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推介
理性看待英语专业考研热
新闻回放
日前,全国攻读硕士研究生报名工作正式启动,关于硕士研究生的培养与就业等问题一时成为社会关注热点。根据教育部统计的数字,从2001年到2006年,全国报考硕士研究生的人数共上涨85.5万,平均每年增长率超过20%,而2007年的报名人数仅比2006年上涨0.55%。然而,在2007年全国硕士研究生报名人数最多的10个专业中,英语语言文学专业位列第7,报考热度高居不下。
---------------------------------------
全国考研人数下降而英语专业考研热度不减,我们可以从两个方面来分析这一现象:一是高等教育功能的转变,二是英语专业的特殊性。
首先,我国高等教育已逐步进入大众化阶段,高等教育的职能也在发生相应变化,从单一地培养高等专业人才的功能开始向高等的国民教育加专业技能与职能培养这一双重功能转变。专业教育强调的是满足社会特定职业对高等级人才的需要,而国民教育强调的是受教育者总体素质的提高。我国高等学校的专业基本是为了满足第一种需要而设置的,研究生教育专业设置面更窄,强调的更是高等专业人才的培养。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迅速普及,这种强调专门人才的模式受到了挑战。在人才市场上,除了专才外,也出现了不太强调专业而强调高素质的通才需求。而目前多数研究生过窄的专业面反而不能适应这方面的需要。这是考研热降温的一个重要因素。
其次,在我国,英语专业本科阶段的教育,实际上大部分是英语国家的初、高中阶段教育的内容,甚至更低阶段的内容。本科阶段的学习主要是进行大量的语言训练,学生所学专业知识较为浅显,真正的专业知识需要在研究生阶段学习。这样一来,英语专业的研究生学习面相对来说比较宽,更像其他非英语专业学生在本科阶段学习的课程。用人单位一般只关心应聘者的英语语言能力,对研究生英语语言能力的期望值超过本科生,这使英语专业研究生在需要高水平英语能力的就业市场上占有优势。
笔者认为,在研究生阶段至少是硕士研究生阶段,宽基础、厚实际的英语语言能力应是英语专业研究生培养的中心任务,而大多数学校录取时也更强调考生的英语语言能力。因为只有这样,才能保证英语专业研究生教育的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