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报
登录注册网站首页
 

报纸头版

全球化导致英语强势地位下降

作者:本报记者 李立
Aa
  • -   
  •    +
  时下,生活在“地球村”的人们对“全球化”一词并不陌生:经济全球化、金融全球化、传媒全球化……最近,英国文化协会发布的一份最新报告称,一百多年来占据强势地位的英语如今也正面临着势不可挡的全球化趋势。随着英语在全球的普及,英美国家的语言强势地位下降。本月14日,这份报告——《英语走向何方》(English Next)的作者大卫·格兰多(David Graddol)到访中国,就全球语言发展趋势进行了深入阐述。

  英语的角色转变

  据了解,自1945年以来,全球英语教学呈现出迅速发展的势头。格兰多预测,十年后全球将有20亿人说英语或是学英语。他解释说,英语的普及程度之所以如此迅速,是因为对于大多数学习者来说,英语已经不再是一门外语,而是已成为一种普遍适用的基本技能。统计数据表明,目前中国有近60%的小学生学习英语。在中国和印度,说英语的人达到5亿,超过了世界上其他地方说英语人数的总和。

  格兰多告诉记者,经过深入的调查,他发现,亚洲、拉美和欧洲等许多国家的英语教学模式在过去的五年中悄然发生着变化,从原先仅将英语作为一门外语(EFL:English as a foreign language)进行教学转变为将其作为一种中介语(ELF:English as a lingua franca)进行教学。英语已经不再是一门学科,而转变为一种必备的语言技能。“许多国家在推广双语教学方面表现出的决心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甚至可以说各国如今已经展开了一场针对英语的教育军备竞赛(Educational Arm Race)。”格兰多风趣地说。

  英语“民族化特征”日趋明显

  目前,许多国内英语教育专家也已经开始思考全球化背景下英语的发展趋势。清华大学外语系教授王宁对记者说,随着英语作为一种全球化国际性语言地位的确立,英语将不可避免地发生“裂变”,逐渐衍生出偏离标准英语、自成一派的语言分支,如中式英语、印度英语、新加坡英语、南非英语等。“将来可能会出现这样一种十分有趣的现象,就是尽管大家都讲英语,但彼此却仍无法听懂和交流,最后还要靠翻译解围。”王宁笑称。

  格兰多对此也表示,英语作为一种语言正发生着日新月异的变化,由于其他语种的加入而变得更加具有包容性。英语的“本地化”趋势已促使人们开始探讨应该教授何种英语的问题。格兰多认为以何种英语作为标准主要取决于语言是否具备“可理解性(intelligibility)”,不同国家的人讲英语可以带有自身的民族特征。

  那么在中国,到底应该教授什么形式的英语呢?教育部《英语课程标准》研制组核心成员张连仲教授认为,还是应该提倡教授标准的英语,但必须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过去教师往往渴望教会学生纯正的英式或是美式英语,尤其是在发音方面。但这种做法并不可取。”他表示语言的根本目的是促进交流,“英语的全球化趋势应该促使我们的教学重心做出调整,鼓励学习者有更多的机会使用语言交流而不是过多强调纯正发音等语言规则。”


联系我们  |  诚聘英才  |  关于我们  |  版权声明
© i21st.cn   京ICP备2024066071号-1
 
选择报纸
选择报纸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