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报
登录注册网站首页
 

报刊教学

提高汉语修养 加强英语学习

作者:文/江苏省宿迁市宿豫区中等专业
Aa
  • -   
  •    +
  英语学习的目的是为了适应新的国际国内形势和日常生活交际,不论从教学过程,还是从交际功能讲,都和汉语言、汉文化有着一定的相似性。初中阶段是学英语的“学话时期”,这个时期的教学特点是尽量摆脱汉语束缚,尽可能地创设英语环境,让学生感知、亲近英语。高中阶段,学生对语言有了比较成型的观点,他们在理论上把英语当作外语来学习,力求探讨英语领域里更深层次的内容和规律,如语法的复杂变化关系、英语国家的文化历史、宗教信仰、风俗习惯等。

  在英语学习中,学生自然而然地受到汉语的干扰,不自觉地用汉语知识和规则套用在英语上。如何使学生摆脱母语干扰,同时又充分实现母语知识的正迁移?这就要求英语教师不仅要有过硬的专业知识,还要有较高的汉文化修养。笔者在英语课堂上常常看到学生用汉语语法套用英语语法,如“代替”一词,汉语里“代替”是动词,而英语里“代替”的词性却不固定,它既可以是动词take the place of,也可以是介词instead of (in place of),或副词instead。譬如“谁来代替布莱克先生去学校呢?”这句话可以翻译为Who will take the place of Mr. Black to school?或者Who will go to school instead of Mr. Black?而“布莱克先生病了,谁代替他去学校呢?”这句话则可以翻译为Mr. Black is ill. Who will go to school instead?遇到这类问题,英语教师就要指出英语与汉语语法的区别,即英语词性要活一些,汉语词性相对稳定,不要用汉语习惯套用英语。

  学生在高中阶段不仅英语应用能力有了提高,汉语水平也有了相当的基础。他们在学习过程中,很容易把两者放在一起进行比较,如汉语和英语各有哪些特点;同样的内容,汉语怎样阐述、英语怎样表达;交际语言怎样表达才算得体;中、英文之间有无共同规律可寻,可否变通。对这些问题,学生总想找到明确的答案。所以,教师在课堂上要讲清知识点,说明中、英文版本之间的关系,这样,学生才能学到活的语言,而不是教条。教师可以给学生列举一些相同或相似的表达法,如“披着羊皮的狼”,英语为wolf in sheep’s clothing;“同舟共济”,英语为in the same boat;“破土动工”,英语为break earth;“三思而后行”,英语为think twice before you act;“蓝图”,英语为blue print等,这样的偶合现象不胜枚举。文化的这种偶合现象,可以促进英语学习者在目的语学习中的“正迁移”。

  英语与汉语之间的变通现象在课堂上屡见不鲜。把握住这些内容可使课堂变得生动、准确、活泼,变枯燥的语法课为新鲜的语言运用课,激发起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

  然而,各民族所处的地理环境和历史环境不同,因而对不同的事物和经历有着不同的编码、分类;不同的民族由于宗教信仰存在差异,因此往往具有独特的笃信、崇尚和忌讳心态;每个民族往往也具有各自特殊的历史发展过程,从而产生了本民族特有的历史典故、传说轶事。因此,英语与汉语之间也存在差异。

  以前的英语教学往往把一篇课文裁成几片,课堂成了“教堂”。讲语法也只是涉及皮毛,生硬地把“规则”塞给学生,学生往往是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学生学到的只是机械的、公式化的教条。例如“我宁愿呆在家里看电视也不愿去看电影。”这句话,学生用英语表达成“I prefer stay at home watch TV to go to the cinema.”可见,学生在书写、翻译方面受汉语干扰较重,排除这些干扰正是教师的教学目的所在。这要求英语教师能游刃有余地把握英、汉语的异同,突出英语的自身特点。

  语言集中体现了民族文化的特点,文化素质的高低又制约着一个民族的整体素质。语言教学永远不能离开这个准则。学习外语,首先要树立正确的教育观。以西方为中心的教学法忽视了学生成长的土壤,对学生学习的环境重视得不够。从某种意义上讲,学生学习英语是生硬、被迫地接受。教师应鼓励学生广泛涉猎本民族文化,如行为礼节、道德规范、文学、史学、军事、天文、地理等,并利用这些文化创设一个更丰富的课堂环境,从而激发学生使用英语进行交流。为了说明这个问题,笔者在这里举一个简单的例子。

  一般来说,中国人在家庭成员之间很少用“谢谢”,如果用了,听起来会很怪,让人有距离感。而在英语国家,“Thank you.”几乎用于一切场合、一切人之间,即使父母与子女,兄弟姐妹之间也不例外。在公共场合,不管别人帮你什么忙,你都要道一声“Thank you.”这是最起码的礼节。当别人问是否要吃点或喝点什么时,我们通常习惯于客气一番,回答“不用了”“别麻烦了”等。按照英语国家的习惯,你若想要,就不必客气,说声“Yes, please.”若不想要,则要说“No, thanks.”就行了。这也充分体现了中国人含蓄和英语国家人坦荡直率的不同风格。因此,了解外民族的性格特点,首先要熟悉本民族的性格特点。一个学生如果没有较高的本民族文化素质,那他也不可能学好外语。同样道理,英语教师如果没有较高的本民族文化修养,他也只能是一个传声筒,无法展现英语文化的精粹。

  语言教学要求学用结合,面对世界,面对未来。国际交流的扩大,科技经济的发展,文化事业的繁荣,使得外语教学日益重要。单纯的英语语言水平是不能适应这一要求的,这就要求英语教师纵览本民族文化,站在东西方文化比较的高度上,把握英语教学,只有这样,英语教学才能达到更高、更新的境界。

  

  

  


联系我们  |  诚聘英才  |  关于我们  |  版权声明
© i21st.cn   京ICP备2024066071号-1
 
选择报纸
选择报纸
关闭