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回放 三名中年男子里应外合在中巴车上行窃时,被市民刘先生看在眼里。势单力薄的他急中生智用英语拨打110报警。没想到,四次打通报警电话,四次均被听不懂英语的接线员挂掉了电话。刘先生无奈地直摇头:“110不懂英语,太耽误事了。”(《重庆晚报》)
本刊时评 英语报警,110露怯 “闻风而动、兵贵神速”应当是110的一贯作风。而在本次事件上,当群众的生命财产受到威胁时,重庆110接线员却是气定神闲地4次挂断电话。看来,110警务人员不仅需要提高外语水平,服务质量也亟待提高! 重庆近年来发展迅速,前来留学、旅游、考察、投资的国际友人越来越多。正在向国际化都市迈进的重庆,其110指挥中心也应当与时俱进拓宽服务渠道,设置多语种、多方言的接警功能。在美国等西方发达国家,司法部门大都具有多语种的接警能力,这似乎已成为国际趋势。在这个问题上,重庆市120急救中心做得比较好,120急救电话已设置了英语接诊值班制度,确保在接到英语求救电话时,120不会因为“语言歧视”而见死不救。 近日有媒体报道,海口市公安局将通过招聘警务翻译志愿者,推出外语、方言处警服务,此外,公安局还将开通手机短信和彩信报警通道。今后,海口市民在公共场合看到抢劫、偷窃事件,如不方便电话报警,可以发短信或将现场拍到的手机图片传送给110。看到这一消息,相信不少海口市民或是旅居当地的外国友人都会拍手称快。 此举不仅是我国各市警局的首创,也为全国窗口服务行业做出了表率。 据说,现在公安警务人员的招聘要求是本科学历,经过十数年寒窗苦读的中国警察,如果连简单的一句“Can you speak English?”还听不明白,这让老百姓如何接受?试想一下,如果发生的是恶性案件,因为不懂英语报警而延误,那将是不可原谅的。 社会需要高素质的警察,不过,老百姓希望在短时期内看到警务人员的英语整体水平有大幅度提升,我看可能性很小。因此,建议刘先生,既然110不懂英语,咱先学点法语、德语好了,保不准他们倒能听懂。 是否警务人员的英语水平提升了,其它如个人素质、服务于民的理念便可以置之不理了呢?警务人员英语水平的提升并不意味着110服务水平的整体提升。从110接线员四次挂断报警电话的行为来看,提高服务水平,不能忽视人员素质的再提高。警察的职责是保护社会的安定,素质越高,群众的安全感越强。110报警台在改善硬件的同时,也必须加强对服务人员的培训。
花灵
赞同 英语接警顺应国际化趋势 因为从事英语教学的关系,在工作和生活中结识了很多的外国朋友,他们普遍认为中国的社会生活正变得越来越好、越来越便利。 不过他们也表示,一旦遇到了偷窃等突发事件的时候,很少有可能会赶快拿起电话向110报警。对他们而言,能够报警成功简直就是一个“Mission Impossible”。于是,当碰到此类情况时,他们首先想到的是寻求自己的中国朋友的帮助。警方事后赶到,往往因为时间的延误而错过了“抓贼时机”。 现在,来华投资和工作的外国人数量逐年递增,遇到突发事件的情况是不可避免的,我们的政府如果在能力范围之内适时适度地提供英语接警服务毫无疑问会增加在华外国人的安全感和信任感。 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安部颁布的《110接处警工作规则》第八条早就作了明确规定:在外国人来往较多的城市,110报警服务台应当积极创造条件,开通外语接警服务。在少数民族聚居较多的城市,开通当地通用的少数民族语言接警服务。 事件发生地重庆市是我国直辖市之一,外国游客很多,无论是从法律依据上还是客观情况上来看,110提供英语接警服务都是应当的。而实际上,新闻事件所暴露出的,重庆110在接警服务上英语人才的不足和制度的不完善,与重庆想要建设成为国际化大都市的目标是不相称的。 诚然,对于110提供外语接警服务,应该承认有一定难度,毕竟外国人报警的情况很少,增加这方面的投入成本很大。不过从长远角度看,这是衡量一个城市乃至国家国际化程度的软性指标,必然会在提高整体国际形象上加分。 对于如何开展英语接警服务,有很多可以借鉴的方法,国外的许多城市都通过聘请通晓其他语种的人员(包括本国人和外来移民)加入接警队伍来实现多语种服务。在国内,目前上海、厦门、深圳等地早已在几年前开始了这方面的实践。 到底中国人可不可以用英语报警?毋庸置疑,110开设英语接警服务面对的主要对象应该是在华访问和生活的外国人,而新闻事件中的当事人刘先生是在形势紧迫的情况下急中生智用外语报警。于是有人质疑中国人是否可以用英语报警。在我看来,如果一个中国人在突发事件时逼不得已必须用不同寻常的办法报警而又有能力用英语说明情况,那么110就不该拒绝接警挂断电话! 笔者虽然不敢说自己的英语好,但仍自信可以用英语表达清楚。当我遇到刘先生碰到的情况的时候,用英语报警同样会是我的选择。
关伟 渤海大学
质疑 你的英语有那么好吗? 最初看了这则新闻,觉得有点不对劲。深思之后,倒生出些许质疑了。 首先,中国的官方语言是汉语,没有也不应该有任何法律规定110必须配置英语接警。反过来,如果你配置了英语处警,那么,你要不要配置法语、俄语、西班牙语、阿拉伯语处警?因为联合国的工作语言是六种,你为什么厚此薄彼?任何人,不管是中国人,还是外国人,都应该入乡随俗。就像中国人到美国学习工作要通过基本的英语测试一样,外国人到中国来学习工作也需要通过基本的汉语测试(配置翻译除外)。如果你不能使用东道国的语言,那是你自己的责任。 又如,2008年奥运要在北京召开,北京市特别成立了市民学奥运英语办公室,要在市民中推广所谓奥运英语200句(不是奥运会本身所用)。在我看来有些不可理解。为什么?因为这是对非英语国家的歧视。英语的“强势”在很大程度上是我们的心态出了问题。 其次,即使你安排了懂英语的警员,一年中他又能用多少次呢?我们有必要因为英语重要就要求人人学习英语吗?中国是个人口大国,社会分工的空间巨大,人不可能全面发展,必须有所不为有所为。况且,绝大多数人不可能学贯中西,有一部分人精通英语,不是为更多的人节省了时间吗?随着机器翻译的发展,GPS(全球定位系统,配置多语种)与地区对讲系统(首先在出租车上安装)的发展,人人学英语的必要日趋降低。在每辆出租车上都装上一套(听不清的)英语问候系统除了表面好看还有其他什么作用吗? 再次,我也怀疑市民刘先生的英语水平是否能高到不仅会讲“Can you speak English?”而且会讲“这里有小偷嫌疑人”?(抱歉,本人学英语20多年,不知道“嫌疑人”的英语单词是什么。笔者也相信,不是法学专业的人大概也不可能说出)。 如果假定,市民刘先生的英语水平很高,但是你报警还需要说出具体地点,可是具体地点的英语词汇与中文有什么区别呢?你不是照样要暴露吗?为什么不能先发短信给朋友而让朋友给110报警呢?(当然,110本身如果有短信功能更好)。你怎么知道小偷嫌疑人就不懂英语呢?是不是一种下意识的看低可能是外地人的小偷嫌疑人呢?为什么下车后不到派出所报警并具体描述小偷嫌疑人的长相呢?为什么不继续跟踪并在继续跟踪中用中文报警呢?如此多的疑问,是不是值得质疑呢?
顾海兵 (摘自《南方周末》)
众言堂 报警者和受害者都不是外国人,但人员流动频繁的今天,外国人报警的事也并不鲜见。他们的合法权利也需要受到保护。这就要求政府转变执政理念,学会用全球化的眼光,打造全球化的执法力量。这一事件,既是对一些地方政府管理能力的一次考验,也是一次顺应全球性化趋势的公共服务能力的预演,它提出一个问题:我们的政府如何应对全球化的挑战,更好地服务公众。
网友 (匿名)
在德国和俄罗斯,市民都可以用英语报案。这样的设置,既体现出110具有快速处理各类警务的能力,也倡导公民与犯罪行为做斗争。
Eben (加纳人)
中国的110警务,绝大多数受理的是面向中国老百姓的事件。此次事件仅是偶然的,警务人员没有必要懂英语。
网友 (maomao)
我们赞赏刘先生的机智,却痛心110的愚钝。一边是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受到威胁,一边却是按部就班、神态自若地四次挂断,这与110的快速反应是多么的不协调啊!
周稀银(摘自《北国网》)
谁规定110接线员必须要懂英语?要是法国人、德国人、西班牙人、土耳其人来报警,那岂不是要找外语学院的教授做110接线员?
曾仪 (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