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报
登录注册网站首页
 

高等教育

英语教师应传授给学生的几个“大认识”

作者:文/解放军外国语学院 吴承义
Aa
  • -   
  •    +
  孙子曾曰“知己知彼,百战不殆”。若将学习英语比作一场战争,那对于战争对手有个宏观认识无疑是必要的。有了这样战略性的“大认识”,才就会有相应的战术。在与英语打了24年交道之后,笔者认为英语教师应努力让学生认识到以下几点:

  1.第一语言习得、第二语言习得和外语学习的区别

  语言学习根据学习者学习语言的地域和时期,一般可分为第一语言习得或母语习得(First Language Acquisition)、第二语言习得(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和外语学习(Foreign Language Learning)。

  母语习得始自儿童出生,第一任老师是父母和家人,后来随着儿童社会化的深入,学校和其他社会机构也加入其中。母语习得的特点有三:一是学习过程的无意识,因此是无负担的和愉快的;二是“先听后说”,听说到一定阶段后才开始读写;三是学习者浸泡在目标语言的环境中。

  与母语习得对应的则是外语学习,它是一种有意识的行为,多发生在非目标语环境中,发生在母语定型后的时期,往往受到母语的强大影响,因此外语学习是困难的。

  第二语言习得是在目标语环境里学习母语之外语言的学习现象,它同时具有母语习得和外语学习的特点:发生在母语定型之后;受到母语的迁移影响;是有意识的行为;但发生在目标语环境中。所以习得难度要低于外语学习,如新疆维族人学习汉语,美国新移民学习英语等。

  这一分类的目的是借鉴母语和第二语言习得的某些规律,提高外语学习的效率。英语学习在中国是典型的外语学习(EFL, English as a Foreign Language),是绝对不同于ESL(English as a Second Language)的,然而那却是我们努力的方向,即在中国虚拟一个ESL的英语学习环境。在这一点上我们是有所作为的,比如我们有全英语课堂、互联网英文资源(文字、音频、视频)、收音机、电视、多媒体教材、在中国的外国人等等。

  2.外语学习没有捷径,但有策略

  社会竞争残酷,导致很多人在英语学习上有功利心态,那就是如何不费力或少费力获得技能,于是就有了“江湖游医”之类的英语教师、教育机构和学习秘方。然而,英语学习没有捷径可走,是需要苦练的。

  但是做任何事情都涉及方法论,“工欲善其事,必先善其器”就是这个道理。英语学习也不例外。策略的作用在于少走弯路,不是不必走路,该走的路还是一定要走的,所以对英语学习策略的学习是很重要的。英语学习策略的学习并非易事,从某种程度上说,英语语言水平的提高和英语学习策略的掌握是同步发生的。

  3.语言学习是技能学习,不是知识学习

  长期以来,中国英语教育的一个重要问题是将英语当成知识而非能力。其实,学习英语类似学习游泳,是一种技能学习,其目的就是学会用英语与地球上其他会说此种语言的人沟通。所以,我们要树立两个观念:一是“学是为了用”;二是“在用中学”。

  语言学习的一条“黄金原则”是要跳进“语言”海洋里全面接触语言,这就像学游泳,你必须跳进水里,并保证足够的浸泡时间,才能真正学会游泳,从效果上来说,泡得越久越好。

  4.“专业英语”和“大学英语”无本质区别

  高校里有所谓“专业英语”和“大学英语”的区分,笔者认为这种区分没有意义。大家学英语的目的都是为了掌握并应用;学习的规律也大同小异;所不同的只是所谓专业的学生可能花在英语上面的时间多一点,课程开得全面一些。

  但是这一概念区分消极意义却不小,专业学习者往往自以为是,而非专业的学生却经常自卑。其实专业不专业和最后的水平没有直接的关系,很多非英语专业出身的学生英语水平都非常高。所以要破除对英语专业的迷信。非英语专业的人,只要学习得法,照样可以光芒四射。是不是英语专业不重要,有没有学到家才是关键。

  5.英语学习包括八个内容

  在笔者看来,英语学习具体内容可以概况为八个方面:三个基础(语音、语法、词汇)和五种能力(听、说、读、写、译)。

  语音、语法、词汇是基础工程,必须打牢实,否则以后所做的努力都是危险或徒劳的。比如发音有严重问题的人,即使花10年时间学了一万个单词,他还是无法让别人听懂,那是多大的浪费和遗憾,所以对于基础的强调是无论如何也不为过的。

  听、说、读、写、译是英语学习的技能目标,英语水平的高低主要就是看这五种技能掌握得如何。这五种能力中,听和读是属于接受能力,说和写是输入能力,而译则是转换能力。

  一方面,输入能力的说和写属于更高级的能力;另一方面,由于我们的英语教育长期奉行的是读写在先、听说在后的做法,以及所听内容瞬间即逝的特点,听力的培养也相当困难,鉴于以上两点,学习者应多关注听、说、读、写能力的发展,因为他们是基础能力,而翻译则是基于它们的一种能力,因此其发展是较后期的事情,而且为避免母语的负迁移作用,在早期的教学活动中,应当极力避免逐字翻译的练习。

  需要指出的是,这三个基础和五种能力的划分是人为的,其实它们在现实语言中是不可分的,而且学习时也无法完全分离。笔者的训练原则是“可有所侧重,但不能分离”。

  6.汉语在英语学习中的角色

  汉语在英语教学中的角色一直有争议。笔者个人的意见是:考虑到我们是在中国这样一个没有英语环境里学习英语,所以最早期可以也有必要借助汉语去理解一些英语单词和句子;随着学习深入,英语水平提高,汉语用得应该“越来越少”,而且“越少越好”,直至完全不用。

  笔者建议有一定基础的英语学习者尽量用英文词典,而且在大脑中存贮语言素材(词汇和结构)时一定要用英语去实现。当然,翻译活动中汉语的使用,则是另外一回事了。

  英语学习是长期工程,不是一朝一夕可以做好的。教师应在认识以上几点的基础上,努力为学生营造英语环境,加强英语技能训练,从而真正提高其英语应用能力。

  

  

  

  


联系我们  |  诚聘英才  |  关于我们  |  版权声明
© i21st.cn   京ICP备2024066071号-1
 
选择报纸
选择报纸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