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推介
京沪市级本科英语精品课程出炉
日前,北京市教育委员会和上海市教育委员会分别公布了2007年度市级高校本科精品课程名单,其中北京市评选出本科精品课程129门,上海市评选出本科精品课程100门。在外国语言文学类课程中,北京外国语大学陈德彰的“英汉翻译入门”、北京语言大学刘?‘的“第二语言教学概论”、对外经济贸易大学陈准民的“高级商务英语听说”、上海外国语大学虞建华的“美国文学史”、华东师范大学魏葆霖的“大学英语”、上海对外贸易学院叶兴国的“翻译理论与实践”等英语课程入选。据悉,本年度国家级精品课程的申报工作正在进行,并将于本月15日结束。
据了解,教育部于2003年在全国高校中启动了高等学校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精品课程建设工作,要求全国高校在省级教育行政部门的组织下积极建设示范性精品课程,并向教育部申报。教育部将委托有关机构和专家对申报的课程进行评审。教育部同时对精品课程的申报条件进行了具体规定,如:该课程必须已在高等学校连续开设3年以上;课程主讲教师具有教授职称;该课程已建设了专门网站,内容包括教学大纲、授课教案、习题、不少于50分钟的现场教学录像等。
“英汉翻译入门”的任课教师、北京外国语大学英语学院教授陈德彰认为,国家评选精品课程的目的关键在于为相同或类似科目的任课教师提供一个可供借鉴的样板。“一堂优秀的英语课应当具有时代性、趣味性,能够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这样的课才会受到学生的喜爱。而本科英语课更应以培养学生的语言基本功为主。”陈德彰说。
陈德彰向记者介绍说,以英汉翻译入门课为例,该课程的目的不仅在于让学生学习一些翻译理论,更重要的是让学生进行大量翻译实践,掌握翻译的基本技巧。陈德彰说,有的教师上课时喜欢依据教材按部就班地进行“系统”的讲解,这样的课未必受到学生的欢迎。翻译教学也不只是让学生翻译一句话或一段文字,然后提供“标准答案”。教师应当组织学生在翻译过程中进行反复的讨论,最终得出最恰当的翻译,这样既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又提高了课堂的生动性。陈德彰认为,翻译课教师要让学生更多地进行英汉语言的比较,因为英译汉应符合汉语的习惯,而汉译英则应符合英语的习惯。陈德彰还表示,一个优秀的英语教师应当是“学而不厌、与时俱进”的。陈德彰告诉记者,他每年都要阅读西方最流行的小说和中国最佳优秀小说以及中外报刊,随时学习英语和汉语中最新的表达方法,研究语言的发展趋势,并将一些经典的句子带到课堂上让学生翻译,师生共同探讨翻译方法。
华东师范大学“大学英语”课的任课教师魏葆霖教授非常赞同陈德彰关于优秀大学英语课堂的观点。魏葆霖还向记者解释说,与英语专业学生的课不同,非英语专业学生的“大学英语”课应当依据学生的不同专业和参差不齐的英语水平选择不同的授课方法。魏葆霖说,华东师大的大学英语课最突出的特点是大学英语部根据学生的英语水平将其分成6个级别,例如少数民族班0级、体育艺术班1级等,分别为其量身制定了英语教学大纲,采取“因材施教、有的放矢”的原则,让学生在大二结束英语课时能提高到一个更高的级别。
魏葆霖告诉记者,非英语专业的大学英语课同样强调口语教学,大英部专门建立了“口语语料库”和“口语试题库”,教师可以从库中提取上课所需的口语练习材料和考试题型,使资源得到充分利用。“上大学英语课的学生水平不同,教师应采取不同方法,调动其说英语的积极性,培养自主学习能力,才能使课程达到预计目的。”魏葆霖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