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报
登录注册网站首页
 

报纸头版

英语强势地位将被弱化?

作者:本报记者 田文
Aa
  • -   
  •    +
  第61届联合国大会近日通过了一项决议,宣布2008年为国际语言年,希望以此促进世界语言和文化的多样性,增进各国人民之间的相互理解。决议强调,联合国的六种官方语言——汉语、英语、法语、俄语、阿拉伯语和西班牙语具有同等的重要性,必须在联合国的信息发布过程中得到恰当地使用,以便消除英语和其他五种官方语言在使用程度上的差异。

  作为世界上最大的政府间国际组织,联合国虽在消除霸权主义、推行多元化的道路上发挥着重要作用,但其机制内部的语言不平等问题也令其头痛不已。目前,在联合国的六种工作语言中,英语的使用范围和频率远远超过其他语言,中立、平等的原则在语言问题上难以得到体现。

  事实上,英语的强势效应早已成为世界普遍现象,不过,近来在语言学者及联合国、欧盟等国际组织的积极倡导下,各国开始关注其他语种的使用和普及问题。我国外语教育“独尊英语”的局面也有所改变,不仅高等院校加大了小语种人才的培养力度,如今小语种也开进中学课堂。

  2005年,上海率先开展中学多语种课程与教学计划,以100所中学为试点,在全市推行双语教学,并选定日、法、德3门小语种作为中学的第二外语。去年,法语和德语走进郑州中学的课堂。去年9月,北京67所普通高中陆续开设外语实验班,首批试点实验班除开设英语课程外,还将陆续开设法语、德语、西班牙语、意大利语等近20种外语课。

  “在北京、上海等城市,小语种选修课已成为许多中学的优势项目,此类课程能让学生了解不同的语言和文化,扩大其知识面。”北京大学附属中学英语教师范存智说,“例如我校开设的日语选修课,每周仅一次。选修与否全凭学生个人兴趣爱好,没有强制性,且不纳入学分。”

  采访中,记者了解到,目前大部分高校小语种招生实行提前单独招生、自行组织命题和单独考试。2006年,教育部规定,19所单独考试、单独录取的高校的录取比例为50%,大大高于我国一类大学的平均录取率。

  此外,近来小语种学生的就业率不断攀升,有些语种的就业率甚至达到100%。在很多学生及家长眼里,小语种似乎出路更好——求学及就业更容易,德语班、法语班、日语班、韩语班中的“娃娃生”日益增多。

  面对中学课堂掀起的小语种热,不少专家建议应冷静选择,避免盲从。

  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外语教研室徐薇教授告诉记者:“小语种的引进及普及应当根据市场和自身实际的需求。对于中小学生而言,多学习一种语言和文化固然是好事,但如果仅仅为了应付考试而导致学用脱节,这种学习方式并不可取。与国外学生不同,中国学生普遍背负了较大的求学、考试压力,由于精力有限,学习效果不一定很好。我个人认为,进入大学后再开始小语种的学习更为合适。”

  

  


联系我们  |  诚聘英才  |  关于我们  |  版权声明
© i21st.cn   京ICP备2024066071号-1
 
选择报纸
选择报纸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