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报
登录注册网站首页
 

人物茶坊

淡泊做人 宁静处世 严谨治学

作者:本报记者 王昕
Aa
  • -   
  •    +
  (上接第77期)

  1988年王守仁回到国内,入南大外文系英语专业任教,在从事英语语言文学教学工作的同时,继续在英国文学研究的道路上跋涉,主攻19、20世纪英国文学研究。90年代中期,他又将研究领域扩展至美国文学,尤其是20世纪美国小说。

  1988年至2001年,王守仁的主要研究对象是作家及其作品,之后,他开始将视角转向文学史方面。从20世纪90年代中期至今,他主持和参加了包括国家社科"九五"规划重大项目在内的多项科研项目,出版《性别种族文化》《新编美国文学史第四卷》《英国文学简史》等著作,主编《20世纪外国文学史》第二卷,与香港大学英文系童庆生教授合作编辑英文版当代文学文化研究论丛《批评域》(Critical Zone),发表论文80多篇。此外,他还翻译了英国作家哈代的小说《还乡》。凭借丰硕的研究成果,王守仁逐步在我国外国文学研究界崭露头角,成为英美文学研究领域的优秀学者。

  在长期的学术研究中,王守仁逐渐形成了从微观到宏观,然后再从宏观到微观的独特治学方法,在对一些重要作家的深入研究的基础上,他注意把握文学的时代特征与整体风貌,从而在宏观与微观相互结合,在相互观照中发现文学发展的规律,提出自己新颖独到的学术见解。举凡有关作家与作品的传记、年谱、逸事以及其他一切资料、掌故,王守仁都爱收集和阅读,力求全面把握作家的创作道路,再现其"全人"和全部文学品格。

  在作家及其作品研究方面,王守仁曾先后对雪莱、哈代、厄普代克、格雷夫斯、布鲁克纳、V. S. 奈保尔、莫里森等作家及其文学作品的创作特点进行过深入研究。其中,他对20世纪美国黑人作家莫里森作品的研究最为用心,写了《性别种族文化--托妮莫里森的小说创作》一书,于1999年由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成为国内第一本研究莫里森小说创作的专著。2003年,该著作进行了修订再版。

  《性别种族文化--托妮莫里森的小说创作》获国家教委人文社科研究"九五"规划项目正式立项。1992年,王守仁曾作为哈佛-燕京学者在美国哈佛大学进行过为期一年的访学。在去美国前,王守仁对这位作家"只是一般的了解",知道其作品《爱娃》曾荣获1988年美国普利策小说奖。在哈佛旁听了英文系主任费希尔教授的课后,王守仁认真阅读了《爱娃》,并对之印象深刻,随即产生了要深入研究这位作家的冲动。1993年当得知莫里森荣获当年诺贝尔文学奖的消息之后,王守仁随即撰写了一篇题为《走出过去的阴影--读莫里森的小说〈心爱的人〉》的文章,刊登在《外国文学评论》1994年第一期上。1995年,王守仁又在《当代外国文学》上将莫里森的新作《爵士乐》介绍给中国读者。同时,他开始阅读莫里森的早期小说,计划对其进行全面而系统的研究。

  在研究中,王守仁着重于对莫里森与美国黑人文学、黑人传统文化、妇女文学、美国主流文学的关系进行剖析。在评析其作品时,王守仁不拘泥于某一特定的文学批评理论,将文本与社会、政治紧密结合,同时也不忘指出其对西方文学传统叙事手法的发展。2002年,《性别种族文化》获得了江苏省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成果二等奖。

  在外国文学史研究方面,王守仁先后参与了国家社科"九五"规划重点项目"新编美国文学史"和"九五"规划重大项目"20世纪外国文学史"等科研项目,撰写《新编美国文学史第四卷》、《英国文学简史》和《20世纪英国文学史》,担任五卷本《20世纪外国文学史》副主编、《20世纪外国文学史》第二卷主编。

  谈及英美文学研究,王守仁特别强调要在外语研究和教学中引入本土视角,达到文化双向交流的目的。"在外国文学研究中出新,本土视角越发显得重要。本土视角意味着充分利用丰富的中国文化资源和中华民族的智慧经验,在了解和掌握国际学术发展的基础上,对外国文学与文化进行独特的阐释。"王守仁解释道。

  此外,王守仁还认为目前的外国文学研究多以作品翻译和介绍、外国研究现状分析和文学史研究为主,而这些文章又多以中文撰写,无法引起国外学界的注意。

  为了将国内人文社会科学方面的学术成果推介到国外,2004年,南京大学联手香港大学创办了一本名为《批评域》的全英文人文学术论丛,主要登载中外学者就当前国际人文学界共同关心的重要问题撰写的理论文章,同时,提供关于中国大陆人文学科研究重要进展、热点话题的信息。

  将网络技术引入文学教学

  在埋首研究之余,王守仁还致力于言传身教。多年来,他一直坚持在教学第一线,教授过写作、翻译、口语和英美文学等课程。其中,由其主持的英国文学课程因独特的教学内容、方法和教学资源而在2003年被评为首批"国家级精品课程"。

  目前,在南京大学英语专业本科教学阶段,共有三个学期开设有外国文学课程。学院在大二下学期开设了文学导论课程,英国文学课程和美国文学课程则被分别安排在大三上、下学期。英国文学课程教学内容精选了英国文学史上重要作家的名篇,包括莎士比亚、培根、华兹华斯、狄更斯、哈代、艾略特、乔伊斯、劳伦斯等经典作家的名著以及当代作家的作品,题材涵盖小说、诗歌、戏剧和散文等各个方面。

  王守仁告诉笔者,教授外国文学课应重在将"读、写、议相结合"。如果教师在课上只是介绍文学史知识和讲解作品选段,那文学课就会"变调"为精读课。而这种"单向输入"的授课模式无助于培养学生形成对于文学作品的深入理解。"文学课教学以作品为中心,注重语言技能操练,同时加强对学生的思维训练,培育其对文本的敏感性"是王守仁一以贯之的教学思想。以英美小说为例,他认为,在阅读作品的基础上,教师还应要求学生分析主题表现、人物塑造、情节安排、叙述角度、象征细节、语言风格等。

  课上王守仁鼓励学生积极思考,课下他要求学生将自己对于文学作品的见解诉诸笔端,撰写评论文章。在他看来,正是在这种主动参与文本意义的寻找、发现、创造过程中,学生才能逐渐养成敏锐的感受能力,掌握严谨的分析方法,形成准确的表达方式,英国文学课也不再是一门单纯语言的训练课,而是一门素质培养课。

  除了将"读、写、议"相结合,王守仁还注重要求学生阅读完整的作品小说、诗歌和剧本而不是作品节选。"作品选读虽说是精选经典作品的华章彩段,但由于只是片断,破坏了作品固有的整一性,难免有支离破碎的感觉。学生只有认真读过莎士比亚的完整的剧本,才能对莎士比亚的戏剧创作特点形成全面了解。"王守仁说。学生修习英国文学课程,他要求他们在课外阅读一部莎士比亚戏剧作品如 《麦克白》,一部中篇或长篇小说如《简爱》《远大前程》,以及若干短篇小说。

  除了在课上启发学生将读、写、议相结合,王守仁还尝试着在授课中引入中国视角,引导学生比较东西方文学作品中关注对象和人性表现的异同,如让学生比较乔叟的《坎特伯雷故事集》和《三国演义》以及《水浒》的主题的异同;或是让他们从《鲁滨逊漂流记》注重人与自然的关系、独立个性的描绘和《红楼梦》关注错综复杂人际关系的描写来比较东西方文学作品关注点的不同。

  在完善教学模式的同时,王守仁还积极探索如何在网络环境下进行文学课教学的途径。2001年,他开始研发英国文学网络课件。该课件可动态生成学习单元,具有超文本导航、浏览学习、讨论、辅导答疑、习题练习和测试等功能。英国文学网络课件从2002年春季学期起,在南京大学投入使用,2003年4月在北京通过专家组质量认证。王守仁主持的"英语语言文学素材库"项目还被列入教育部《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重点工程"现代远程教育工程"项目。

  "网络技术应用于英语教学,不仅仅是教学手段的改变,还将引发教学观念、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的变革。教师通过开发课件,也培养了承担项目、进行课题研究的能力。网络教学发展前景不可估量。在英国文学教学中引入网络技术,为这门传统课程注入了生机和活力。"王守仁如是说。

  ---------------------------------------

  王守仁:1955年生,江苏苏州人。教授、博士生导师。毕业于南京大学外文系,1984年赴英国伦敦大学国王学院学习,1988年获博士学位。现任南京大学外国语学院院长,全国美国文学研究会秘书长。兼任教育部高等学校大学外语教学指导委员会主任委员、外语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英语组副组长、中国英语教学研究会副会长、全国美国文学研究会副会长,江苏省外国文学学会会长。主要成果包括《19世纪英国诗剧研究》《新编美国文学史第四卷》等学术著作;在国内外学术刊物上发表有关英美文学研究的论文多篇;翻译《还乡》等文学名著;主编《英国文学选读》等英语专业教材10余部;主持的教学改革课题两次获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曾获国家教委和人事部授予的"在工作中做出突出贡献的回国留学人员"称号,江苏省"优秀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称号,1996年获宝钢教育基金优秀教师特等奖,2006年获国家级名师奖。 

  


联系我们  |  诚聘英才  |  关于我们  |  版权声明
© i21st.cn   京ICP备2024066071号-1
 
选择报纸
选择报纸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