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报
登录注册网站首页
 

高等教育

大学英语教师职业发展:多管齐下应对新挑战

作者:本报记者 李立
Aa
  • -   
  •    +
  暑假即将来临,一系列英语教师培训也将相继展开。作为教师培训的主角,英语教师的职业发展一直备受关注。与英语专业教师相比,非英语专业教师即大学英语教师的专业化发展问题似乎相对“边缘化”,受关注程度普遍较低。但作为高校英语教师中的一个庞大群体,大学英语教师承担着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的任务,其职业发展问题开始引起业内人士的关注。前不久在中山大学举行的全国大学英语教师发展专题研讨会暨特色交流会上,来自全国22个省份的大学英语教师作为会议的“主角”被赋予了充分的话语权。会议围绕“大学英语教师发展”这一主题开展了多种形式的探讨交流,如资深专家主题报告、青年教师专题发言、工作坊、课堂教学演示、专家茶坊等。北京外国语大学吴一安教授、中山大学夏纪梅教授、上海外国语大学束定芳教授和广东外语外贸大学欧阳护华教授等专家做主旨发言。会议话题涉及教师职业生涯中的倦怠问题、青年教师的发展需求、教师的学科教学知识、教师的困惑、教师的知识结构、教师角色的自我评估等。

  大学英语教师面临新压力、新挑战

  据了解,目前全国大学英语教师的数量已经超过十万,且以青年教师为主,他们承担着我国高校公共英语课程的教学工作。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司长张尧学在谈及大学本科公共英语教学改革表示,根据全国公共英语教学指导委员会的统计,目前高校英语教师和学生之比已达到1:130。目前,一些大学包括部分重点大学,教师每周都承担着几十学时的授课任务,工作量很大。

  面对如此繁重的教学任务和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的新形势,大学英语教师的压力和挑战不言而喻。教育部高等学校大学外语教学指导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山大学外语教学中心主任夏纪梅教授表示,随着大学英语教学改革进程的推进,我国大学英语教师面临着教学要求提高、学生水平提高和对教师的教学考核标准提高这“三提高”带来的压力和相应的挑战。首先,《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试行)》提出了实施基于计算机和网络的教学模式,强调了培养大学生综合应用能力等。因此教师有待学习和发展课堂教学所需的交际能力以及交际活动的组织管理能力、计算机应用能力和网络监控能力。其次,在目前大学新生英语水平不同程度提高的情况下,习惯了长期形成的教法定式的教师遇到了角色转型和方法创新的挑战。此外,外语教育理念和方法论的现代化趋势以及高校人事制度的改革,促使学校对教师的考核标准正在发生变化。考核内容除了教学工作量外,还涉及教学方法和手段、测验题和试卷的规范化、学生评教的成绩、教师对学生网上自主学习的监控实施状况、教学研究成果等。这样全面综合的教学业绩考核与收入、职称、岗位挂钩,迫使教师更新观念、改进教学。

  夏教授认为,教师是教学的主导,也是教学改革的主力,他们对压力和挑战的应对态度十分重要。至于相应的对策,最根本在于教师的自身职业发展。“文凭是铁饭碗,关系是泥饭碗,本事才是金饭碗。”夏教授说。教师职业发展的具体行动应以学习为先,优先发展“软实力”。她建议教师可以充分利用多种资源,包括来自学生、教材、课堂、同事、专家、社会和互联网的资源。

  导师制--教师发展另辟蹊径

  北京外国语大学中国外语教育研究中心外语教师发展研究课题组于2001年至2006年期间承担了教育部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重大科研项目--“中国高校英语教师发展研究”。该中心吴一安教授表示,该课题研究结果表明,优秀外语教师发展是长期的、逐渐进步的过程,是在探索性、反思性教学实践中成就的。外语教师的发展可分为三个阶段:一是生存阶段(第1、2年);二是巩固阶段(约在第3、4年);三是提高发展阶段(约在第4、5年)。教师经过这三个发展阶段可为将来的可持续性发展打下初步基础。

  面对新的压力和挑战,高校大学英语教师一方面要完成繁重的课时任务,另一方面还要不断自我提升和发展。特别是对新入职的年轻教师而言,如何才能做到两者兼顾呢?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除了研修班、学术会议、讲座等培训形式外,“导师制”不失为一种新颖的教师发展途径。

  记者了解到,“中国高校英语教师发展研究”课题研究结果表明,前辈包括导师的典范是影响教师发展的一个重要外在因素。导师的言传身教--包括对教育事业的赤诚和热爱,对专业的精通,治学的严谨作风,对学生的尊重和爱护,学高为师、身正为范的榜样力量等等,都会潜移默化地对青年教师发生作用。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英语教育学院教育系主任周洁老师告诉记者,许多新入职的教师英文水平都不错,但由于他们中的很多人不是师范院校毕业生,没有经过专门的教学培训,因此缺乏实际操作经验,例如控制课堂节奏、调整教学步骤等。因此该院从2005年起引入导师制,即通过以老带新的方式,帮助新手教师顺利度过其第一年的教学“困惑期”和“适应期”。“导师制是一个‘双赢’的措施,不仅使新手教师获得帮助,而且老教师即导师本人也能从新教师那里接受到新的信息,使原有的知识得以更新。”周洁说。

  除了广外,其他不少高校也采取了导师制的教师发展模式。广东肇庆学院大学外语教学研究部梁玉玲老师也是导师制的受益人之一,但她的导师却是来自校外。据梁玉玲介绍,她于2005年9月至今年1月作为中山大学的国内访问学者,观摩导师的大学英语课堂教学,旁听导师的英语教育专题课程和公开讲座,参与导师的科研项目、学术会议、教师培训,撰写导师命题的论文并在其指导下开展相关研究,并且与导师谈经论道探讨人生等。梁玉玲表示,一线教学岗位上的青年教师特别需要有人指明努力的方向、指引研究的方法、指点发展中的问题,这些都需要直接的、针对性的和学术性的“传帮带”。

  实践证明,国内访问学者的求学不同于那些没有教学工作经历的在读研究生,也不同于在岗在职教师的进修学习。前者尚无明确的补缺意识,后者则没有足够的时间精力和条件保证学习效果。访学模式下的“导师制”其益处在于一方面属于脱产学习,教师可以全力以赴;另一方面随时有导师跟进,教师自我发展可以做到有的放矢。“这比自己忙中摸索和瞎碰乱撞进步快,效果好。” 梁玉玲说。

  

  


联系我们  |  诚聘英才  |  关于我们  |  版权声明
© i21st.cn   京ICP备2024066071号-1
 
选择报纸
选择报纸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