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报
登录注册网站首页
 

奋斗百年路 启航新征程

清华辩手获世界大学生英语辩论赛优胜奖

作者:本报记者 吴永奎
Aa
  • -   
  •    +
  2007年世界大学生英语辩论锦标赛(下称大学生辩论赛)日前在加拿大落幕。我国清华大学代表队一举夺得此次比赛英语非母语及非官方语言组(EFL组)第一名,并获得了自中国队参加此项赛事以来的最高荣誉——优胜奖。

  据了解,大学生英语辩论赛每年举办一次,是世界大学生辩论赛中规格最高、规模最大的赛事。本届大赛共有来自世界各国高校的344支队伍参赛。进入决赛的代表队分英语为母语、英语为官方语言、英语非母语及非官方语言三组进行比赛。

  对于英语为非母语及官方语言国家的辩手而言,此次大赛不仅是对其知识结构及辩论技巧的挑战,更是对其英语水平的全面检验。而清华大学生如何在比赛中“过关斩将”载誉归来,引起了英语教育界的高度关注。

  回忆起辩论现场激烈舌战的场景,清华大学代表队指导教师、外语系曹莉教授表示,在辩论中,我国辩手在语音语调方面普遍比韩国、日本等EFL国家高校代表队辩手要标准,但辩手能否以逻辑缜密的辩词驳倒对手的观点则是决定其得分高低的重要因素。

  曹莉告诉记者,决赛中中日选手在运用英语进行逻辑思维方面表现出明显的差异。在决赛中,清华代表队与一支日本代表队为正方,另外两支日本队为反方。双方的辩题为“本届政府将会取消对伊朗的制裁”。正方日本代表队首先陈词的辩手将辩题理解为政府应首先对伊朗发出警告,倘若伊朗对警告置之不理,政府应对其进行军事制裁。曹莉表示,日本选手对于辩题的阐述与辩题的本意毫无关联。而清华代表队辩手在陈词中首先对辩题进行了正确定义,继而从经济利益、民主体制建设的角度,剖析了制裁将对伊朗带来的危害。陈词不仅观点鲜明,而且观点之间的过渡自然顺畅,符合英美人士进行辩论的思维习惯。

  清华大学代表队辩手、经济管理学院学生郭琰也认为,选手的语音语调及用词的准确与否并非评分的重要内容,评委更为看重辩手们能否运用英语进行条理清晰、逻辑缜密的思考与表达。在以“是否支持缅甸政权更迭”为辩题的辩论中,清华代表队击败了马来西亚高校代表队。在辩论中,马来西亚代表队在提出缅甸的反民主独裁统治应该被推翻后,谈到了对缅甸进行经济制裁,随后辩手又以阿富汗为例指出,不民主的国家会导致毒品泛滥。郭琰表示,英美人士在辩论中注重观点与论据之间的紧密联系,例证也必须与观点高度关联。而马来西亚辩手的陈词内容极为松散,政权更迭与经济制裁,民主体制与毒品生产之间并无逻辑关联。郭琰告诉记者,在陈词时她有意识地注意了观点、论据及事例之间的紧密联系。她首先分析了政权更迭的不利之处,并以中国的改革开放为例提出应寻求比政权更迭更好的解决之道。

  英语逻辑思辩能力受到比赛评委的高度关注,那么如何在英语教学中有针对性地培养学生的这项能力呢?曹莉教授认为,英语逻辑思辩能力的形成离不开丰富的知识储备,而目前高校英语教学中,众多学生仅掌握了语言技能而缺乏广博丰富的知识,难以对事物形成独立的判断,这就妨碍了思辩能力的形成。曹莉告诉记者,为开阔学生的视野,增强其知识储备,清华大学外语系专门规定,学生必须在大学阶段修满13个学分的外专业课程包括“高等数学”“中国与世界”“可持续发展”等。

  


联系我们  |  诚聘英才  |  关于我们  |  版权声明
© i21st.cn   京ICP备2024066071号-1
 
选择报纸
选择报纸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