奋斗百年路 启航新征程
新视听:小提琴女神中国行
为纪念奥地利作曲家莫扎特(Wolfgang Amadeus Mozart,1765-1791)诞辰250周年,德国小提琴家安妮索菲穆特(Anne Sophie Mutter)将于本月下旬在北京举行小提琴独奏音乐会。
莫扎特是欧洲维也纳古典乐派(classical music)的代表人物之一。作为古典主义音乐的典范,他对欧洲音乐的发展起到了巨大的作用。莫扎特一生共创作了22部歌剧(opera)、41部交响乐(symphony)、42部协奏曲(concerto)、一部安魂曲(requiem)(又称追思曲、安魂弥撒)以及数百部奏鸣曲(sonata)、室内乐(chamber music)、宗教音乐(church music)和歌曲等作品。
穆特在6岁时就被莫扎特的音乐所倾倒。13岁时,穆特参加了瑞士卢塞恩国际音乐节(Lucerne Festival)。她的演奏受到了柏林爱乐乐团(Berlin Philharmonic Orchestra)著名指挥家卡拉扬(Herbert von Karajan)的赏识,并为其赢得了与卡拉扬合作演出的机会。穆特因其出色的才华被卡拉扬称为“继曼纽因(Yehudi Menuhin:美国著名小提琴家、指挥家)之后最杰出的音乐神童”。作为一位小提琴独奏家和室内乐音乐家,穆特频繁地在欧洲、美国、加拿大和日本巡回演出。她以精湛的演奏技巧与时尚典雅的气质征服了世界乐迷的心,被乐迷称为“小提琴女神”。
本次音乐会穆特特地为北京观众带来了一系列莫扎特的小提琴奏鸣曲:包括《F大调小提琴奏鸣曲》(Sonata in F Major)、《降E大调小提琴奏鸣曲》(E Flat Major)、《G大调小提琴奏鸣曲》《e小调小提琴奏鸣曲》(E Minor)和《B大调小提琴奏鸣曲》。
奏鸣曲(sonata)又称奏鸣曲套曲,是由一件独奏乐器演奏(solo)或由一件独奏乐器和钢琴合奏(ensemble)的器乐套曲(cycle)。所谓器乐套曲,就是包含几个乐章(movement)的乐曲。例如奏鸣曲、交响曲、协奏曲和组曲(suite),一般都由几个乐章组成,因此都是器乐套曲。奏鸣曲、交响曲和协奏曲是同一类型的器乐套曲,它们和组曲相比,都有构思缜密、结构严谨等特点。
“Sonata”(奏鸣曲)原是意大利语,它由拉丁文“sonare”(鸣响)变化而来,与“cantata”(大合唱)一词相对立,是大型声乐套曲体裁之一,原意为“用声乐演唱”。奏鸣曲一般分为三个部分:呈示部(Exposition),展开部(Development)和再现部(Recapitulation)。奏鸣曲通常包括两个主题,这两个主题旋律的反复变化和相互对比使音乐的整体效果逐渐增强。奏鸣曲至少有一个乐章,也可以分为几个乐章。大多数的奏鸣曲都有钢琴伴奏(accompaniment)。
协奏曲(concerto)与奏鸣曲不同,是为独奏和交响乐队而创作的一种乐章大型作品。“Concerto”一词源自拉丁文“collcertaye”,原意是“在一起竞争或比赛”,也就是两种因素既竞争又协作的意思。“Symphony”(交响曲)一词源自希腊文“symphonia”,最初是指不同的声音和谐地同时发声,后来有时指器乐合奏曲,有时专指多声部(counterpoint)器乐曲。交响曲是通过综合运用并挖掘各种乐器性能及表现力来塑造音乐形象,体现作曲家内心情感和思想理念的大型器乐套曲形式。它由交响乐队演奏,实质上是交响乐队的“奏鸣曲”,但比奏鸣曲更富于表现力、更加富于宏伟的气势。“Suite”即“一套、一组”的意思,因此组曲(suite)是一种套曲形式的器乐曲或交响曲,即各自独立的不同乐曲的组合。
小提琴(violin)是一切弓弦乐器(bowed stringed instruments)中流传最广的一种乐器,也是自17世纪以来西方音乐中最为重要的乐器之一。 “Bow”(弓)和 “string”(弦)是这类乐器最重要的组成部分,而它们的发音方式即依靠机械力量使张紧的弦振动发音。 “Violin”的前身是一种名为“viol”(维奥尔)的古提琴。小提琴包括琴身(body)、琴弦系统(strings)、琴弓(bow)和各种配件。小提琴共有四根弦,从细到粗依次是E弦、A弦、D弦、G弦。
部分管弦乐器英文名称
中提琴:viola
大提琴:cello
低音提琴:double bass
吉他:guitar
短笛:piccolo
长笛:flute
小号:trumpet
大号:tuba
长号:trombone
单簧管:clarinet
双簧管:obo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