师资力量和水平有限。“写作课教学费时费力,目前许多高校从事科研写作研究和教学的教师不多,写作教学的师资水平还有待提高。”王立非教授说。武汉大学外国语言学与应用语言学研究所所长周保国教授建议不定期举行关于科研论文写作的专题讲座,既可以使学生了解科研论文写作规范以进行毕业论文写作准备,也可以扩展学生知识面,鼓励他们积极主动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